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神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义神社是一个创建于1915年之神社,其残存之设施及建筑位于台湾嘉义市东区嘉义公园内。
该神社之社格在1917年被列属县社,后于1944年升格为国币小社。该神社(之本殿)约在1949年被改作嘉义市忠烈祠。
1994年4月24日,原拜殿与本殿建筑在大火中烧毁;原址后于1998年建立射日塔。
1998年,该神社之残存建筑被指定为嘉义市市定古迹,指定范围含第一代神社遗迹及第二代神社附属建筑(斋馆、社务所、手水舍、参集所、神舆库、参道)。当前斋馆与社务所等设施以嘉义市史迹资料馆之名向大众开放。
历史
嘉义神社的建立是在当时1910年代嘉义厅官民倡议下,于1911年6月在嘉义俱乐部召开了首次嘉义神社兴建评鉴委员会。而明治天皇于1912年7月驾崩之事,使时任嘉义厅长津田义一更决心要建造嘉义神社,并在同年8月召开了第二次协议会,提出要祭祀明治天皇、天照大神及台湾神社祭神的想法,并由津田担任嘉义神社建设发起人,选定当地仕绅伊东义路、宇都宫谠藏、西川利藤太、加土峰吉、栗本藤次郎、林玉崑一起连署,于1912年11月22日向时任总督佐久间左马太申请设立嘉义神社,此申请于1912年12月24日通过,并在1913年开始举行募款活动。
然而,嘉义神社的建立过程并不顺利,1913年7月的水灾使得嘉义厅唯一的金融机构嘉义银行暂停营业,造成募款活动度停滞,加上当时阿里山桧木价格飞涨,使募款活动多次延期直至1916年11月才结束。另外,加上阿里山作业所的机械故障问题,造成了神社用的木材供给延迟等问题[1]。
1915年4月,当局选址在嘉义公园东侧的丘陵地建立嘉义神社。嘉义神社于1915年5月1日动工,并由名古屋市的名匠伊藤满作(亦为第一代台中神社设计者)设计,同年10月20日竣工,同月28日举行镇座式落成,总费用36,000多圆。
第一代嘉义神社社殿为流造形式,设施包含本殿、币殿、拜殿、玉垣、手水舍、鸟居、揭示场、社务所等设施,材料使用阿里山桧木,为当时嘉义厅官民参拜的神社,祭神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开拓三神、天照大神,例祭日为10月28日[1]、祭神系由伊东义路至台北的台湾神社迎请而来。嘉义神社祭祀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亦考量了其与嘉义市两处御遗迹地的渊源。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于1896年10月9日自大林出发抵达嘉义,在占领了嘉义城的四座城门后,先在埤子头的榕树下休憩及进行指挥,在当日下午攻陷嘉义城后从北门进城。此榕树下之“埤仔头司令所”于1935年12月5日被列为史迹。另一处则是北白川宫于10月9日至18日待在的旧军营竹造建物,位于嘉义市北门,是为“嘉义御舍营所址”,嘉义市于1929年立有石碑予以纪念,此处亦于1935年被列为史迹[1][2]。
1917年10月23日,嘉义神社列格为县社[3]。台湾在1920年改为州厅制后,嘉义厅被废除,改为台南州下的各郡,嘉义神社的氏子则改为嘉义市以及周围的嘉义郡、新营郡、东石郡、北港郡、虎尾郡、斗六郡[3]。然而,此地方行政改制后,嘉义街不再是当地行政中心,除了引起嘉义置州运动亦使得嘉义的发展停滞,且连带影响到嘉义神社发展。
