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军事指挥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中央司令部(英语:United States Central Command,缩写为USCENTCOM)是美国国防部下的一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创建于1983年,其前身为快速部署联合任务部队(Rapid Deployment Joint Task Force,缩写为RDJTF)。
“中央司令部”这个名称,有可能让人误以为是美军最高指挥机构,实际上该司令部是美军的一个地域型联合作战司令部,仅负责中东和中亚地区的军事行动的指挥。不过的确中央司令部也十分重要,作为美军活跃的存在而参与了许多军事行动,包括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央司令部的军队近期主要布署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一带执行战斗任务,还在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基斯坦等国设有基地,中亚国家亦提供支援。先前,中央司令部军队也曾布署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尽管后者国内并无驻扎实质的武装部队。现任司令为迈克尔·E·库里拉 上将。
中央司令部指挥中心位于佛罗里达州坦帕的麦克迪尔空军基地,另有2002年于多哈建立的埃斯萨利亚陆军基地(Camp As Sayliyah),2009年又在卡塔尔建立乌代德空军基地,作为美军的前线指挥部,维护美军在伊拉克地区的战略利益。
内部观察演习是中央司令部的主要事务之一,一直到1990年为止,它是每年都会举办的活动,而现在改为两年一次。1990年前,内部观察演习频繁训练著中央司令部,防范可能自札格罗斯山脉跨越过来的苏军攻击[1]。现阶段,中央司令部已有至少两次大规模军事作战行动:抵御伊拉克威胁的90号内观行动(Internal Look '90),以及之后发展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03号内观行动。
1983年,中央司令部承接了快速部署联合任务部队的职责,管控美国于西南亚、中亚与波斯湾的国防利益,也因此发动了油轮战争与海湾战争。顾名思义,中央司令部涵盖了位于欧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之间的全球“中心”地区。当伊朗人质危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强调有必要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时,总统吉米·卡特于1980年3月建立了快速部署联合特遣部队(RDJTF)。为了对该地区提供一个更强大,更持久的解决方案,罗纳德·里根总统采取两步,将RDJTF转变为长期的统一指挥部队。第一步是使RDJTF独立于美国准备指挥部,第二步在1983年1月启动了中央司令部。除了看似冷战思维名称以外,为了克服对该战区仍是RDJTF的怀疑花费了很多时间。伊朗-伊拉克战争明显地强调了该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而且在波斯湾进行的伊朗采矿业务等事态发展也导致了中央战区的第一次作战。
到1988年底,区域战略仍然主要集中在苏联大规模的入侵伊朗的潜在威胁。新的中央情报局司令总参谋长诺曼·施瓦茨科普夫(H. Norman Schwarzkopf)相信,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气候使得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他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出现新的地区威胁 - 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 - 并将这些关切转移到1990年夏季的战区演习报告。演习与伊拉克部队实际动向之间存在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之处,最终导致伊拉克在演习的最后几天入侵科威特。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回应很快。及时部署和组建联盟,阻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该命令开始侧重于解放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要求伊拉克部队离开科威特,而美军和联合部队继续加强军队的集结。1991年1月17日,美国和联合部队开展了“沙漠风暴行动”,大规模的空中拦截为联合部队的地面行动开辟了战场。主要的目标是解放科威特,于二月二十七日实现,第二天一早,在地面战斗开始后的一百个小时,宣布停火。
此区的美军行动主要自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随后的“沙漠之盾行动”展开,数十万名美军调往沙特阿拉伯。伊斯兰主义者反对非穆斯林部队驻于沙特阿拉伯,而美军攻击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更让沙国反对派有了口实。到了1990年代后期,反对派势力扩张到了其他国家,特别是巴林、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和阿联酋。
