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
长跑比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拉松(英语:marathon)是一项考验耐力的长跑运动,一般指全程马拉松,简称全马。这项运动的名称来自公元前490年古希腊时代雅典与波斯之间的马拉松战役。相传希腊在这场战役中击败波斯军队,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为了传达获胜讯息,由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报捷,随后力竭而死[1]。马拉松在1896年的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已列为正式竞赛项目之一,但长度并没有精确固定。前几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长度大约是40公里(25哩),大致是从马拉松到雅典的距离。直到1921年,马拉松的长度才被严格规定为42公里195米或26哩385码,而这个标准一直沿用至现在[2]。现时全世界每年举行的马拉松比赛超过八百场。[3]
历史
马拉松运动和传奇是分不开的,同时马拉松的历史也是有争论的[4][5]。
马拉松的传说首次被记载于公元1世纪时普鲁塔克的杂文On the Glory of Athens,他引用了赫拉克利德斯(希腊语:Ἡρακλείδης ὁ Ποντικός)失传的作品,给那名传信的士兵取名为Thersipus of Erchius或 Eucles,该希腊士兵传胜利消息需先跑过平原名马拉松平原,[6]且在跑完全程传递完消息后死去。[7]

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设立马拉松比赛的想法,来自于法国语言学家米歇尔·布雷亚尔(法语:Michel Bréal)。这个想法得到了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的大力支持。希腊人斯皮里宗·路易斯(Σπυρίδων "Σπύρος" Λούης)以2小时58分50秒赢得了第一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8]
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把男子马拉松比赛放在最后进行就成为了一项传统,而且终点都设在主体育场内。在最初4届奥运会的马拉松赛比赛当中,其距离都是由组织者随意制定的。1896年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不足40公里;1900年巴黎奥运会,距离大约是40公里;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距离大约是41公里。直到1908年伦敦奥运会,这届马拉松的起点设在温莎城堡,终点设在白城市(White City)运动场内。赛道全长42.195公里,此后的奥运马拉松赛事均以此长度为标准。
2004年夏季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重新还原了第一届奥运会的路线,从马拉松镇到雅典,终点在帕那辛纳克体育场(Παναθηναϊκό στάδιο),并把颁奖仪式安排在闭幕式上举行。[9]
波士顿马拉松创始于1897年4月19日,其灵感来自于1896年夏季奥运会首次马拉松比赛的成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年度马拉松赛事,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公路赛跑赛事之一。它的路线从米德尔塞克斯县南部的霍普金顿到波士顿的科普利广场。约翰尼·海斯在1908年夏季奥运会上的胜利也促进了美国长跑和马拉松运动的早期发展。[10][11]那年晚些时候,包括1909 年元旦在纽约州扬克斯举行的帝国城马拉松在内的假期比赛标志着早期的跑步热潮,称为“马拉松狂热”。[12]1908年奥运会之后,纽约市的前五场业余马拉松比赛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举行:感恩节、圣诞节后的第二天、元旦、华盛顿生日和林肯生日。[13]
2014年,估计有550,600人次在美国完成马拉松赛事。[14]这可以与1980年的143,000人次进行比较。今天,马拉松比赛几乎每周在世界各地举行。[15]
