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尼拉利帕河战役(Battle of Gnila Lip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于1914年8月29日至30日在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边界爆发的一场战斗,本次战役被视为加利西亚战役的一部分,最终以奥匈帝国方面战败而落幕。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5月21日) |
格尼拉利帕河(乌克兰语:Hnyla Lypa)意为“腐椴”,位于乌克兰西部,为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支流,约位于伦贝格东南方40公里,波兰语作Gniła Lipa,德语则作Gnila Lipa。
在加利西亚战役之初,奥匈军的第1、第4两个军团向北推进,分别在克拉希尼克、科马罗夫击退了俄军。依据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的构想,向北挺进的奥匈军将与从东普鲁士南下的德军会师,包围住俄属波兰这个巨大的突出部;为了防止俄军从东侧迂回,康拉德原先布署了第3军团留守加利西亚,但又抽出了其中一部兵力北上增援进攻的部队,而远从塞尔维亚前线调来的第2军团此时尚未赶到,使加利西亚的防卫显得相当脆弱。
俄军方面,西南方面军总指挥伊凡诺夫炮兵上将则认为奥匈军将自伦贝格发起攻势,而俄军主力将由东侧迂回,以期包围伦贝格的奥匈军。作为战斗主力的第3、第8两个军团,共计拥有8个步兵军(16个师)、1个哥萨克骑兵军(3个师),以及2个独立骑兵师,将近400,000人的庞大战力,但却完全误判了奥匈军的主攻方向。
奥匈第3军团的指挥官是鲁道夫·冯·布鲁德曼骑兵上将,下辖2个军,含6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其中5个师由军团直属),但已有2个师北上增援;另外由赫尔曼·科菲斯步兵上将指挥的第12军已从特兰西瓦尼亚开到,准备投入协防。俄军第3军团由尼可莱·鲁茨基步兵上将指挥,第8军团的指挥官则是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骑兵上将。
谨慎的鲁茨基始终认为伦贝格的防御十分坚强,因此他的推进并不快;但实际上,奥匈军的防御出乎意料的薄弱,防御工事也不够完整。布鲁德曼在8月25日及27日两度于佐洛塔利帕河[2]发动反击,但都已失败收场;科菲斯也在别列札内遭遇布鲁西洛夫痛击,险些遭到包围。康拉德指示布鲁德曼退到格尼拉利帕河建立防御,由于鲁茨基的过度谨慎,使布鲁德曼有时间组织后撤;然而康拉德不愿就此失去主动权,便要求第3军团向佩列梅什利亚内的俄军发动反攻。不幸的是,当地正是俄军主力的集结处,轻率反击的布鲁德曼在俄军优势的数量与火力下遭遇大败,被迫全线向伦贝格撤退;在南方罗加京一带的科菲斯亦然。整场战役中,奥匈军损失了20,000官兵与70门火炮。[3]
奥匈方面直到格拉尼利帕河兵败之后才发现俄军的主力,但布鲁德曼等不到北方来的支援,被迫拱手放弃伦贝格,退入普热梅希尔的要塞坚守;若非冯·柏姆-厄尔默利的第2军团赶到,奥匈帝国很可能失去整个加利西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