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页的主题不是
白语。
白话是指普通人容易懂的话,也可指非文言文,有时可指空话。亦可表示以下含义:
- 白话,指中文口语。
- 白话文,指以各汉语分支的现代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 中州韵白话文,又称韵白,元末时期开始流行,曾经作为明代官话,是一种成熟的文体。后来被京白取代。
- 官话白话文,又称京白,明清时期开始流行,用于民间交流,在白话文运动以后所使用的中文通行文体,称为现代标准汉语。
- 吴语白话文,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吴语书面文体,其中苏州方言又称苏白。
- 闽语白话文,又称福白,清末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闽语书面文体。
- 闽南语白话文,在台湾又称台文,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闽南语书面文体。
- 粤语白话文,又称广白,清末新文学运动之后盛行的一种粤语书面文体,之后在几十年的发展下,成为香港等地海外粤语人士的一种重要的语言文体。
- 当地语言:在一些汉语方言区,如南京等地,白话是对当地汉语变体的别称。此外,苏州话、北京话被称为苏白、京白,这种称呼在戏剧中尤为常见。
“平话”一词广泛应用在中国的闽语地区,但在不同地区可能含义有所不同:
- 福州话:在闽都地区[1],“平话”是闽东语的专称。
- 泉漳片: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地区的语言。当地人称自己的语言为“白话”(pe̍h-oē),并称当地基督教会的拉丁化文字为“白话字”(Pe̍h-oē-jī)。
“白话”一词广泛应用在中国的粤语地区,但在不同地区可能含义有所不同:
- 广州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白话”是粤语广府片的专称。相对的,珠三角的其它土著粤语则通称“土白”。
- 当地粤语:在两广粤语区(广东中、西部部分地区、广西东、南部部分地区,珠三角除外)、广东客语区(广东东部,南部、北部、西部部分地区,珠三角除外)、广东闽语区内(广东东南部、广东西南端),白话是对当地粤语的通称,有时粤语专称珠三角粤语或广州话。特别在广西地区,受制于政府缺乏宣传及教育粤语的因素,母语者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白话的概念而无粤语的称呼,或认为粤语与白话是对立关系。
- 壮语:广西壮语区当地人在粤语等汉语方言中对壮语的别称。为免和上文含义混淆常称“壮(僮)话”。
- 白语:白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分类尚不明确。
王应山. 閩都記 (中文). 大明时期,福州人王应山编了一本地方志,取名《闽都记》其所记的闽都地域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福州市区,而是包括了郡(州)东的长乐县、福清;郡(州)西的永福县(今永泰);闽清县;郡东北的连江县、郡北的罗源县,郡西北的古田县以及郡东北的福宁(当时福宁府包括霞浦、福安、宁德等广大闽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