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柯宝成认为,此诗作于晋元兴三年(404年)春天,陶渊明四十岁的时候。当时刘裕收取京口,进一步攻占建康。[1]也有说法认为作于408年,或者是403年,大约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2]
内容
《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寔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分析
有学者认为此首诗是陶渊明抒发当时政局的感概。元代刘履认为,陶渊明是为了他的亲友或者仕于宋者作此诗,并指此诗首章中“停云”、“时雨”是“喻宋武阴凝之盛”,而“表昏”、“路阻”,则是比喻天下都归于刘宋,而晋臣没有可以出仕的方法。而作者则是在东轩中饮酒自慰,为良朋远去和当时政局感到烦扰。整体而言,以飞鸟作“兴”的手法,以此比喻亲友,最初则是怀望飞鸟,后来希望和他一起饮酒,但是知他不会回来之后,也只是感到无可奈何,他认为这“可见靖节之于亲友,情之至,义之尽也”。[3]黄文焕认为,《停云》四章都是“匡扶世道之热肠,非但离索思群继之闲惊也”,指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匡扶晋室的想法。“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陆成江”的描述都是暗示晋朝灭亡,希望有人可以一起恢复山河。“东园之树”则是暗示即使是国家淍亡也好,也终会有一天重新繁荣。并指整文创作“章法映带,各有次第”,创作上紧扣序文,比与手法融入文中使读者不觉。[4]沃仪仲指“伊阻”、“成江”暗示了时运。“八表同昏”则是怪责了当时的臣子,认为作者希望在此诗中表达当时朝延没有贤臣,而我自己虽然有才学,但依然抱恨不得用[5]。
学者注意到此诗和《诗经》的关系。离无之指“以‘停云’名篇,乃周诗六义之遣义也”,认为以“停云”命名是受到《诗经》的影响[6]。清代张谦宜指“《停云》温雅和平,与《三百篇》近;流逸松脆,与《三百篇》远;世自有知此者”,指《停云》的温雅之处和《诗经》接近,但诗中隐逸之处和《诗经》则是较远[7]。唐旭东指,陶渊明模仿了《诗经》以首句两字的方式以命题,也模仿了《诗》小序的方式为《停云》作序,而叠句的方式也和《诗经》的手法相似,用典用词方面也有所相似,可见有所模仿。[8]也有学者认为此首诗考仿了《离骚》,王夫之指,“四章往复之间,言句有限,取比《离骚》,尤为深远广大。彼以偏怀学陶者,初不知此诗风旨也”,指他四章重复之处,相比于《离骚》更为深入。[9]
参考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