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寮,原写为千秋藔,是台湾高雄市燕巢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东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金山里、东燕里东北部凸出部分、深水里北部凸出部分的北部西半段及最东段。[1][2][3][4]

本地区境内主要聚落为千秋藔、施砧仔、鞍仔坪、麒麟尾、番仔田、金山仔、滚水湖,设有金山国小[1][2]

历史

台湾日治初期,千秋寮地区为一街庄,称为“千秋藔庄”(旧制街庄),隶属于观音上里。该庄昔日西、北及东北与水蛙潭庄为界,东与磱碡坑庄为邻,南边为深水庄援巢中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凤山厅[5]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5月3日,该庄编入“援巢中区”,隶属于凤山厅。[6]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援巢中区改隶属于台南厅[7]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千秋寮”大字,隶属于高雄州高雄郡燕巢庄新制街庄)。[8]1924年(大正十三年)12月25日,高雄郡废郡,燕巢庄改隶属于冈山郡[9]

战后燕巢庄改制为燕巢乡,隶属于高雄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民国39年)10月1日,高、屏分治,燕巢乡仍隶属于高雄县。[10]2010年(民国99年)12月25日,高雄县、市合并为直辖高雄市,燕巢乡改制为燕巢区,村亦改制为里。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千秋藔、施砧仔、鞍仔坪、麒麟尾、番仔田、金山仔、滚水湖,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2]

交通

区道高38线燕巢至大坪顶的道路,经过本地区的金山仔、麒麟尾、鞍仔坪、施砧仔等聚落。[1][2][4][11]

学校

  • 金山国小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