女子马拉松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是在洛杉矶的1984年夏季奥运会。美国的琼·班瓦(Joan Benoit)赢得了比赛,成为现代奥运会中第一个女子马拉松冠军。她的用时是2小时24分52秒。[16]
赛制
年份 | 距离 (公里) |
距离 (哩) |
---|---|---|
1896 | 40 | 24.85 |
1900 | 40.26 | 25.02 |
1904 | 40 | 24.85 |
1906 | 41.86 | 26.01 |
1908 | 42.195 | 26.22 |
1912 | 40.2 | 24.98 |
1920 | 42.75 | 26.56 |
1924 以后 | 42.195 | 26.22 |
马拉松比赛的标准长度由国际田联在1921年正式确立,为42公里195米或26哩385码[17]。
1980年代后,半程马拉松(约21公里)在民间兴起。
由于马拉松比赛在公路上进行,赛道情况不同,因而有很长的一段时期没有设立“世界记录”,而只有“世界最佳成绩”(或“最佳时间”)作为跑手的成绩纪录。直到2004年,国际田联正式采用马拉松世界纪录,告别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时代。
男子马拉松国际田联赛事世界纪录是2小时00分35秒,由肯尼亚选手凯尔文·基普图姆(Kelvin Kiptum)在2023年芝加哥马拉松上创造。非国际田联比赛记录为埃利乌德·基普乔盖在2019年10月进行的英力士1:59挑战赛中创造,时间为1小时59分40秒,这是人类首次马拉松跑进2小时以内,但由于此次比赛为突破人类极限而精心设计过,是场无其他竞争者的非正式比赛,加之配速团的陪跑未符合田径规则,故此次成绩不会列入国际田径总会纪录。[18][19]。
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是2小时9分56秒,由肯尼亚选手切帕蒂奇(Ruth Chepngetich)在2024年芝加哥马拉松上创造。
世界历年前25名(取个人最佳成绩)
肯尼亚运动员埃利乌德·基普乔盖曾于2019年10月在英力士1:59挑战赛跑出1:59:40.2的成绩,但由于这场挑战赛为挑战人类极限增设了几条常规比赛不会出现的要素(如无其他竞争者、增加配速团陪跑等)不符合田径规则,故此次成绩不会被列入国际田径联合会纪录[20]。
# | 成绩 | 姓名 | 国籍 | 缔造日期 | 缔造地点 |
---|---|---|---|---|---|
1 | 2:00:35 | 凯尔文·基普图姆 | ![]() |
2023年10月8日 | 芝加哥 |
2 | 2:01:09 | 埃利乌德·基普乔盖 | ![]() |
2022年9月25日 | 柏林 |
3 | 2:01:41 | 肯纳尼萨·贝克勒尔 | ![]() |
2019年9月29日 | 柏林 |
4 | 2:02:48 | 毕哈努·勒格斯 | ![]() |
2019年9月29日 | 柏林 |
5 | 2:02:55 | 莫西内特·杰瑞姆 | ![]() |
2019年4月28日 | 伦敦 |
6 | 2:02:57 | 丹尼斯·基普鲁托·基梅托 | ![]() |
2014年9月28日 | 柏林 |
提图斯·埃基鲁 | ![]() |
2021年5月16日 | 米兰 | ||
8 | 2:03:00 | 埃文斯·切贝特 | ![]() |
2020年12月6日 | 巴伦西亚 |
加布里埃尔·热艾 | ![]() |
2022年12月4日 | 巴伦西亚 | ||
9 | 2:03:04 | 劳伦斯·切罗诺 | ![]() |
2020年12月6日 | 巴伦西亚 |
11 | 2:03:13 | 伊曼纽尔·基普车车·穆泰 | ![]() |
2014年9月28日 | 柏林 |
威尔森·克伊普 | ![]() |
2016年9月25日 | 柏林 | ||
阿莫斯·基普鲁托 | ![]() |
2022年3月6日 | 东京 | ||
文森特·基普凯莫伊 | ![]() |
2023年9月24日 | 柏林 | ||
15 | 2:03:16 | 穆勒·瓦西洪 | ![]() |
2019年4月28日 | 伦敦 |
16 | 2:03:24 | 塔德塞·塔凯莱 | ![]() |
2023年9月24日 | 柏林 |
17 | 2:03:29 | 亚历山大·穆蒂索 | ![]() |
2022年12月4日 | 巴伦西亚 |
18 | 2:03:34 | 盖塔内·莫拉 | ![]() |
2019年1月25日 | 迪拜 |
19 | 2:03:36 | 西赛·莱马 | ![]() |
2019年9月29日 | 柏林 |
巴希尔·阿卜迪 | ![]() |
