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年战争(法语:Guerre de Cent Ans;英语:Hundred Years' War)是1337年至1453年期间,一系列发生在金雀花王朝及其治下的英格兰王国和瓦卢瓦王朝及其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相互对立并穿插着间歇性长期休战的、针对法兰西王国统治权的战争冲突。
百年战争 | |||||||||
---|---|---|---|---|---|---|---|---|---|
英法战争的一部分 | |||||||||
从左上顺时针为: 阿金库尔、奥尔良、福尔米尼、卡斯蒂永战役 | |||||||||
| |||||||||
参战方 | |||||||||
支持瓦卢瓦王朝的法兰西 卡斯蒂利亚联合王国 布列塔尼公国(布卢瓦家族) 香槟伯国 苏格兰王国 热那亚共和国 波希米亚王国 阿拉贡联合王国 |
支持金雀花家族的法兰西 英格兰王国 勃艮第公国 布列塔尼公国(蒙福尔阿莫里家族) 葡萄牙王国 纳瓦拉王国 法兰德斯伯国 埃诺伯国 阿基坦公国 | ||||||||
伤亡与损失 | |||||||||
高 | 高 |
这是中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战争,骑士精神由此兴起,战争结束后又逐渐衰落。另一方面,它也帮助了英法两国较早地发展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领先当时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它是世界最长的战争之一,长达116年,历经五代统治者,最后由法方胜出。
英法两国间的紧张局势可以追根溯源至英格兰王室的出身。英格兰王室是来自法兰西的封地贵族。因此,英格兰的统治者历来不仅仅只继承着英格兰的王位,同时也继承着诺曼底公国和阿基坦公国的公爵头衔和相应的土地,但对法兰西土地的拥有让他们成了法兰西的附庸。在百年战争中,如何判定英格兰国王位于法兰西的封地是他们冲突的核心。法兰西想尽办法,试图剥离英格兰在法兰西的封地,英格兰与苏格兰交战时更是如此。在漫长岁月中,英格兰在法兰西的领土发生了很多变化。到了1337年,只有加斯科涅仍然留在英格兰人手中。
1316年,法兰西否决了女性对王位的继承权。1328年,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绝嗣,与他血缘关系最接近的男性是他的外甥,来自英格兰的爱德华三世,伊莎贝拉的儿子。因此,伊莎贝拉为他的儿子宣称了法兰西的王位的继承权,但遭到了法兰西人的拒绝,并坚称她不能将她所不拥有的权利转给她的儿子。法兰西人在政治上更青睐一位法兰西人取得王位,而非一个外国的王子。最后,王位被传给了瓦卢瓦伯爵腓力,也就是后来的腓力六世,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开国之君。英格兰人本就不指望他们对王位的宣称能带来成功,当最后失败时,也没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但是,腓力和爱德华之间的分歧促使前者没收了后者在法兰西的土地,这反过来刺激了爱德华,令他再次强调了对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
百年战争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意义。战争结束后,封建陆军被职业兵团大范围地取代,贵族的统治屈从于军队的人力和武器带来的民主。虽然这是两个王室间的冲突,但战争也给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的民族主义带来了冲击,法兰西民族意识和英格兰民族意识都变得非常牢固。不少新的战术和武器也因此战而发明。
这场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由居伊·布瓦提出的14世纪欧洲的人口、经济和政治的危机(人口加上税收负担增加导致的经济停滞危机)。而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由于法兰西国王和英格兰国王之间的涉及加斯科涅,弗兰德斯和苏格兰的紧张关系逐渐加剧从而对立而引起的,而其引发问题(战争,为了“法国皇冠”[注 1]的王朝冲突)的官方托辞是由于1328年,卡佩家族腓力四世的最后一个儿子查理四世去世,断绝了男性直系。
