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星纪年是中国古代曾经使用的一种纪年表示法。古代中国人观测到岁星(木星)大约每12年运行一周天,于是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就用岁在某某次/辰当作某一年岁的标志[1],主要目的是占验吉凶。这种纪年法,把天赤道由西向东分为十二星次,岁星每年行一星次,十二星次的名称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岁星运行方向自西向东,正与周天十二辰自东向西的分配相反。
由于岁星实际运行为11.86年一周天,因而每过85.7年,岁星实际所在星次比人们推演出来的星次提前一次,称为“超次”或“超辰”。西汉末年的刘歆发现超次问题,但他提出岁星“百四十四岁一超次”[2],与实际天象不相符。不过,超次问题提出后未引发重视。
西汉太初改历对岁阴(太岁)的概念和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岁阴是人为设置一个假想的天体太岁,顺周天十二辰运行。太岁运行轨道与岁星相同而方向相反,整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原本岁阴是用岁星与日同次之法来定义,此后又不再跟随岁星超次而变动,形成稳定不变的连续循环序列,成为岁阴纪年法的基础,天文观测的星岁体系实际上遭到废弃(天文观测的岁星会有超次现象)。后来因此形成了干支纪年[1]。
太岁纪年(自东向西) | 亥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岁星纪年十二星次(自西向东) | 寿星 | 大火 | 析木 | 星纪 | 玄枵 | 娵訾 | 降娄 | 大梁 | 实沈 | 鹑首 | 鹑火 | 鹑尾 |
对应黄道十二星座 | 天秤座 | 天蝎座 | 人马座 (射手座) |
摩羯座 (山羊座) |
宝瓶座 (水瓶座) |
双鱼座 | 白羊座 (牡羊座) |
金牛座 | 双子座 | 巨蟹座 | 狮子座 | 室女座 (处女座) |
对应二十八宿 | 角、亢 | 氐、房、心 | 尾、箕 | 斗、牛 | 女、虚、危 | 室、壁 | 奎、娄 | 胃、昴、毕 | 觜、参 | 井、鬼 | 柳、星、张 | 翼、轸 |
太阳视运动十二辰(自东向西) | 辰 | 卯 | 寅 | 丑 | 子 | 亥 | 戌 | 酉 | 申 | 未 | 午 | 巳 |
从岁星所在位置能推算太岁所在之辰,两者的运行方向相逆。例如岁星在星纪(丑),太岁就在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如果用太岁纪年,则岁名摄提格,如果用岁星纪年,岁名赤奋若。下一年岁星会在玄枵(子),太岁会在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卯:如果用太岁纪年,岁名单阏,如果用岁星纪年,岁名困敦,其余以此类推。
战国时期是用岁星所在定岁名。至汉朝,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多用岁星所在定岁名,之后大多以太岁所在定岁名[4]。汉武帝推行太初改历,让太岁不再响应岁星超次,奠定了太岁纪年法的基础[1]。
读音问题
十二星次中有几个多音字。其中“訾”在《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中注“即移切”,今音zī(ㄗ);“降娄”之“降”见《集韵·绛韵》,音“胡绛切”,今音xiànɡ(ㄒㄧㄤˋ);“实沈”之“沈”在《古今韵会举要》中注“持林切”,今音chén(ㄔㄣˊ)。
参阅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