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独立混成第21旅团(独立混成第21旅団,军事简写21 IMB)是日本帝国陆军在1941年占领印度支那后成立的摩托化步兵旅,但参加的主要作战是在二战的南太平洋战场,部队在1943年7月解散。
1941年6月26日,由日本帝国陆军第104师所属的第170步兵联队为基础,日军成立了独立混成第21旅团,[1]指挥官起初是印度支那派遣军司令官西村琢磨少将兼任,但4天后即由山县栗花生少将接任,[2][3]部队总编制为4,000人。[4]第21旅团的战斗主力是170联队,因此只有3个步兵营,较其它独立混成旅在步兵营的数量要少,但是日军配备了对应的装甲兵、炮兵与后勤单位。使它具有可承担攻击作战的战力,而不像是其它独立混成旅专用于防御任务,在日军成立的独立混成旅中其编装是独一无二。[5]
第21旅团成军后编入南方军麾下,[6] 在1942年5月驻扎河内。随后该旅被指示将汽车连留用在越南,[7]部队主力则转移至关岛,后转运至拉包尔,[2]部队在转运期间遭到美军潜舰袭击,除了损失了228人,运送170联队的联队旗也在运输途中遭摧毁。在转移到关岛时,170联队的第2大队被指示移防到威克岛,包含运输期间的损失,因此抵达南太平洋战场的21旅总人数仅有2,500人左右。
21旅抵达拉包尔的石阶在11月22日,此后被纳编于第8方面军所属之第17军。第8方面军下达的任务是派遣其进驻布纳-哥纳等地,增援该地的日军。由于该地无法依靠陆运,因此移防是由海军驱逐舰运输,由于驱逐舰无法让重装备登陆,因此只有170联队的2个营移防,其它直属部队仍留置在拉包尔。[7]
采用驱逐舰移防时并未遭到盟军的强力阻碍,第21旅团的登陆点散布于三处河口曼贝尔河、吉鲁瓦河Giruwa River、库姆斯河。在1942年12月初集结至哥纳西方的纳帕波(Napapo)。[8][9]
完成登陆后,山县少将统辖了布纳、吉鲁瓦、巴萨布亚(Basabua)等地的部队,包括第41步兵联队残余部队、第18军(不包括南海支队)在当地的部队,合并成为布纳特遣队。[10]布纳特遣队在12月3日投入布纳-哥纳战役、科科达小径战役等作战,伤亡相当惨重。至1943年1月日军弃守吉鲁瓦,撤退到库姆斯河重建防线时,2个营的部队仅剩270人左右。 [11]
由于170联队已经难以视为有效战力,在1943年2月后以登陆艇转运北撤至莱城、萨拉毛亚等地担任守备任务。1943年6月撤回拉包尔,部队奉令解编。山县少将则被调回日本本土的中部军担任参谋职务。
第21旅团虽然在1943年6月解散,但其配属的支援部队,以及驻防威克岛的1个步兵营仍具战力,当时第2营是借给了日本海军陆战队运用,编入海军第65警备队。
1943年6月,陆军收回该营部队归建170联队,并结合原本21旅的部队组成南海第3守备队,指挥官近森重治上校。南海第3守备队后来即在威克岛持续驻防至日本战败。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