2021年10月24日 | 鹿特丹 | ||
21 | 2:03:38 | 帕特里克·马卡乌·穆斯约基 | ![]() |
2011年9月25日 | 柏林 |
22 | 2:03:39 | 塔米拉特·托拉 | ![]() |
2021年10月17日 | 阿姆斯特丹 |
23 | 2:03:40 | 赫帕萨·内加沙 | ![]() |
2019年1月25日 | 迪拜 |
24 | 2:03:46 | 古耶·阿朵拉 | ![]() |
2017年9月24日 | 柏林 |
25 | 2:03:50 | 蒂莫西·基普拉加特 | ![]() |
2023年4月16日 | 鹿特丹 |
# | 成绩 | 姓名 | 国籍 | 缔造日期 | 缔造地点 |
---|---|---|---|---|---|
1 | 2:11:53 | 提格斯特·阿塞法 | ![]() |
2023年9月24日 | 柏林 |
2 | 2:13:44 | 西凡·哈桑 | ![]() |
2023年10月8日 | 芝加哥 |
3 | 2:14:04 | 布里吉德·科斯盖 | ![]() |
2019年10月13日 | 芝加哥 |
4 | 2:14:18 | 露丝·切普恩杰蒂奇 | ![]() |
2022年10月9日 | 芝加哥 |
5 | 2:14:58 | 阿曼·贝里索 | ![]() |
2022年12月4日 | 巴伦西亚 |
6 | 2:15:25 | 宝拉·拉德克利夫 | ![]() |
2003年4月13日 | 伦敦 |
7 | 2:16:28 | 罗斯玛丽·万吉鲁 | ![]() |
2023年3月5日 | 东京 |
8 | 2:16:49 | 莱特森贝特·吉迪 | ![]() |
2022年12月4日 | 巴伦西亚 |
9 | 2:16:56 | 泽哈伊·格梅丘 | ![]() |
2023年3月5日 | 东京 |
10 | 2:17:01 | 玛丽·凯塔尼 | ![]() |
2017年4月23日 | 伦敦 |
11 | 2:17:09 | Megertu Alemu | ![]() |
2023年10月8日 | 芝加哥 |
12 | 2:17:16 | 佩雷斯·杰普契奇尔 | ![]() |
2020年12月6日 | 巴伦西亚 |
13 | 2:17:20 | 阿尔马兹·阿亚纳 | ![]() |
2022年10月16日 | 阿姆斯特丹 |
14 | 2:17:23 | Yalemzerf Yehualaw | ![]() |
2022年4月24日 | 汉堡 |
Joyciline_Jepkosgei | ![]() |
2023年10月8日 | 芝加哥 | ||
16 | 2:17:29 | Sheila Chepkirui | ![]() |
2022年12月4日 | 巴伦西亚 |
17 | 2:17:36 | Tedu Teshome | ![]() |
2022年12月4日 | 巴伦西亚 |
18 | 2:17:41 | 沃克内什·德格法 | ![]() |
2019年1月25日 | 迪拜 |
19 | 2:17:45 | 洛娜赫·切姆泰·萨尔皮特 | ![]() |
2020年3月1日 | 东京 |
20 | 2:17:56 | 蒂鲁内什·迪巴巴 | ![]() |
2017年4月23日 | 伦敦 |
21 | 2:17:57 | Angela Tanui | ![]() |
2021年10月17日 | 阿姆斯特丹 |
22 | 2:17:58 | Degitu Azmeraw | ![]() |
2021年10月3日 | 伦敦 |
Ashete Bekere | ![]() |
2022年3月6日 | 东京 | ||
24 | 2:18:03 | Tigist Abayechew | ![]() |
2022年9月25日 | 柏林 |
25 | 2:18:04 | Joan Chelimo | ![]() |
2022年4月17日 | 首尔 |
历届奥运会奖牌榜
届数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1896年雅典 (详细) |
斯皮里宗·路易斯![]() |
卡里劳斯·瓦西拉科斯![]() |
克尔纳·久洛![]() |
1900年巴黎 (详细) |
米歇尔·泰阿托![]() |
埃米尔·尚皮翁![]() |
恩斯特·法斯特![]() |
1904年圣路易 (详细) |
托马斯·希克斯![]() |
阿尔贝·科雷![]() |
亚瑟·牛顿![]() |
1908年伦敦 (详细) |
约翰尼·海斯![]() |
查尔斯·赫弗伦![]() |
约瑟夫·福肖![]() |
1912年斯德哥尔摩 (详细) |
肯·麦克阿瑟![]() |
克里斯蒂安·吉彻姆![]() |
加斯顿·斯特罗宾诺![]() |
