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雷诺陨击坑(Reynolds)是火星南海区的一座撞击坑,位于塞壬高地最南端,其中心坐标为南纬75.1、西经157.9度,直径91公里(65英里),它的名称取自英国物理学家奥斯鲍恩·雷诺(1842年-1912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1]

事实速览 行星, 区域 ...
雷诺陨击坑
Thumb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背景相机显示的雷诺陨击坑
行星火星
区域南海区
坐标[锚点失效]75.1°S 157.9°W / -75.1; -157.9
火星方格列表火星南海区
直径91 公里
命名奥斯鲍恩·雷诺
关闭

表面特征

Thumb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背景相机显示的雷诺陨击坑内融霜的痕迹,也可看到岩层。注:这是上一幅雷诺陨击坑照片的放大版。条纹是由膨胀的二氧化碳气体吹除尘埃所造成。
Thumb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背景相机拍摄的雷诺陨击坑,显示解冻后的岩层和黑斑。该区域被霜冻覆盖,当它们融化消失后,下面深色的地面就会暴露出来,也可看到岩层。注:这是上面雷诺陨击坑图像的放大版。

在冬季,会积聚大量的霜冻,它们直接冻结在永久极冠的表面,形成一层层由尘埃和沙粒覆盖的的水冰层。这种沉积层最初是一层含尘埃的二氧化碳霜,在冬季会重新结晶并变得更致密。裹挟在霜冻的尘埃和沙粒慢慢下沉。到春季气温上升时,霜冻层已变成一层约3英尺厚的半透明冰,覆盖在深色沙尘底下。这种深色物质吸收光线并导致水冰升华(直接变成气体),最终大量气体积聚,压力膨胀。当找到一处薄弱点时,气体就会逸出并吹出尘埃。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100英里)[2]。有时可以看到被称为“蜘蛛”的深色通道[3][4][5],当这一过程发生时,表面似乎覆盖着黑点[2][6],这些特征可在下面一些图片中看到。

另请查看

参考文献

Remove ads

推荐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