虽然嘉义神社的氏子人数较新竹神社多,但嘉义神社比起同社格的新竹神社、台中神社,相对未受当局重视;后两神社在例祭时,皆有州知事前往参拜,而嘉义神社例祭仅有内务部长及地方课长层级的长官参与[4]。
1930年代,时隔嘉义神社镇座已二十余年,因神社社殿有白蚁问题,加上逐日增加的参拜人数,致使神社空间渐不敷使用,故于1937年3月由台南州知事组成了“嘉义神社奉赞会”,倡议改建并扩大嘉义神社之规模,预算为20万圆[5]。嘉义神社改建工事于1939年8月14日向台湾总督府提出,并在1940年3月7日通过。
神社改建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的社殿新建工程1940年11月1日举行地镇祭动工,于1942年6月13日举行上栋祭,而后因预算不足,再增加了25万圆,第二期的附属社殿于1943年8月9日竣工。第二代嘉义神社设施有本殿(含向拜),祝词殿、币殿、拜殿(以上皆为流造形式之桧木造及铜板葺建筑)、瑞垣、玉垣、神馔所、回廊、祭器库、神舆库、社务所、参集所、斋馆、第一鸟居(钢筋混凝土造)、第二鸟居(木造)、第三鸟居、手水舍、神职宿舍、社号标、大灯笼3对,中灯笼1对[3],且神社座向从座北朝南改为座东朝西。而嘉义神社原社境为8,609坪,在征收相邻之私有地后,面积增加为10,075坪[5]。另外,于1943年8月举行迁座祭后,第一代嘉义神社的旧本殿便搬到嘉义神社所属的摄社,改祀奉仓稻魂命、大宫卖神、猿田彦神[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培养敬神思想的要务之急,于1943年11月18日由时嘉义神社社司长束有邻、嘉义神社氏子总代早川宜义、小西国平、徐杰夫、苏育奇、大森茂申请嘉义神社升格。1944年3月28日,嘉义神社升格为国币小社,与新竹神社、台中神社同为台湾于1940年代升格为国币小社的三所神社,亦为其中最晚升格者。1944年7月2日,嘉义神社例祭日改为10月7日[3]。
二战后,嘉义神社便闲置直至1949年3月由嘉义市政府接管,并将神社社殿建筑改作嘉义县羡忠烈祠使用,并在本殿西侧新建一道砖墙,将斋馆及社务所隔开,借给军方作为八二八医院使用,直至1987年才还给嘉义市政府。同年,因斋馆及社务所有严重漏水问题,故委托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进行修复研究,而霖园集团国泰人寿基金会亦捐赠500万元作为修复经费。
社务所后于修复后作为“嘉义市史迹资料馆”,于1993年8月开幕。然而于1994年4月,作为忠烈祠的神社本殿发生大火而烧毁;同年底,市政府决亦于本殿原址兴建高60米的瞭望塔,作为发展观光之地标。此塔于1997年1月动工,1999年3月完工,并命名为“射日塔”[6]。
1998年10月,嘉义神社附属建筑被列为嘉义市市定古迹,古迹范围包括斋馆、社务所、手水舍、参集所、神舆库以及参道和参道两旁的石灯笼和高丽犬石雕。随着斋馆在之后修复后,其亦作为嘉义市史迹资料馆,并于2001年1月5日重新开馆启用[6]。[7][8]
2016年,园区在经过三个月更新工程后再度重新开放,其馆舍空间则重新规划,并新增了特展区及文创商品贩售区。[9]2019年,史迹资料馆改委由民间业者经营,结合餐饮与文创形式营运。[10][11][12]
社司
设施
嘉义神社原社境为8,609坪,在征收相邻之私有地后,面积增加为10,075坪, 该神社依山而建造。当前第二代神社设施本体则设有包括斋馆、社务所、休憩所、手水舍、祭器库与参拜,及1915年的第一代神社遗迹。