中世纪前期,法国长期遭受北欧维京海盗打劫侵略。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以协助抵御其他海盗为条件,于公元911年,同意维京人领袖罗洛及其族人定居在塞纳河下游,英吉利海峡南岸一块肥沃的土地上,并封罗洛为公爵。由于维京人又称为诺曼人,这块土地称为诺曼底(意思为诺曼人的封土)。维京人在此建立了诺曼底公国,停止海盗行为,并改奉天主教及接受法国文化,但诺曼底公国自此成为这片土地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其后150年内,说法语的诺曼底公爵同时为英格兰王,统治英格兰和诺曼底。可是诺曼底公国却是法国国王的附属国,导致双方地位失衡[1]:1。1127年,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皇后嫁给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他们的儿子亨利二世后来继承了诺曼底及安茹两大公国的爵位及在法国的领地,并在1154年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之后,控制着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公国的法国王后阿基坦的艾莉诺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离婚,并且嫁给了亨利二世,于是,亨利二世与埃莉诺所生的儿子理查一世继位为英格兰王时,获得了阿基坦的领土,加上诺曼底及安茹两公国,英格兰王控制法国近半的地区。
13世纪初,腓力二世在进行多次战役后夺回大量金雀花王朝领土,如诺曼底及安茹两地,约翰返回英格兰。
1215年,约翰王在英格兰贵族逼迫之下订立大宪章,才保住英格兰王位。此后百多年,法国贵族出身的英王,念念不忘要向法王取回祖宗的失地,而英王亦仍然控有法国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也成为锐意一统全国的法国王室的眼中钉。
14世纪时,法国想赶走仍然盘据西南地区的英格兰,统一法国。后者非但不肯,还想夺回其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两国另因法兰德斯的贸易纠纷,加深彼此的冲突。该地位于法国北疆,表面隶属法国,实则独自行政,且与英格兰有很多羊毛贸易。
法兰西规定女性不可继承王位。女性的继承权在几位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世(死于1316年),腓力五世(死于1322年),查理四世(死于1328年)逝世后曾多次提出,但每一次最终都由男性继承。
1328年,当只有一独女的查理四世于去世,和他血缘最近的男性亲属英王爱德华三世。爱德华的血统继承自其母伊莎贝拉,查理四世的姐姐;但由于其性别,伊莎贝拉是否具有王位继承权同样是个问题。此外,法国贵族对接受一位英国国王的统治也犹豫不决。因此法国的贵族和教士们在巴黎集会,明确男性不能因母亲的继承权而继承王位。如此一来,最近的男性继承人就成了查理四世的堂兄瓦卢瓦伯爵腓力,并确定他应该加冕,成为腓力六世。
1340年,教宗确定在《萨利克法》下男性不能通过母亲的血统继承王位。
由于对腓力六世继承法兰西王位不满,英王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怀有越来越大的敌意。此时腓力六世支持法兰德斯的亲法势力镇压当地的起义,影响当地英国商人的羊毛贸易。为报复,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向法国出口羊毛。133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兰西国王,而腓力六世亦宣布收回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所有领地,结果英法两国全面开战。
