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察合台汗国英语:Eastern Chagatai Khanate;1347年–1570年,一说1347年–1700年),波斯人称为蒙兀儿斯坦波斯语مغولستان‎,拉丁转写:Moġūlistān),由察合台汗国分裂而来。在帖木儿帝国取代原西察合台汗国之后,延续察合台汗系,后其自身又分裂为直系吐鲁番汗国和支系叶尔羌汗国两半。

Quick Facts 东察合台汗国, 京城 ...
东察合台汗国
1347年—1570年/1700年
立法机构:忽里勒台
Thumb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东察合台汗国地图。
Thumb
明正统元年(1436年),明朝关西八卫与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对峙。
京城 
• 1347—1418
阿力麻里
• 1418—1508
亦力把里
国君姓氏孛儿只斤
君主共17位
• 1347年-1362年
秃忽鲁帖木儿(首任)
• 1565年-1570年
马速(直系末任)
• 1700年
速檀阿哈玛特(支系末任)
兴衰
• 1347年
察合台汗国分裂,秃忽鲁帖木儿为东察合台汗国君主。
• 1570年
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
• 1700年
支系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汗国灭亡。
前身
继承
察合台汗国
吐鲁番汗国
叶尔羌汗国
Close

元朝后期,皇室内讧,无暇西顾,天山南北各地实际控制权都落入军事实力强盛的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及后裔们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统治下,察合台汗国对天山南北各地的政治统治使该地政治、经济、文化强制性地走向一体化。至正七年(1347年),察合台汗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广大中亚绿洲城镇地区后来演化为帖木儿帝国;东部的天山南北诸地则以察合台汗后裔黑鲁·帖木儿为首建立了东察合台汗国(1554年~1700年这段历史也称做叶尔羌汗国)。[1]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蒙古统治者与中原王朝如明朝、清朝都有密切交往,商贸关系非常频繁。据各种文献记载,这些察合台后人自称臣属,朝贡不断。这种局面为后来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创造了一定条件。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由于察合台后代及王公贵族的大力倡导推广,伊斯兰教在天山北部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蒙古贵族集团的伊斯兰化极大地促进了伊斯兰教在西域诸地各民族的传播。至16世纪初,包括哈密在内的新疆各地都放弃佛教,皈依伊斯兰教。随着民族迁徙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经过分化和重新组合,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回、维吾尔等民族经过这场洗礼后开始走向近代民族。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东察合台汗国为南下的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领兵所灭,天山南北皆在准噶尔部贵族统治之下。[1]

历史

开始

察合台汗国在14世纪中期,由于西部河中地区和东部伊犁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不同,分裂成两个部分。东部以传统蒙古游牧社会为主,西部被伊斯兰化突厥贵族控制。第23任可汗合赞算端被突厥贵族杀后后,秃忽鲁帖木儿在东部并立为汗,不服从突厥人所立的答失蛮察,但是他也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于1361年攻克河中,废黜西部可汗铁穆尔沙,统一了汗国。他死后,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于1365年退回伊犁,察合台汗国再次分裂,不久后,西部汗国被帖木儿帝国取代。

结束

东部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a]亦力八里[b]歪思汗之后)、吐鲁番[c]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1570年,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大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

延续

东察合台汗国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赛德于1514年建立叶尔羌汗国,它于1570年吞并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亦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若持此说则1570年叶尔羌汗国吞并吐鲁番汗国则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内的又一次东西部统一,而这样的统一在汗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叶尔羌汗国至1700年被准噶尔汗国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彻底结束。(现一般对叶尔羌汗国的历史单独进行研究。)

君主列表

别失八里
亦力把里
吐鲁番
叶尔羌汗国

备注

引用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