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中,走婚探亲婚等,是指结婚后不同居,而是分居、只是暂时探望对方的一种婚姻形式,且通常是丈夫到妻子住处过夜。这种婚姻居住安排,其中配偶双方都留在自己或家人的居住地,又被称为 natolocal(源自拉丁语“出生地”)或 duolocal(“在两个地方”)。[1]

走婚是摩梭文化中普遍的一种交往和婚姻形式。[2] 其他案例出现于多个族群文化中,其世系继承来自母系,例如位在印度东北部的卡西文化等。[3][4]

起源

配偶双方在各自出生地的当地居住,以及随之而来的“探亲式”婚姻,过去和现在主要是在母系族群文化中被发现。[5] 在这些文化和社会中,孩子在母亲及其家人的照顾下长大,他们的土地所有权保护着他们。父亲在不同程度上对孩子的抚养做出贡献,但通常对自己姐妹的孩子承担社会父子关系,并负责照顾他们(参看舅权)。如果妻子不与丈夫同住,但丈夫仍保留其在原生家庭中的责任,则出现分居安排。[6]

1952年,德国民族学家 Wilhelm Schmidt 主张这种婚姻形式是一种“更古老的母权(制度)”。[7]

案例

类似案例也出现于印度南部的奈尔种姓族群[6]。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米南加保族群中,过去男性一度白天起居于男性会所,晚上则睡在妻子家里。[8] 17世纪时,荷兰殖民者表示这类作法出现于台湾的西拉雅族群文化中。[9] 北美的纳瓦霍族群和易洛魁族群中被发现一度存在一种此类婚姻形式[10][11]。晚近,印度东北部的卡西族[3][4]以及中国摩梭族存在此类婚姻。

类似案例也存在于由父系管理继承权的族群文化中。其中,类似做法很少长期实行[12],通常只是作为过渡阶段的做法,直到夫妻永久住在一起,就像非洲苏丹努尔族群的情况。过去,在日本西南海岸地区,这种情况作为一个中间阶段一度普遍,直到妻子最终与她丈夫同住为止。[13] 在中国南方的许多族群中,偶尔也出现在汉族成员中,妇女在婚礼后最初返回自己的家庭,只是暂时探望丈夫;她只有在怀孕或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才搬去和丈夫住在一起。[13]

摩梭族的案例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会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然后在天亮之前,男方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除非已得到女方长辈承认关系,否则于天亮或女方家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是云南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不会正式结婚。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生父与子女虽不同住,但特定节日、仪式如新年成人礼等仍有一定的礼仪,子女在新年和重要节日要拜访生父,生父接受子女拜访以及子女成人礼也要送礼物给子女。

男性称女情人为“阿注”,女性称男情人为“阿夏”。早期中国学者大多认为永宁摩梭普遍存在“群婚残迹”,如母女共夫、父子共妻、姐妹共夫、兄弟共妻,[14]事实上,摩梭人有亲戚血缘关系的男女严禁走婚[15]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爱情,没有经济联系,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发现性格不合,随时可以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婚姻关系更纯粹,但也因此男女关系较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关系中牵系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网络。

考验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政府曾废除过摩梭族的走婚制,强迫一夫一妻制,少数人也领有结婚证,但暗地里仍行走婚。由于工业发展的需要,鲜水河目前[何时?]正筹备修建一座大型水电站,届时大坝蓄水之后,其水位高于河谷而将该地区淹没,走婚文化可能因此灭绝。

中国大陆模仿案例

汉族父系社会的婚姻习俗传统上为固定且同居的夫妻关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为一夫一妻制的有固定婚姻。但是随着摩梭人走婚文化的曝光,近年一些老汉族情侣学习了走婚的习俗,为的是避免双方的财产争端。

香港文汇报2007年8月27日神州新闻版A22转载《城市快报》新闻报道说,中国某地一汉族老妇欲再婚,但因为年纪问题和财产分割问题而选择与男方走婚。他们拿出固定的生活费,轮流到对方家中生活,免除财产分割的烦恼。[需要引文]

红娘协会指出中国真正走婚的老年人人数比例为10%左右,老年人走婚主要有两大原因:

  • 避免财产分割问题。
  • 迎合老年人搭伙过日子。

走婚没有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保护,而且非摩梭人走婚多在老年人中出现,尚未成为一种风俗。

参见

注释及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