1330年代后期,爱德华三世开始为战争进行准备工作。1337年,他开始一系列的外交行动拉拢盟友,范围一路由北海到接近瑞士。其中代表性的盟邦为布拉邦特公国、埃诺伯国、洛林公国、荷兰伯国、海尔德公国、巴伐利亚公国、莱茵-普法尔茨伯国。但在南方的外交行动较为不顺利,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都倾向支持法兰西。
同时爱德华尝试拉拢法兰德斯伯国,但法兰德斯伯爵力挺瓦卢瓦家族,拒绝成为英格兰的保护国。爱德华便对法兰德斯以及法兰西实施禁运,法兰德斯失去英格兰的羊毛与粮食补给,顿时陷入混乱,1337年法兰德斯各地爆发叛乱,从根特扩大到布鲁日、伊珀尔等地,1339年法兰德斯伯爵被富商雅各布·范阿特威尔德推翻,宣布中立来换取英格兰取消禁运。并在1340年宣布支持爱德华三世为法兰西国王。
1338年爱德华访问欧陆,确保同盟稳固,并向神圣罗马帝国请求支持,皇帝路易四世同意指派军队支援。1339年,爱德华率领联军由法兰北部发动骑行劫掠作战[注 2]。不过这次骑行劫掠过程并不顺利,1339年的收获甚少,1340年的图尔奈围城战又僵持不下,许多盟友选择退出或倒戈。但是英军在海上却大有斩获,1340年6月,斯鲁伊斯海战中,英格兰首次展现长弓的优势,击溃法兰西、西班牙、热那亚联合舰队,此后长达三十年,英军稳稳掌控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不过因为在图尔奈围城战中被法军包围,最后爱德华只好被迫求和,退回英格兰本土。
由于爱德华入侵法兰西不顺,两国签订了5年停战条约,但是冲突并未停止。1341年,布列塔尼公爵身亡而未留下子嗣,公爵的弟弟让·德·蒙福尔与他侄女的丈夫夏尔·德·布卢瓦[注 3]互相争权,英格兰与法兰西借机介入双方的斗争,英格兰支持蒙福尔家族,法兰西支持布卢瓦,在停战期间利用双方进行代理战争,使这场战争延续近二十五年。
1345年夏末,5年停战条约一到期,爱德华三世立刻兵分三路进攻法兰西,其中一支登陆波尔多,征服1337年前被法王没收的加斯科涅地区,德比伯爵葛洛斯蒙的亨利领军在贝尔热拉克与欧贝罗什战役大获全胜,成为开战以来英军首次在陆战获得全面胜利。加斯科涅地区成为了英法冲突的主战场,腓力六世因此决定将法军主力派往西南方收复失土,却在艾吉永围城战中陷入泥淖,使法军军力分散,无法应对英军的后续侵入。
1346年,爱德华三世由诺曼底登陆再度发动骑行劫掠,沿途摧毁卡昂等经济重镇,打算直取巴黎。法王腓力六世率领优势兵力前往拦截,并采取焦土作战将英军困在塞纳河与索姆河之间。但爱德华三世成功突破索姆河的封锁,并在8月26日于克雷西会战一举击溃法军,法王狼狈逃出,成为百年战争英军三大捷的第一大捷,爱德华趁势转向北方围攻加来,1347年春天夺下这座欧陆上最接近英格兰的城市,确保法军无法渡海登陆英格兰本土,并成为百年战争期间英军最重要的补给据点。
由于克雷西会战与英格兰黑死病肆虐,双方宣布停战,但在1355年,黑太子爱德华对阿马尼亚克、朗格多克与图卢兹地区发动骑行劫掠。隔年,黑太子从根据地阿基坦发动北伐,法王约翰二世与其子再次带领优势兵力截击,但是在1356年9月19日的普瓦捷战役又遭到黑太子击溃,且这一战法军大量贵族战死,法王约翰二世与两名王子也遭到俘虏,是为英军第二大捷。仅有王太子(未来的查理五世)勉强逃过一劫,成为法兰西摄政王。
法兰西失去国王震撼了法国内部,国家濒临瓦解,虽然又和英军签订一次和平条约,但法兰西内部陷入混乱的四年。1358年爆发札克雷农民起义与巴黎首长领导三级革命,王太子疲于镇压叛乱,爱德华三世又趁乱发动兰斯战役。1360年王太子别无选择,只好和英格兰签订和平条约。
1360年,王太子查理签订屈辱性的布勒丁尼条约,稍后以加来条约为名批准。根据条约,爱德华三世以放弃法兰西王位为条件,获得法兰西西南部大片领土(阿基坦、加斯科涅、普瓦图地区)的合法统治权,还有法兰西北部较小但仍然具有一定分量的土地。并且为了释放法王约翰二世,还向王太子查理要求三百万金币的巨额赎金。
英法之间迎来不易的和平,虽然根据条约,约翰二世被释放而回归王位,但他发现法兰西的内部问题严重到他已无力挽救。
1361年,年仅15岁的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一世骤逝而没有留下继承人,成为卡佩王朝在勃艮第公国的末代领主。约翰二世为了确保勃艮第公国忠于王室,重新将这块领土分配给幺子—勇敢的菲利普,并且请求神圣罗马帝国授予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地区。同属卡佩王朝的纳瓦拉国王查理二世想宣称勃艮第公国的继承权,造成纳瓦拉国王与法王发生冲突,直到1364年科什雷勒战役,查理二世的战败确立瓦卢瓦─勃艮地王朝的统治。勃艮第公国在接下来100多年不断扩张,并在路易十一重新兼并前成为法兰西背后的一根芒刺。
