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兰·帕斯卡列维奇(塞尔维亚语:Горан Паскаљевић;1947年4月22日 - 2020年9月25日)是塞尔维亚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

事实速览 戈兰·帕斯卡列维奇, 出生 ...
戈兰·帕斯卡列维奇
Thumb
戈兰·帕斯卡列维奇于2010年7月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出生(1947-04-22)1947年4月22日
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 南斯拉夫
逝世2020年9月25日(2020岁—09—25)(73岁)
巴黎, 法国
职业导演, 编剧 and 制片人
活跃时期1969–2020
配偶Christine Gentet (m.1995)
儿女Vladimir Paskaljević (b.1974) Petar Paskaljević (b.1993)
关闭

生平

戈兰·帕斯卡列维奇出生于贝尔格莱德,父母离婚后,他在塞尔维亚南部的尼什由祖父母抚养[1]。十四年后,他回到贝尔格莱德,与继父一起在南斯拉夫电影资料馆工作。[1]

帕斯卡列维奇毕业于著名的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电影和电视学院[2]回到南斯拉夫后,他拍摄了大约30部纪录片和16部故事片,在多个国际电影节(如康城柏林威尼斯多伦多圣塞瓦斯蒂安)放映并获得好评。[3][4]南斯拉夫解体期间民族主义的兴起迫使他于1992年离开自己的国家。[4]

1998年他回到南斯拉夫制作《火药桶》,该片获得了威尼斯影展和欧洲电影奖的费比西奖。[5]2001年,[6]综艺》将他评为年度世界前五名导演之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于2008年1月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回顾。[7][8]2010年7月,BFI南岸(伦敦)组织了一次对他的16部故事片的全面回顾,同时出版了一本关于他的作品的专著。

帕斯卡列维奇生活在贝尔格莱德和法国巴黎之间,他同时拥有塞尔维亚和法国公民身份。自2008年起,他被任命为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的官员。[9]

他于2020年9月25日在巴黎去世。[10]

作品

  • 1976年 《冬日里的海岸警卫》
  • 1977年 《爱上火车的狗》
  • 1979年 《光阴似箭》
  • 1980年 《特别治疗》
  • 1982年 《黄昏时分》
  • 1984年 《1968年困惑的夏天》
  • 1987年 《守护天使》
  • 1989年 《奇迹年代》
  • 1992年 《阿根廷探戈》
  • 1995年 《别人的美国》
  • 1998年 《火药桶》
  • 2001年 《哈里如何变成一棵树》
  • 2004年 《仲冬夜之梦》
  • 2006年 《乐天派》
  • 2009年 《蜜月勿越》
  • 2012年 《黎明之时》
  • 2016年 《天地不仁》
  • 2020年 《纵然起雾》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