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2月30日) |
纸牌的形状及大小都不一定,例如台湾以直径约4~5公分并带有花边的圆形居多,香港则以2公分左右的长方形厚纸板为主。纸牌上面通常印有各式各样色彩丰富的图案,图案的美观及稀有是儿童评判该纸牌价值的依据之一。其游戏型态相当丰富,而且因为对抗性和搜集性强,特别受到男童的喜爱。在电子游戏盛行前,和弹珠、竹枪等同被儿童视为“宝物”,经常随身携带,也是儿童在同辈间显现地位的象征之一。[来源请求]
这种纸牌有名目繁多的称谓。中国官话称为“洋画儿”,有的地方称为“洋画”、“洋片”、“游戏牌”等。广东省及香港、澳门的粤语一般称为“公仔纸”。福建省的闽南语、受闽南语影响的新加坡称为“翁仔标”。台湾称为“尪仔标”(台湾的教育部台语字典用字)。潮汕称为“翁仔”(俗写安仔)。
除了这种纸牌以外,还有其他类似的物品。例如中国辽宁省等地用烟盒叠成三角形,或用两张长条纸叠成四边形[注 1],称为“帖子”,也有的称为“啪叽”[1](pià ji)、“啪唧”等等。
一般是在纸牌名称前加“拍”字之类,代表玩这种纸牌的某种方法。如中国各地分别称为“拍洋画”、“拍洋片”、“拍卡”、“拍片儿”、“拍战将”、“打拍拍儿”等等。[2]
各种名称的来源各不相同,例如:
随着近代西方卷烟流入中国民间,一些卷烟盒内赠送火柴盒大小的画片,在上海被称作“香烟牌子”。由于烟草市场竞争激烈,中外厂商纷纷印制画片赠送,所以这种画片出版得越来越多,因画面精美、内容丰富而获得社会各阶层人士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2]
此后,出现了不少模仿这种画片的小画片,小画片上绘有洋人、洋船、洋枪洋炮,故人称“洋画”。儿童最喜欢洋画,不仅积极收集,而且拿出多余的洋画来玩游戏。[2]
画片可以设定大小。例如可以按照图案内容比大小,比如可以将罕见图案的画片设定为“大”,而最常见图案的画片设定为“小”,也可以按照画片上人物之类的职位、能力等等设定大小。也有的画片在牌面上就标有数字之类,可以直接比较。[2]
各地儿童利用画片玩各种游戏,例如:
有许多种不同形式。例如:
有许多种不同形式。例如:
首先由一人做庄,将牌洗过后分成数叠,然后再由一个人挑一叠下注,下注的筹码可用一张或二张翁仔标。最后打开时,比号码的大小定胜负。赢者可得到所有下注的纸牌。台湾鹤佬话称此种游戏为“耊筒”。
一人出一张画片,比较画片上人物的官职或武艺。例如一个出岳飞,一个出程咬金,可能玩者会一致认为程咬金的武艺不如岳飞。但一个出岳飞,一个出张飞,可能玩者就会有争论,这样双方将各自讲述画片上人物的历史及功绩,最终靠辩论获胜。[2]
烟卡是使用香烟盒的盖子制成的卡片,其玩法与传统的翁仔标类似[3],2024年开始流行于中国内地各小学生群体,因备受争议,各地教育局、学校等单位也发表倡议少玩或不玩[4][5]。2024年年中此风气亦蔓延至香港[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