-
嘉义神社斋馆
-
嘉义神社斋馆
-
嘉义神社祭器库
-
嘉义神社斋馆近照
嘉义神社原设有鸟居,其中二之鸟居属于靖国鸟居,而此座鸟居于日治末期改建为明神鸟居,该鸟居后于战后遭到拆除,即今忠烈祠牌楼所在。第三鸟居位于神社境内之第二对狛犬之阶梯处,现已拆除。
拜殿是神社进行祭祀仪式和进行参拜的场所,本殿为神社内最重要的建筑,作为祭祀者进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使用,是当时第二代嘉义神社最大的建筑物。该建筑于1994年的火灾中全毁,现原址改建为射日塔。
今日的嘉义神社遗迹仍保存了包含了斋馆与社务所两座建筑,该两栋建筑的设计形式属于木造的“书院造”建筑,屋顶均采用“入母屋”型式,是目前在台湾较为少见的建筑样式之一。这两座建筑空间在相互串联,两者建筑间则设有一个中廊可以相互连接进出,建筑物前方设有院门,前后皆有庭院。[13]
斋馆和社务所的建筑结构均采用砖木混和的构造方式,木造材料上屋梁皆使用台湾桧木,而椽子及桁条则使用杉木。基座抬高约60公分,并以洗石子进行装饰。犬走和排水沟部分则以水泥粉刷。建筑物的外墙壁体使用了传统的真壁(编竹夹泥墙)装饰,再以“下见板张”(雨淋板)进行覆盖。而斋馆的入口玄关屋顶则采用千鸟破风的设计,破风板则是以素木雕刻着猪目悬鱼装饰,屋面则以黑瓦覆盖。两栋建筑的门窗多为横拉门,少数为推拉门,而窗户部分则有固定格栅玻璃窗、纸横拉窗等不同款式。建筑的主结构主要使用木柱,其中斋馆的玄关柱设置在沓石之上,柱根上有铜质的“金物根卷”以防止水溅腐朽。斋馆的柱上端榫接平直的“头贯”,柱外突出有雕饰的“木鼻”;而社务所则无此设计。此外,斋馆及社务所的外墙檐下均有斗栱出挑,斋馆的斗栱采用“出三斗组”设计,而社务所则采用“大斗肘木”设计。
在室内面积上,斋馆内部平面呈现长方形,约为70坪,通宽21.85米,进深9.95米。,主要空间包括玄关、广间、居间、便所和廊下,斋馆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神社祭祀前斋戒和准备相关典礼的场所,式场则是供信徒参与祭祀活动的场所,此外则设有休息室提供神职人员和信徒休息、准备等用途。在空间格局仍保留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特色,包括其天花板、塌塌米地板、纸横拉门、玄关、外廊道等结构。
社务所的室内面积为61.16坪,通宽17.29米,进深9.6米,整体格局略成L型。其中被中廊划分的空间主要用作广间、管理空间和办公室,其其则为居间和面向庭园的缘侧,该建筑主要是供神社的工作人员使用,内部设有多个房间。室内地面上,两座建筑主要使用木地板,其他空间的地面则根据用途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材质,如洗石子地板、水泥粉刷及马赛克等。斋馆屋顶采用了洋小屋真束小屋组的正同柱屋架,总共有九条屋梁,而社务所则采用了洋小屋对束小屋组的副同柱屋架,总共约11条屋梁。,此外社务所在创立初期,曾在外设有“兵器祀神”[14]
祭器库是一个用于储存祭祀器具的场所,其中嘉义神社存有一处祭器库,该建筑物位于拜殿左侧,是一个以钢筋混凝土和瓦茸建造的长方形建筑物,用于存放神舆等物品。其建筑屋顶则使用了“入母屋流造”造型,入口设置在建筑物的单侧,三面则开有窗户。[13]。
