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姓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上排59名。袁姓人在四川、华北和江南地区最具影响。总人口大约650万,占了当代中国人口的0.54%。
姓氏 | |
袁 | |
《百家姓》第59位 | |
7: |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
8: |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
9: |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
郡望 | 汝南郡、陈郡、田佳郡 |
对于袁氏来源的记述,许多古籍内容差不多一致:袁氏是舜的后裔,出自妫姓。周武王灭商朝以后,追封前代圣王舜的后人胡公满于陈。
胡公之十三世孙辕涛涂(或作袁涛涂)封在阳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袁氏自立姓之后,一直为陈国的大夫。春秋末年,袁侨、袁克都是辕涛涂的后裔。古时“袁”、“爰”、“辕”、“榬”、“溒”、“援”等字相通。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到秦末时,辕涛涂的裔孙辕告避难与黄河、洛河之间。辕告之少子政,以袁为氏,正式普遍地使用袁姓。
袁姓的第二个来源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东汉末,分布在近四川东部及重庆一代的板楯蛮,有杜、朴、袁三大姓巴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血缘交流。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阳。
自春秋末,袁姓一直活跃在河南一带。到汉朝,形成了以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为中心的大姓。东汉初年,袁良仅为成武令,但从他的孙子袁安以下的四代人都做到太尉、司徒、司空的高位。由此开创了汝南袁氏。与袁良同名的袁良则成为陈郡袁氏的先祖,孙袁滂官至司徒。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自东汉、曹魏、晋朝至南朝梁、南朝陈,人才辈出,权势显赫。至唐朝,与其它姓氏类似,袁姓者多以陈郡袁氏标榜[1]。北宋时编撰的《新唐书》[2]则将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的同名先祖混为一人,至今仍有混淆[3]。
宋朝时期,袁姓大约有26万人,以人数算宋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于现在的四川、浙江、山西、江西四省。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和湖南。
明朝,袁姓大约53万,为明朝第三十六大姓。袁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宋、元、明600年袁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部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的袁姓人口萎缩严重。明末,袁姓也进入了台湾。最近600年期间,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西部、华中、华北回迁。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两省,大约占袁姓总人口的23%。江西、江苏、河南、浙江、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8%。袁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