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本名平调,因其唱腔音乐相对于高调(山东梆子)的音调低,故称之为“平调”,现通称“大平调”。该剧种历史悠久,流布于豫北、山东、冀南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大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流传范围
大平调是流传于中原五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唱腔属于梆子腔系统流行地区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跨越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西到郑州、陈州(今淮阳),南到徐州、毫州,北到大名、磁州,东到济宁、兖州,号称流行五省八州。[1]
命名
由于它的定弦、唱腔都比号称高调的山东梆子、定名反调的横笛梆子(即河北梆子)低,所以称为平调。又因它使用的梆子长50厘米、5斤多重,当地观众也叫它"大油梆”。故又称为大梆戏、大油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通称为大平调。[2]
支派
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