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残酷人生》(意大利语:Addio Zio Tom)是一部1971年的意大利残酷纪录片,由瓜尔蒂耶罗·亚科佩蒂和佛朗哥·普罗斯佩里联合导演及编剧,里兹·欧特拉尼配乐。这部电影取材自真实事件,制片人探索了内战前的美国,利用当时的文献资料以生动的细节审视了奴隶制下非洲人所面临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和有辱人格的处境。由于使用了公开记录中的已发表文件和材料,因此被归类为纪录片,不过所有镜头都是由演员重新上演的[3]。
残酷人生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
监制 |
|
编剧 |
|
主演 | 瓜尔蒂耶罗·亚科佩蒂[*] 佛朗哥·E·普罗斯佩里[*] 佛朗哥·普罗斯佩里[*] |
配乐 | 里兹·欧特拉尼[1] |
摄影 | |
剪辑 |
|
制片商 | Euro International Films[1] |
片长 | 136分钟 |
产地 | 意大利 |
语言 |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Euro International Films[2] |
这部电影主要在海地拍摄,导演亚科佩蒂和普罗斯佩里受到海地独裁者弗朗索瓦·杜瓦利埃的款待。杜瓦利埃为制片人提供支持,为他们提供外交用车、在岛上任何地方拍摄的许可、尽可能多的临时演员,甚至每周与杜瓦利埃本人共进晚餐[3]。数百名海地群众演员参演了影片对奴隶残酷对待的各种描绘,还有白人演员(包括哈里特·比彻·斯托)扮演历史人物。
该片在意大利被没收,隔年(1972年)以删减版本重新发行,片名为“Zio Tom”[2]。
在法国,这部电影以“Les Négriers”的名字发行,在德国以“Addio, Onkel Tom!”的名字发行[2]。
《残酷人生》的导演剪辑版将奴隶制的恐怖与以埃尔德里奇·克里佛、阿米里·巴拉卡、士督利·卡米高等人为代表的黑人力量运动的兴起进行了比较。影片以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幻想重现威廉·斯泰伦的《奈特·杜纳的自白》结尾。这名男子想象了奈特·杜纳在当下的反抗,包括他身边的白人惨遭杀害,这些白人取代了杜纳在斯泰伦的小说中提到的人物,而这名身份不明的读者则猜测杜纳的动机以及改变他所反抗的环境的最终效果。美国发行商认为此类场景太过煽动,迫使亚科佩蒂和普罗斯佩里删除了超过十三分钟的、明确涉及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观众种族政治的镜头。
尽管导演亚科佩蒂和普罗斯佩里声称该片没有种族歧视,但该片仍经常被批评为种族主义影片。罗杰·埃伯特在1972年对美国删减版的评论中断言,导演们“伪装成纪录片,对斯文做出了最令人厌恶、最轻蔑的侮辱”[4]。他还称该片为“残酷的剥削”,认为导演们让扮演奴隶的海地临时演员出演影片中描绘的极端非人化的情景,贬低了这些临时演员的人格。吉恩·西斯克尔将这部电影列为他在1972年看过的最恶心电影的年终名单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魔屋》)[5]。影评人保琳·凯尔称这部电影是“最具体、最狂热的种族战争煽动”[6]。
导演们否认种族歧视的指控;在2003年的纪录片《摩多教父》(Godfathers of Mondo)中,他们特别指出,制作《残酷人生》的目的之一是“制作一部明显反种族主义的新电影”,以回应埃伯特等人对他们上一部电影《残酷世界》中存在种族主义的批评[7]。
这部电影在商业上是失败的[3]。目前,影片被认为是邪典电影[8]。
意大利影评人马可·朱斯蒂称其“还不错”,并记得众多的裸体场景“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
这部电影由意大利作曲家里兹·欧特拉尼[2]配乐,以卡蒂娜·拉涅里演唱的主题曲“Oh My Love”而闻名[2],后来该主题曲被用于电影《亡命驾驶》(2011年)的配乐中。之前欧特拉尼还与导演亚科佩蒂和普罗斯佩里合作过电影《非人生活》和《残酷世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