虽然英法之间签订和平条约,但是法兰西内部却无法摆脱战乱。由于经济问题,英法两国遣散许多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在法兰西内部流离失所,逐渐集结成动辄千人的“自由佣兵团”(Grandes compagnies),靠四处掠夺来维持生计。1361年春天,约翰二世不得不派军讨伐自由佣兵团,1362年却在布里涅战役反遭佣兵团击败。自此以后官方和民间改寻求武力以外的手段处理佣兵问题。
1363年,其子安茹的路易背信从英格兰监禁下逃脱,基于骑士精神,约翰二世自愿回到伦敦接受监禁以作为补偿,他也因此得到“好人约翰”的称呼。
1364年约翰二世过世,号称百年战争期间最具战略才能的法王—“智者”查理五世继位,但在继位最初法军就遭到严重打击。同年9月,夏尔·德·布卢瓦在欧赖战役中战死,布列塔尼继承战争宣告由英格兰支持的蒙福尔家族取胜。同时与纳瓦拉王国结束勃艮第公国争夺,却也造成上千名失去雇主的士兵加入自由佣兵团。由于自由佣兵团并未掠夺英格兰控制的地区,而被当时人控诉他们有英格兰在背后指使掠夺。
虽然部分佣兵团跨越阿尔卑斯山加入意大利佣兵,但大部分仍留在法兰西。查理五世曾想用船运带他们到南欧对抗土耳其人却失败。1365年,他利用阿拉贡国王佩德罗四世与卡斯提尔国王佩德罗一世之间的战争,让传奇将领贝特朗·杜·盖克兰率领雇佣兵到西班牙协助阿拉贡。这颠覆了两国间的军力平衡,推翻亲英的佩德罗一世并让亲法的恩里克二世继承卡斯提尔王位。1367年,黑太子爱德华亲自率军来到西班牙,在纳胡拉战役击败贝特朗·杜·盖克兰。但是黑太子的战役拖垮了英军财政,佩德罗一世也无力弥补黑太子,英军又因水土不服而病倒,黑太子只好带兵回到据点阿基坦。
黑太子爱德华回到阿基坦,想靠征收重税来弥补财政,加斯科涅的贵族纷纷反抗,并向法王申诉。查理五世想借机收回南方领土,召唤黑太子爱德华来巴黎接受审判,黑太子拒绝并威胁出兵巴黎。查理五世借此宣告黑太子违法,而爱德华三世则以重新宣称法兰西王位继承权作为回应。1369年,战争再度爆发。
开战后,英格兰两度对法国发动骑行劫掠,分别是1372年由兰开斯特公爵和1379年由白金汉伯爵所领导,但都不能像过去一样对法军带来惨重打击。相反的,查理五世和属下贝特朗·杜·盖克兰、奥利维尔·德·克利松实施了游击战术。这种战术发挥了法军的人数优势,借由围城战和小冲突大幅减少英军实力,而英军的凝聚力和长弓的火力优势也在这种战术下遭到削弱。
此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斗是1372年的拉罗歇尔海战。彭布罗克伯爵率领的英格兰海军分队为了支援普瓦图并运来军资金,但被卡斯提尔国王恩里克二世旗下的海军袭击。长达两天的战斗中,拉罗歇尔港的居民拒绝协助英军,而英军在战斗中也频频失利,最后大量生还的贵族被捕,也失去了军资金。这场海战终结了英军长达三十年的海上优势,也让贝特朗·杜·盖克兰顺利收复西南方的领土。
虽然成功夺回了制海权,法兰西海军上将让·德·维埃纳意识到唯有打击英格兰本土才能有效阻止英军再度入侵,在1374到1380年间联合卡斯提尔舰队对英格兰南岸发动一系列的袭击。
而在布列塔尼公国,新公爵让四世虽然转而效忠法兰西,但由于亲英背景,加上受到布列塔尼人的反抗而逐步失去控制。他前往法兰德斯寻求庇护又逃往英格兰本土。虽然1379年,英格兰协助他恢复权力,但他见风转舵而向法兰西协商。1380年由于查理五世逝世而和新王查理六世签订条约,英格兰也因此失去了登陆法兰西的重要据点。
在此期间,英军失去了三名重要领导人物。首先是约翰·钱多斯,黑太子的左右手,在1369年末于法军奇袭中战死。1370年,黑太子爱德华在利摩日围城战后,于隔年因病退休回到英格兰,并在1376年病逝。另一位黑太子的重要将领,让·德·格莱利在1372年拉罗歇尔海战被俘虏,因为拒绝支付赎金,五年后于法兰西的监禁下逝世。
到1380年,法兰西收复了布勒丁尼条约与加来条约中失去的大部分领土,英格兰只剩下波尔多周边以及北方的加来港。不幸的是,查理五世与贝特朗·杜·盖克兰在数月间接连逝世。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就在没有签订正式条约的状况下划下休止符。