1920年安特卫普 (详细) |
汉内斯·科莱赫迈宁![]() |
尤里·洛斯曼![]() |
瓦莱里奥·阿里![]() |
1924年巴黎 (详细) |
阿尔宾·斯滕罗斯![]() |
罗密欧·贝尔蒂尼![]() |
克拉伦斯·德马尔![]() |
1928年阿姆斯特丹 (详细) |
普吉拉·艾尔·欧菲![]() |
曼努埃尔·普拉萨![]() |
马尔蒂·马泰林![]() |
1932年洛杉矶 (详细) |
胡安·卡洛斯·萨瓦拉![]() |
萨姆·费里斯![]() |
阿马斯·托伊沃宁![]() |
1936年柏林 (详细) |
孙基祯![]() |
厄尼·哈珀![]() |
南昇龙![]() |
1948年伦敦 (详细) |
德尔福·卡夫雷拉![]() |
汤姆·理查兹![]() |
艾蒂安·盖莉![]() |
1952年赫尔辛基 (详细) |
埃米尔·扎托佩克![]() |
雷纳尔多·戈诺![]() |
古斯塔夫·扬松![]() |
1956年墨尔本 (详细) |
阿兰·米蒙![]() |
弗拉尼奥·米哈利奇![]() |
韦科·卡尔沃宁![]() |
1960年罗马 (详细) |
阿比比·比基拉![]() |
拉哈迪·班·阿布德斯兰![]() |
贝瑞·马吉![]() |
1964年东京 (详细) |
阿比比·比基拉![]() |
巴兹尔·希特利![]() |
圆谷幸吉![]() |
1968年墨西哥城 (详细) |
马莫·沃尔德![]() |
君原健二![]() |
迈克·瑞安![]() |
1972年慕尼黑 (详细) |
弗兰克·肖特![]() |
卡雷尔·利斯蒙特![]() |
马莫·沃尔德![]() |
1976年蒙特利尔 (详细) |
瓦尔德马·切尔平斯基![]() |
弗兰克·肖特![]() |
卡雷尔·利斯蒙特![]() |
1980年莫斯科 (详细) |
瓦尔德马·切尔平斯基![]() |
赫拉德·奈布尔![]() |
萨蒂姆库尔·朱马纳扎罗夫![]() |
1984年洛杉矶 (详细) |
卡洛斯·洛佩斯![]() |
约翰·特里西![]() |
查利·斯佩丁![]() |
1988年汉城 (详细) |
杰林多·博尔丁![]() |
道格拉斯·瓦基于里![]() |
艾哈迈德·萨拉赫![]() |
1992年巴塞罗那 (详细) |
黄永祚![]() |
森下广一![]() |
斯特凡·弗赖冈![]() |
1996年亚特兰大 (详细) |
乔西亚·图格万![]() |
李凤柱![]() |
埃里克·瓦伊纳纳![]() |
2000年悉尼 (详细) |
格萨赫涅·阿贝拉![]() |
埃里克·瓦伊纳纳![]() |
泰斯法耶·托拉![]() |
2004年雅典 (详细) |
斯特凡诺·巴尔迪尼![]() |
梅布·科弗雷兹基![]() |
万德雷·科代罗·利马![]() |
2008年北京 (详细) |
森美尔·温积路![]() |
祖奥特·加列布![]() |
谢斯基·基比迪![]() |
2012年伦敦 (详细) |
史提芬·基普若蒂奇![]() |
阿贝尔·齐鲁伊![]() |
威尔森·基普桑![]() |
2016年里约热内卢 (详细) |
埃利乌德·基普乔盖![]() |
费伊萨·利勒沙![]() |
盖伦·鲁普![]() |
届数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1984年洛杉矶 (详细) |
琼·班诺特![]() |
格蕾特·威兹![]() |
罗莎·莫塔![]() |
1988年汉城 (详细) |
罗莎·莫塔![]() |
莉萨·马丁![]() |
卡特琳·德雷![]() |
1992年巴塞罗那 (详细) |
瓦伦蒂娜·叶戈罗娃![]() |
有森裕子![]() |
洛兰·莫勒![]() |
1996年亚特兰大 (详细) |
法图玛·罗巴![]() |
瓦伦蒂娜·叶戈罗娃![]() |
有森裕子![]() |
2000年悉尼 (详细) |
高桥尚子![]() |
利迪娅·希蒙![]() |
乔伊丝·切普春巴![]() |
2004年雅典 (详细) |
野口水木![]() |
凯瑟琳·恩德雷巴![]() |
迪娜·卡斯特![]() |
2008年北京 (详细) |
康斯坦丁娜·托梅斯库![]() |
凯瑟琳·恩德雷巴![]() |
周春秀![]() |
2012年伦敦 (详细) |
蒂基·格拉纳![]() |
普瑞斯卡·吉普图![]() |
塔季扬娜·彼得罗娃·阿尔希波娃![]() |
2016年里约热内卢 (详细) |
洁米玛·苏姆恭![]() |
尤妮斯·基尔瓦![]() |
玛蕾·迪巴巴![]() |
技巧和策略

马拉松比赛更多的强调重在参与。[来源请求]大多数参赛者关注的是其个人纪录(俗称PB)和在年龄组里的名次,还有一些人的目标只为了完成比赛。