正式敌对行动的结束并没有使伊拉克陷入困境。向库尔德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在伊拉克北部执行“禁飞区”的行动,于1991年4月开始实施。1992年8月,南方观察行动回应了萨达姆不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688号决议谴责他在伊拉克东南部对伊拉克平民的野蛮镇压的行为。在战区和西亚盟友的支持下,联合部队这次行动中在第32空中走廊南部开辟了禁飞区。1997年1月,“北部手表”行动取代了“提供舒适”,重点是执行北部禁飞区。在整个十年间,中央战区 “警惕战士”,“警哨哨兵”,“沙漠打击”等行动成功的回击了伊拉克对其邻国的威胁,并且在萨达姆的顽固态度面前,力图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1990年代也给东非国家索马里也面临重大挑战,即区域恐怖主义日益增长的威胁。为了防止部族战争导致广泛的饥荒,指挥部于1992年作出决定,提供救援行动,向索马里和肯尼亚东北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央战区司令部的行动“恢复希望”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第794号决议和一个跨国统一工作队的成立,在1993年5月联合国成立第二期UNOSOM之前提供了安全保障。尽管二期UNOSOM行动在农村取得了成功,但摩加迪沙的局势恶化,还有一系列暴力事件爆发,最终领导克林顿总统命令美军从索马里撤军。海湾战争后的十年间,恐怖袭击对该地区的中央战区司令部的力量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一九九六年爆炸造成19名美军飞行员死亡的袭击事件,指挥部启动了“沙漠袭击行动”,旨在将美国的设施迁往更多的防卫地点(如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减少美国的“足迹”。1998年,恐怖分子袭击了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美国大使馆,造成250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美国人。通过拆除不必要的基地以减少美国的“足迹”,并将相关人员遣返美国。2000年10月对美军科尔号导弹驱逐舰的进攻,造成17名美国水兵死亡,这起事件与奥萨马·本·拉登的卡伊达组织有关。
2001年9月11日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导致布什总统宣布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中央司令部很快推出了“持久自由行动”,驱逐阿富汗塔利班政府,阿富汗境内藏着卡伊达组织恐怖主义分子,举办恐怖主义训练营,镇压阿富汗人民。
中央战区司令部于2002年10月开始在非洲之角进行活动,协助东道国打击恐怖主义,建立安全的环境,促进区域稳定。这些行动主要采取人道主义援助,后果管理和各种公民行动方案的形式。
在9-11之后,国际社会发现萨达姆与联合国安理会(UNSC)缺乏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决议的继续合作,这是无法接受的。侯赛因继续顽抗导致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领导的联盟使用武力。伊拉克自由行动于2003年3月19日开始。
依照军事行动规模,中央司令部使用的基地数量有所差别,2003年打击伊拉克与阿富汗时,美国空军使用了35座基地,而在2006年至今则使用14座,其中4座于伊拉克境内。
随着阿富汗塔利班政权(2001年11月9日)和伊拉克萨达姆政府(2003年4月8日)的失败,中央战区司令部继续向新任自由选举的政府提供安全保障,进行反叛乱行动,协助东道国安全部队自卫。
该指挥部还准备在整个区域提供救灾,其最近的重大救济行动是为了应对2005年10月在巴基斯坦发生的地震和2006年从黎巴嫩大规模撤离美国公民的情况。
2019年4月8日,伊朗的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将美国中央司令部列为“恐怖组织”,因美国政府也将伊斯兰革命卫队做出同样作为。[2][3]
若不包括战斗单位,中央司令部下属司令部如下:
另有多个指挥部于中央司令部负责区行动,需向其报告作战者:
2008年10月1日,于吉布提莱蒙尼尔军营(Camp Lemonnier)的非洲之角联合任务部队被转进美国非洲司令部。在2006年以色列进攻黎巴嫩时,中央司令部也紧急集结临时军“黎巴嫩联合特遣部队”(Joint Task Force Lebanon)作战。
中央司令部参谋处职掌范围达人事、作战、后勤、情报和其他事务。情报部门为“联合情报中心”(Joint Intelligence Center,JICCENT),中央司令部还要协调情报资讯。在情报首长下,包括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卓越中心在内的数支单位。
另外还有几支联合作战司令部(Unified Combatant Command)单位,如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亦于中央司令部的管辖范围内运作。显示中央特种作战司令部并未指导由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Joint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的“黑色”单位(如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自2001年9月11日以来,这些部队负责进行最机密的任务—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领袖人物)临时编组的第77任务部队。第77任务部队则编入了第11任务部队,也改动了编号与名字,由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之下的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
中央指挥部负责范围遍及21个国家:阿富汗、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和以色列。公海则包括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西岸[4],2004年3月10日后,叙利亚和黎巴嫩也自美国欧洲司令部转调到中央司令部的辖区。
2007年2月7日,美国非洲司令部(United States Africa Command)创建完成,其将负责除了埃及以外的所有非洲国家。2008年10月1日,非洲司令部转为作战性组织,以及中央司令部在非洲的主要部队—“非洲之角联合特遣部队”(Combined Joint Task Force - Horn of Africa)转调至斯图加特的非洲司令部,取代了坦帕的中央司令部。国防部将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肯尼亚和索马里的责任转交给新成立的非洲司令部。埃及,国防部最大的军事演习明亮之星所在地,仍然在中央战区司令部的责任领域[5]。