1380年后,双方虽然没有签订正式条约,但是有许多次的休战合约,不过这并没有停止双方在海上的冲突,英法两国以及卡斯提尔王国在英吉利海峡与两岸的港口间持续处在对峙状态。
由于137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逝世,由黑太子爱德华年仅11岁的儿子理查二世继位,理查二世的叔叔借机扩大权力,反对他的贵族发动叛乱夺权掌控新王。理查二世统治前期为了稳定国内的政局,而无暇将精神放到法兰西上,他本人也成为主和派。1389年,英法两国签订勒兰冈停战协议,英王理查二世并在1396年和法兰西年仅七岁的公主瓦卢瓦的伊莎贝拉成婚,两国才开启一段较为长久的停战期。
由于长年的战乱,两国的社会都遭到严重的动摇。1381年,英格兰因为人民不堪政府课征人头税,爆发瓦特·泰勒农民起义,这成为英国史上最大的农民叛乱,也促进了未来农奴制度的改革。紧接着在1382年,巴黎与鲁昂的市民也因为反对重税爆发铅锤党暴动。
英格兰过去的主战派因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而逐渐转为主和派,但却也因此让他们失去两次再度介入法兰西的良机。1380年代初期,菲利普·范阿特威尔德继其父在根特向法兰德斯伯爵发动叛乱,法兰德斯伯爵向法王与勃艮第公爵求助,菲利普也向旧盟友英格兰请求支援,但英格兰议会没有立即支援根特叛乱。菲利普虽然在1382年贝弗豪兹维德战役大胜而占领布鲁日,但在同年11月罗斯贝克战役中战败身亡。叛乱失败导致法兰德斯伯国向法兰西效忠。
由于天主教会大分裂,英格兰支持的教宗乌尔巴诺六世向法兰西支持的亚维侬对立教宗克莱孟七世发动十字军。借着法兰德斯暴动,教宗请求英格兰出兵支持十字军。1383年,诺维吉吕主教发动十字军却以失败收场,英格兰议会审判十字军领袖,而约翰的叔叔在三年后利用其妻宣称卡斯提尔的王位继承权。
1392年,法王查理六世精神病发,失去意识能力,法兰西贵族之间爆发权力争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势力分别是王弟奥尔良的路易跟王叔勃艮第公爵勇敢的菲利普。1407年由于菲利普之子无畏的约翰密谋刺杀路易,导致内战爆发。法兰西王室分裂为奥尔良─阿马尼亚克派与勃艮第派互相对立,这场内战瘫痪了法兰西宫廷十数年,也导致了英格兰再次入侵。
1399年,英王理查二世遭到废黜,由亨利四世开启兰开斯特王朝。借由篡夺得权的亨利除了确保王位稳固,也将目光移到法兰西的王位上。1415年,趁着法兰西内战,亨利五世登陆法兰西并占领了哈弗勒尔港,并在10月25日的阿金库尔战役大败法军,为英军第三大捷。三年后,英格兰与勃艮第组成同盟,于1419年征服了诺曼底地区,只剩下圣米歇尔山持续抵抗。同时,勃艮第的无畏约翰占领巴黎,残存的阿马尼亚克派与王太子查理逃到卢瓦尔河以南建立政府。
此时,无畏约翰开始考虑停止内战并和阿马尼亚克派一起对抗英格兰。1419年9月10日,他前往和王太子的和谈途中却遭到刺杀。他的儿子好人菲利普立刻指控王太子查理为主谋并和英格兰重新建立稳固同盟。
1420年,王太子被迫签下比布勒丁尼条约更加屈辱的特鲁瓦条约。王太子查理被剥夺法兰西王位继承权,而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将在法王逝世后继承法兰西王位。为了确保条约效力,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诞下一子。
1422年,出乎意料地,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接连去世,而继承人亨利六世未满1岁。这让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再度浮上台面。英格兰摄政王贝德福德公爵—兰开斯特的约翰和勃艮第派共同扶持亨利六世,而南方的阿马尼亚克派则支持王太子查理继位,双方再爆冲突。
1424年,摄政王贝德福德公爵在韦纳伊战役再度击败法军。他打算全面击垮王太子查理的势力,于1428年靠着勃艮第派的协助入侵法兰西中部,并发动奥尔良之围。
1429年春,一个意外的事件为法兰西带来奇迹性的逆转。一名来自边境村落栋雷米的少女—贞·德,造访王太子在希农城堡的宫廷。她宣称受到上天指引要带领王太子前往兰斯接受加冕,并由英格兰手中解放法兰西。