马拉松赛跑的战术包括全程跑和走-跑战术[24],还有一种介于中间的方法是从一个供水站跑到另一个供水站,在饮水区则步行,以确保把水喝完而不会洒掉。2007年美国的马拉松平均完成时间为:男子4小时29分52秒,女子4小时59分28秒。[25]
变速跑战术是一种较为另类跑法,这种战术不是为了创造个人最佳纪录,而是一种扰乱对手、消耗对手体力的手段。
参赛者们的另一个目的是跑进一定的时间段。例如第一次参赛者往往试图跑进4小时范围内,竞技运动员则可能尝试在3小时内跑完[26]。其它的参照标准可以是重大赛事的参赛资格时间:波士顿马拉松是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要求有认证的资格时间方可参加比赛;波士顿马拉松18-34岁年龄组规定的资格时间为男子3小时05分,女子3小时35分;即最近一年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次波士顿马拉松组委会认可的赛事,才能获得参赛资格[27]。纽约马拉松规定的资格时间比波士顿的还要短10分钟[28]。这两个赛事规定时间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限制人数和保证足够的场地,大多数的比赛并不要求资格时间。
很多教练认为马拉松训练的重点是长距离跑[29]。业余选手通常会在每周最长的一次训练中跑20哩(32公里),每周总里程数达到40哩(64公里)。里程数是从少到多慢慢增加的,这也是量力而为的,有经验的跑手可能会跑更多。大量的长跑训练能够获得良好的耐力和比赛成绩,但同时也带来了运动伤害的风险[30]。职业运动员的每周训练里程数超过100哩(160公里)[31]。
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训练方法,而 80/20 法则亦被视为最受欢迎的训练之一。依照此法则,每周训练内容有 80% 应该是中低程度,而约 20% 则是中高强度。大部分杰出的跑者、单车运动员、游泳好手、三项铁人等运动员都会按照这项法则练习,同时很多的业余运动爱好人士亦会参照这方式提升自我。[32]
很多马拉松训练计划至少持续五个月,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量(每两周),最后到比赛前的1-3周为休整期,为恢复充分的体力而减量。对于只希望能完成比赛的新手,建议训练时间为每周4天,最少持续4个月[33]。很多教练建议每周增加跑步里程数不要超过10%[34],他们也建议在开始马拉松专项训练前有过6周以上的跑步经验,以让身体适应新的节奏。
速度训练属于专项训练,能使跑步者适应比赛时的配速,以自己的目标时间完成比赛。常见的训练法有:法特莱克跑(Fartlek,又称“变速跑”)、间歇跑、山坡跑,和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训练(或称“无氧训练”)等等。[35]
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速度,核心力量的训练(Core Training)是最重要的部分,强壮的核心能够有效预防受伤[36]。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核心主要是躯干,臀部和腰腹部。[37]
交叉训练(Cross-training)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种积极的恢复法或辅助训练法,即通过参加其它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自行车、登山等),减少重复跑步的乏味感,并锻炼不同肌群。[38]
过度训练是指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无法从紧张训练中恢复的结果。过量的训练会导致适得其反,而且受伤的可能性会更高。[39]
赛前准备
在赛前的2-3周,跑手们通常会把每周的训练量减少到比以前的要少50%-75%,并且至少完全休息几天,让身体从高强度训练中恢复。长距离跑应在比赛前两周停止。[40]
很多跑手在赛前几天会进行能量储备(Carbohydrate loading),即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让体内贮存更多的糖原。含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面条、米饭、烤马铃薯、蔬菜和水果等。赛前两天碳水化合物的比重甚至可以增加到进食总量的70%-90%;同时要注意多补充水分,防止身体脱水[41][42]。