以色列曾是特别的一例,2020年以前尽管它被中央指挥部负责的国家所环绕,它仍隶属美国欧洲司令部负责,据美军军官所言,原因是其政治上、军事上和文化上与欧洲较为贴近[6],诺曼·史瓦兹柯夫上将曾就以色列的地位在其1992年的自传中坦言:“欧洲司令部继续负责以色列,这对我来说反而是好事,若我们逗留于特拉维夫(以色列第二大城)太久,将难令阿拉伯人谅解我们有促使中东地缘政治安定的意愿[7]”。2021年1月15日美国国防部证实,因《亚伯拉罕协议》之后阿拉伯多国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五角大楼将以色列从美国在欧洲司令部的行动区域,转移至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中央司令部[8]。
任次 | 照片 | 姓名 | 服役单位 | 就任时间 | 任期终止时间 |
---|---|---|---|---|---|
1. | 罗伯特·C·金斯顿上将 Robert Kingston (1928-2007) |
美国陆军 | 1983年1月1日 | 1985年11月27日 | |
2. | 乔治·B·克里斯特上将 George B. Crist (1931-) |
美国海军陆战队 | 1985年11月27日 | 1988年11月23日 | |
3. | 诺曼·史瓦兹柯夫上将 H. Norman Schwarzkopf Jr. (1934-2012) |
美国陆军 | 1988年11月23日 | 1991年8月9日 | |
4. | 约瑟夫·P·霍尔上将 Joseph P. Hoar (1934-) |
美国海军陆战队 | 1991年8月9日 | 1994年8月5日 | |
5. | J·H·宾福德·皮艾三世上将 J.H. Binford Peay III (1940-) |
美国陆军 | 1994年8月5日 | 1997年8月13日 | |
6. | 安东尼·C·津尼上将 Anthony C. Zinni (1943-) |
美国海军陆战队 | 1997年8月13日 | 2000年7月6日 | |
7. | 汤米·R·弗兰克斯上将 Tommy R. Franks (1945-) |
美国陆军 | 2000年7月6日 | 2003年7月7日 | |
8. | 约翰·P·阿比扎伊德上将 John P. Abizaid (1951-) |
美国陆军 | 2003年7月7日 | 2007年3月16日 | |
9. | 威廉·J·法伦上将 William J. Fallon (1944-) |
美国海军 | 2007年3月16日 | 2008年3月28日 | |
(代理) | 马丁·登普西中将 Martin E. Dempsey (1952-) |
美国陆军 | 2008年3月28日 | 2008年10月31日 | |
10. | 大卫·H·彼得雷烏斯上将 David H. Petraeus (1952-) |
美国陆军 | 2008年10月31日 | 2010年6月30日 | |
(代理) | 约翰·艾伦中将 John R. Allen (1953-) |
美国海军陆战队 | 2010年6月30日 | 2010年8月11日 | |
11. | 詹姆斯·马蒂斯上将 James N. Mattis (1950-) |
美国海军陆战队 | 2010年8月11日 | 2013年3月22日 | |
12. | 劳埃德·奥斯汀三世上将 Lloyd J. Austin III (1953-) |
美国陆军 | 2013年3月22日 | 2016年3月30日 | |
13. | 约瑟夫·沃特尔三世上将 Joseph L. Votel (1958-) |
美国陆军 | 2016年3月30日 | 2019年3月28日 | |
14. | 肯尼思·麦肯齐上将 Kenneth F. McKenzie Jr. (1957-) |
美国海军陆战队 | 2019年3月28日 | 2022年4月1日 | |
15. | 迈克尔·E·库里拉上将 Michael Erik Kurilla (1966-) |
美国陆军 | 2022年4月1日 | 现任 |
下列奖项授予给麦克迪尔空军基地的中央司令部指挥所,不适用于其他下属机构。
饰带 | 荣誉 | 日期 | 附注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1990年8月2日 – 1991年4月21日 | 陆军部总奖(DAGO):1991-22 与 1992-34[9]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1992年8月1日 – 1993年5月4日 | DAGO 1994-12 & 1996-01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1994年10月8日 – 1995年3月16日 | DAGO 2001–25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1996年9月1日 – 1997年1月6日 | 联合参谋永久奖(JSPO)J-ISO-0012-97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1997年10月1日 – 1998年7月15日 | JSPO J-ISO-0241-98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1998年7月16日 – 1999年11月1日 | JSPO J-ISO-0330-99 / DAGO 2001–25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1999年11月2日 – 2001年3月15日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2001年9月11日 – 2003年5月1日 | DAGO 2005–09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2003年5月2日 – 2005年12月31日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2006年1月1日 – 2008年3月1日 | JSPO J-ISO-0061-08 | |
联合功绩集体奖 | 2008年3月2日 – 2010年7月1日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