成功说服王太子后,她领兵前往被英军包围的奥尔良,并在5月初瓦解了英军的包围网。一个月后,又在帕提战役中击溃英军。7月,在一路的胜利之下带领王太子在兰斯完成加冕,贞德的声势达到最高峰。
9月,贞德在准备不充分的状况下攻打巴黎失败。隔年5月,她尝试从康白尼之围突围失败,被勃艮第派俘虏,转让给英格兰。在英格兰主导的审判下,贞德被判定为异端。1431年5月30日,于鲁昂被以火刑处死。
贞德的死亡在未来数年鼓舞了法兰西的人民反抗英格兰,造成英军的溃败。1435年,英法与勃艮第召开了阿拉斯会议,尝试缔结另一次的和平条约。英格兰在途中宣布退出会议,让法兰西与勃艮第私下进行和谈,结果法兰西以确保勃艮第公国的独立为条件,使勃艮第转向支持查理七世。英格兰因此失去唯一且非常重要的盟友。
虽然法兰西看似处在胜利的势头上,战局却停滞了近二十年。查理虽然在1436年收复巴黎,但1439年,勃艮第公国和英格兰私下和谈,从战争中抽身并改向低地国家扩张。1440年,王太子路易拉拢不满查理七世的贵族发动布拉格里叛乱。同时,一群自称“剥皮人”(Écorcheurs)的自由佣兵团四处进行掠夺。
1439年,在看似混乱的局势之中,王室召开了三级会议,给予国王不经议会征税与建立常备军的权力,使王权大幅集中。1445年,实施军事改革吸收自由佣兵成为“王法军团”(compagnies d'ordonnance),大幅解决佣兵的问题。同时也招募菁英弓箭手组成法兰克弓兵团(Franc-archer),成为常备部队。另一项重大改革在于大幅利用火药武器,使法兰西建立当时欧洲最强大的火炮部队。
1444年5月,英法签订图尔条约,法王查理七世将王后的外甥女安茹的玛格丽特嫁与英王亨利六世,双方除了停战21个月。英方还必须以割让曼恩一地作聘金,但英方直到1448年法军压境下才肯放手。图尔条约不但让法方得到充分的整军时间,也最终决定百年战争的走向。
1449年,查理七世在完成改革并招募许多有才能的将领后,对英格兰发动了最终攻势。仅仅在一年之内,法军打赢福尔米尼战役并收复诺曼底地区。接着立刻转向南方的阿基坦,在1450-51年间夺下了波尔多和巴约讷两大城市。
英军最后的挣扎来自隔壁的加斯科涅地区,当地人民反抗法兰西,并向英格兰求助,亨利六世派出阿金库尔战役唯一健在的传奇将领,约翰·塔尔博特前来支援。1453年7月17日,塔尔博特和他的加斯科涅军团在卡斯蒂永战役被法军的精锐火炮部队击败。数月内,法军收复了法兰西除加来港[注 4]外所有领土,百年战争到此划下句点。
百年战争对英格兰和法兰西的人民都是大灾难,期间又逢黑死病爆发,两国受到战争和疫病双重打击,普遍经济重创,民不聊生。
法兰西身为战事进行之地,国土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但战争胜利使法兰西完成民族统一,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丧失所有的法兰西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纹章 | 人物 | 生涯 | 注脚 |
---|---|---|---|
法王腓力六世 | 1293年–1350年 统治时期:1328年–1350年 |
瓦卢瓦伯爵查理之子 | |
法王约翰二世 | 1319年–1364年 统治时期:1350年–1364年 |
腓力六世之子 | |
法王查理五世 | 1338年–1380年 统治时期:1364年–1380年 |
约翰二世之子 | |
贝特朗·杜·盖克兰 | 1320年–1380年 | 指挥官 | |
安茹公爵路易一世 | 1339年–1384年 统治时期:1380年–1382年 |
约翰二世之子 | |
法王查理六世 | 1368年–1422年 统治时期:1380年–1422年 |
查理五世之子 | |
法王查理七世 | 1403年–1461年 统治时期:1422年–1461年 |
查理六世之子 | |
圣女贞德 | 1412年–1431年 | 指挥官 | |
拉海尔 | 1390年–1443年 | 指挥官 | |
让·波东·德·桑特拉耶 | 1390年–1461年 | 指挥官 | |
阿朗松公爵约翰二世 | 1409年–1476年 | 指挥官 | |
让·德·迪努瓦 | 1402年–1468年 | 指挥官 | |
布列塔尼公爵阿蒂尔三世 | 1393年–1458年 | 指挥官 | |
让·布罗 | 1390年–1463年 | 炮兵指挥官 | |