心脏风险
一份199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43],在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发生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几率大约为1/50,000[44];这被研究者们认为是非常小的概率。根据这项结果,报告还表示,为参加马拉松比赛而做心脏检查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个研究报告并没有评估马拉松对心脏健康的总体影响。
2006年,在一次对60名业余马拉松参与者的研究中,测验了跑完马拉松后他们体内的一些肌钙蛋白(能检验出心脏损伤或心脏系统紊乱),并且在赛前和赛后都为他们做了超声波扫描。结果显示:在这60人的测试样本里面,赛前每周跑步少于35哩(约56公里)的,很有可能存在心脏损伤或心脏系统紊乱;然而每周跑步多于45哩(约72公里)的,却很少或者没有检测出心脏问题。[45]
需要强调的是:“经常性的跑步对健康非常有益”,包括能降低50%的心肌梗死风险[46]。此外,这些研究只涉及到了马拉松,和其他形式的跑步无关。而马拉松被认为是一项对耐力的考验,它对心脏的压力比其它更短的跑步活动要大,所以这可能是对那些研究结果的解释。还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在锻炼时发生心肌梗死的个体,指出长期缺乏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发生心肌梗死的机率比经常锻炼的人要高50倍[47]。
2007年,28岁的马拉松名将瑞安·谢伊(Ryan Shay),在早前的美国奥运选拔赛中突然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48]。他的死被报告为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心脏异常,或心脏结构上的缺陷引起的[49][50]。
超级马拉松
超级马拉松(Ultramarathon),简称“超马”,是距离超过42公里的长跑比赛或者是耐力赛。超级马拉松自1980年代兴起,知名赛事如1983年起的斯巴达超马(Spartathlon)、撒哈拉超马(Marathon des Sables)均已有30多年历史。
2006年8月19日,来自美国的世界超级马拉松之王——迪安·卡纳泽斯(Dean Karnazes)为了挑战体能极限,在连续50天内,每天跑一次约40公里长的马拉松,完成路程共计超过2000公里。
2006年9月6日,法国马拉松选手赛兹·吉拉尔(Serge Girard)以连续276天由巴黎跑至东京都,完成1.9万公里路程,打破不停站马拉松纪录,成为史上首名跑越5个洲的人。
超级马拉松唯一的瓶颈,就是选手体能,选手必须维持在一定状态,因为当时间越久,体力会渐渐流失,唯一完成比赛的力量就是意志力,所以比赛资格都会要求必须是国际赛经验丰富的选手才能参与,以免发生意外。
各大赛事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个马拉松比赛,六个最大的赛事分别是: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和东京马拉松。这六个赛事组成了一年两次的世界马拉松系列赛(World Marathon Majors,又称世界马拉松大满贯)。每年系列赛总排名第一的男女运动员将各获得50万美元的奖金[51]。
国际田径联合会从2008年推出路跑标牌赛事标准(IAAF Label Road Race),将重要的马拉松赛事划分为金、银、铜三个等级,世界马拉松系列赛的六个也包括在内。从2020年开始,国际田联路跑标牌赛事将增设白金标级别。
赛事 | 举办城市 | 创办年份 | |
---|---|---|---|
亚洲 | 首尔国际马拉松 | ![]() |
1931 |
琵琶湖马拉松 | ![]() |
1946 | |
名古屋女子马拉松 | ![]() |
1980 | |
北京马拉松[52] | ![]() |
1981 | |
大阪国际女子马拉松 | ![]() |
1982 | |
上海国际马拉松[53] | ![]() |
1996 | |
渣打香港马拉松[54] | ![]() |
1997 | |
迪拜马拉松 | ![]() |
2000 | |
厦门国际马拉松[55] | ![]() |
