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龙属(属名:Yandusaurus)为鸟臀目的一属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四川省的下沙溪庙组,年代为侏罗纪中期的巴通阶,约1亿6900万年前到1亿6300万年前。
发现与命名
在1973年,四川省自贡市的鸿鹤在进行盐矿挖掘时,意外发现一个恐龙化石。当地博物馆将这个严重损毁的恐龙化石挖掘出来,这个恐龙化石最初被非正式命名为"Yubasaurus"、鸿鹤龙("Honghesaurus")。在1979年,古生物学家何信禄将这个化石进行正式叙述、命名,模式种是鸿鹤盐都龙(Y. hongheensis)。属名是以自贡的别称“盐都”为名;种名则是以化石发现处的鸿鹤为名[1]。
正模标本(编号GCC V20501)发现于下沙溪庙组,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与头颅骨,包含:头颅骨、脊柱、肩带、前肢、后肢。但化石曾遭到损坏,下颌、骨盆、尾巴末端可能在盐矿挖掘时就遭到破坏、遗失[2]。
在1983年,何信禄、蔡开基将两个接近完整的身体骨骼、九个部分身体骨骼,建立为第二个种多齿盐都龙(Y. multidens)[3]。在1992年,彭光照将其改归类为多齿灵龙(A. multidens)。在1996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将其改归类为多齿奥斯尼尔龙(O. multidens)。在2005年,保罗·巴雷特(Paul Barrett)将牠们建立为新属,何信禄龙[4]。
叙述
盐都龙是种快速移动的二足恐龙,后肢有4趾,前肢有五指。根据颧骨的弯曲程度,显示牠们有大型眼睛。牙齿有平行的垂直棱脊,牙齿内侧的棱脊遭到明显磨损,因此排列方式不平衡。上颌骨的第15颗牙齿是最大型牙齿[2]。
在过去研究历史,许多对于盐都龙的体型估计值,其实是来自何信禄龙的化石。何信禄龙的化石都是幼年个体,身长从60公分到1.6米,体高0.3米,体重大约7公斤。盐都龙的体型大于何信禄龙,何信禄估计其身长约3米,彭光照估计其身长约3.2米[2]。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估计其身长约3.8米,体重约140公斤[5]。
种系发生学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