吉尔·德·雷 | 1405年–1440年 | 指挥官 |
纹章 | 人物 | 生涯 | 注脚 |
---|---|---|---|
法兰西的伊莎贝拉 | 1295年–1358年 摄政时期:1327年–1330年 |
英格兰王后和实质统治者 | |
英王爱德华三世 | 1312年–1377年 统治时期:1327年–1377年 |
法王腓力四世之孙 | |
格罗斯蒙特的亨利 | 1310年–1361年 | 指挥官 | |
黑太子爱德华 | 1330年–1376年 | 爱德华三世之子 | |
冈特的约翰 | 1340年–1399年 | 爱德华三世之子 | |
英王理查二世 | 1367年–1400年 统治时期:1377年–1399年 |
黑太子爱德华之子 | |
英王亨利四世 | 1367年–1413年 统治时期:1399年–1413年 |
冈特的约翰之子 | |
英王亨利五世 | 1387年–1422年 统治时期:1413年–1422年 |
亨利四世之子 | |
瓦卢瓦的凯瑟琳 | 1401年–1437年 | 英格兰王后和法王查理六世之女 | |
兰开斯特的约翰 | 1389年–1435年 摄政时期:1422年–1435年 |
亨利四世之子 | |
约翰·法斯特尔夫骑士 | 1380年–1459年 | 指挥官 | |
约翰·塔尔博特 | 1387年–1453年 | 指挥官 | |
英王亨利六世 | 1421年–1471年 统治时期:1422年–1461年 |
亨利五世之子 | |
约克的理查 | 1411年–1460年 | 指挥官 |
百年战争发生于1337年-1453年之间。后者也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战争过程中,双方的武器装备、战争体制、战术思想都有缓慢而深刻的改变。
战争开始时,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队,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不利,于是转而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兰西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必须扩张王室统合权力以抵挡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时,双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战后,胜利的法兰西仍保留许多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败骑兵的思想已经流传四方,步兵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而骑兵的地位则不断下降。
战争初期,法兰西在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到了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这说明骑兵步兵的战场角色已大幅改变,但骑士的地位依然重要,从百年战争中法军对英军数场如屠杀般的胜利就可以看出,标识出贵族骑士阶层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特性的兴起。
双方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多演进。如何设计和应用攻城武器,对战事发展有重大分量。锁子甲在欧洲已超过千年历史。战争初期,它仍是最好的护身装备。但中后期的贵族骑士已普遍使用新创的板甲,防护力大为增进。1513年的弗洛登战役,板甲已让称雄300年的英格兰长弓失去效用了。
百年战争期间火炮的地位也逐渐提升,战争初期的阿讷默伊登海战是欧洲史纪录上第一次在船舰上搭载火炮的海战[2]。到了15世纪火药与铸炮技术大幅改善,火炮被大量运用在攻城战中,圣女贞德便是擅用火炮攻城的能手之一。战争末期,蛇炮的出现大幅提升火炮的机动性,使火炮在野战中也具有威胁性。法军菁英炮手让·布罗首创野战炮阵地,利用超越长弓的射程与火力压制敌军,结束了长弓手的黄金时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