2003 | |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 | ![]() |
2006 | |
东京马拉松 | ![]() |
2007 | |
重庆国际马拉松 | ![]() |
||
岐阜清流半程马拉松 | ![]() |
||
福冈国际马拉松公开赛 | ![]() |
||
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 | ![]() |
2008 | |
班加罗尔马拉松 | ![]() |
||
渣打孟买马拉松 | ![]() |
||
新德里半程马拉松 | ![]() |
||
兰州国际马拉松 | ![]() |
2011 | |
广州马拉松 | ![]() |
2012 | |
渣打新加坡马拉松 | ![]() |
||
欧洲 | 雅典经典马拉松 | ![]() |
1972 |
巴塞罗那半程马拉松 | ![]() |
||
苏黎世马拉松 | ![]() |
||
罗马-奥斯提亚半程马拉松 | ![]() |
1974 | |
里斯本半程马拉松 | ![]() |
||
阿姆斯特丹马拉松 | ![]() |
||
布拉格半程马拉松 | ![]() |
1999 | |
法兰克福马拉松 | ![]() |
||
伊斯坦布尔半程马拉松 | ![]() |
||
伊斯坦布尔马拉松 | ![]() |
||
巴黎马拉松[56] | ![]() |
||
伦敦马拉松 | ![]() |
1981 | |
鹿特丹马拉松 | ![]() |
||
维也纳城市马拉松 | ![]() |
||
马德里摇滚马拉松 | ![]() |
||
巴伦西亚马拉松 | ![]() |
1981 | |
布拉格马拉松 | ![]() |
1995 | |
卡罗维瓦利半程马拉松 | ![]() |
2012 | |
布杰约维采半程马拉松 | ![]() |
2012 | |
奥洛穆克半程马拉松 | ![]() |
||
拉贝河畔乌斯季半程马拉松 | ![]() |
||
柏林马拉松 | ![]() |
1974 | |
哥本哈根半程马拉松 | ![]() |
||
美洲 | 波士顿马拉松[57] | ![]() |
1897 |
纽约马拉松 | ![]() |
1970 | |
芝加哥马拉松 | ![]() |
1977 | |
休斯顿半程马拉松 | ![]() |
2002 | |
渥太华马拉松 | ![]() |
||
波哥大半程马拉松 | ![]() |
||
多伦多海滨马拉松 | ![]() |
||
大洋洲 | 悉尼马拉松 | ![]() |
|
黄金海岸机场马拉松 | ![]() |
1979 | |
非洲 | 开普敦马拉松 | ![]() |
- ING国际马拉松系列[58]
- ING纽约马拉松
- ING迈阿密马拉松
- ING阿姆斯特丹马拉松
- ING台北国际马拉松(2009年起不再属于ING系列)[59]
- 渣打马拉松系列
- 中国大陆赛事
-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60]
- 厦门国际马拉松[61]
- 上海马拉松[53]
- 西藏半程马拉松[62]
- 大连国际马拉松[63]
- 杭州国际马拉松[64]
- 广州国际马拉松[65]
- 珠海半程马拉松[66]
- 深圳国际马拉松[67]
- 长沙国际马拉松[68]
- 天津国际马拉松
- 重庆国际马拉松
- 深圳国际马拉松
- 武汉马拉松
- 成都双遗马拉松
- 南京国际马拉松
- 宁波国际马拉松
- 南昌国际马拉松
- 兰州国际马拉松
- 太原国际马拉松
- 中山国际马拉松
- 福州国际马拉松
- 贵阳国际马拉松
- 无锡国际马拉松
- 海南国际马拉松
- 合肥国际马拉松
- 泰山国际马拉松
- 千岛湖马拉松
- 唐山国际马拉松[69]
-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
- 秦皇岛国际马拉松
- 黄河口国际马拉松
- 六盘水国际马拉松
- 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
- 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
- 大理国际马拉松
- 腾冲国际马拉松
- 东莞松山湖国际马拉松
- 清远国际马拉松
- 江门健走马拉松
-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 长城马拉松
- 香港赛事
- 台湾
- 澳门赛事
参见
- 卡洛·艾罗迪 (Carlo Airoldi)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