又称为休憩所,该设施设立之初衷是为方便集结准备参拜的民众休息而设立,其位置位于手水舍之前,接近社务所附近。为容纳大量的参拜者,该场所必须快速进出,并提供及时遮风避雨的功能,该建筑物个被设计成半开放式的亭子,并未有门窗,同时能保护参拜者不受风雨的干扰,具有凉亭功能。
手水舍作为提供参拜者在参拜前进行身心净化、洗手、漱口的场所使用,又称为称为“水盘舍”或“净手亭”,第二代嘉义神社的手水舍于1945年启用,该建筑为一座独立的四柱庭建筑,中央设有一个八角形的手水钵,手水钵上刻有土木建筑请负业田木组所贡献的“奉献 昭和十七年十月 嘉义土木建筑请员业组合员一同 世话人 田木权二”字样,并放有一个石盘和一把长柄水勺供参拜者洗手和漱口之用,以达到净身净心的效果。此外,手水舍内还设置了解说牌,让参观民众了解手水舍的使用步骤以便使用。
第一代嘉义神社残迹位于第二代嘉义神社拜殿的西北侧,该建筑原本于1915年启用,建筑方向坐北朝南。现在仅留下柱基遗构和石砌基坛。其中南边的柱基遗迹原本是32坪的拜殿,北边的石砌基坛则是12坪的本殿。当时两座建筑都是使用木构造,但因为遭受蚁害和腐朽的问题,在二战后被拆除。
2019年由于其周遭树木之根系造成基础崩坏,故将树木移植并修复残迹[15]。
社号碑被视为神社最重要的标志,并标示著神社的名称和座落地点,嘉义神社社号碑设立于神社入口处,其下方台座上刻有“永登组 石工 稻富松市”,战后,该国民政府将表面重新刻成“嘉义县忠烈祠”。
狛犬又称之为“高丽犬”、“貊白犬”或“唐狮子”,被视为守护神社的重要象征,当前于神社保存的两对狛犬是第二代嘉义神社的附属建物,建于1943年。[16]
嘉义神社现存一座上栋木牌(栋札),该栋札为长条型木制碑。刻有大正八年九月八日上栋执行斋嘉义神社司长东有邻、右侧写写栋梁永田富夫、左边写侧受员角田几一。背面中间写着:“嘉义市荣町八丁目十三三井一郎屋舍”字样,两旁有屋船久久知命(家屋守护神)、手置帆负命(工匠守护神)、屋船豊宇气姫命(家屋守护神)、彦狭知命(工匠守护神)字样,该栋札现由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17][18]
石灯笼通常放置在神社入口或境内,以提供园区照明,内部配有电线和电灯等设备。嘉义神社在落成时,则于神社各处设立大型和小型两种型式的灯笼,并按等距离间隔摆设。并由各地的民间企业、株式会社所贡献,包括虎尾郡、北港郡、斗六郡氏子及新高制糖株式会社嘉义工场等。另外忠烈祠(原二之鸟居)后方的碑楼,则设有东石郡氏子及台湾教育会嘉义支会所奉献的石灯笼,牌楼下方左侧的石灯笼上另刻有“发起人 江中佐一郎 高野教明”字样。
战后,多数石灯笼大多遭到拆除。当代在神社周遭地区仍保存着大量石灯笼竿的残迹。其中神社外侧仍保存一对大型石灯笼下半部及基座,左右共有两座,后方下面刻有“台北市 株式会社 昭和石栈工业谨制”。
图片
- 第一代神社
-
第一代嘉义神社参道及鸟居
-
第一代嘉义神社全景(1910年代)
-
第一代嘉义神社社殿(1930年代)
-
第一代嘉义神社,可见鸟居、社号标及石灯笼(1930年代)
- 第二代神社
-
嘉义神社第二代社殿(现为射日塔),左侧为拜殿
-
第二代嘉义神社拜殿
-
第二代嘉义神社本殿
-
第二代嘉义神社的第一鸟居
-
第二代嘉义神社的第三鸟居
- 现存遗迹
-
嘉义神社手水舍
-
嘉义神社手水舍净手池
-
嘉义神社祭器库
-
嘉义神社之狛犬
-
嘉义神社参道旁的石灯笼其一,1920年建造
-
嘉义神社参道旁的石灯笼其二,1920年建造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