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Para(日语:パラパラ,或Para-Para、ParaPara)是一种在1980年代开始在日本发展、并在1990年代时逐渐向其他周边国家散播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的特征是以手部动作为主,除了简单脚步的移动之外,很少有下半身的动作。由于这种特征与日本在盂兰节所跳的传统民族舞蹈“盆踊”相当类似,有人认为Para Para就有如现代版的盆踊一般,故又称之为“平成的盆踊”(起因于此热潮是在进入平成时代开始兴盛)。Para Para的舞蹈音乐以Techno及Eurobeat等电子舞曲为主。
此条目论述以日本与香港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历史
Para Para的舞步起源众说纷纭,最有力的有一说是源自于1970年代末期日本的流行团体性表演活动竹之子族;但是一直到1990年代末期才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尤其是亚太地区)流行起来。而关于Para Para一词由来众说纷纭,目前最有力的说法是,与挪威乐团“A-ha”的“Take On Me”的前奏有关[1]。
随着舞厅、俱乐部的发达,Para Para在迪斯可全盛期的1980年代蔚为风潮。而1990年代末期,日本偶像木村拓哉在热门电视节目《SMAP×SMAP》中跳起Para Para,带动了日本全国Para Para的流行,可说是Para Para第三次大流行的滥觞。坊间出现了传授Para Para的舞蹈教室,也有许多专为Para Para而制作的影音产品问世。许多艺人都将这种舞蹈运用在自己的表演之中,甚至有人组成了专门表演Para Para的团体;连东京迪士尼乐园的米老鼠也加入Para Para的行列。
在这一波流行中,电视游戏公司KONAMI推出了一系列名为“ParaPara Paradise”(简称PPP)的Bemani游戏机,更助长了Para Para的发展;随着ParaPara Paradise在亚太地区的流行,Para Para也开始在日本以外的地区蔚为风行。在ParaPara Paradise游戏机上,在左、右、前、左前及右前等五个位置设有动态侦测感应器,用来感应玩家的手部动作。玩游戏机时玩家站在八角形平台上,当萤幕上的箭头到达指定位置时,玩家须对着适当方向挥动手臂,游戏机会透过感应器判断玩家的手部位置是否正确并与以评价,达到一定的标准才算过关。此游戏机在2000年问世,在日本和香港都相当风靡。
香港的Para Para
- 2001年,Para Para在香港兴起过一阵热潮。几乎每逢周末晚上,也有Para Para爱好者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的广场聚集练习,最高峰时,练舞者的数目曾多达百人以上。不过,由于无人替此大规模集会提交正式申请,所以警方曾多次到场驱散,终止活动。事实上,艺术爱好者只要循正式途径作出申请,便能租用该广场,唯 Para Para 聚会人数实在太多,故一直无法申请成功。2003年,Para Para在香港的热潮已过,爱好者的聚会数目亦愈来愈少。
- 2001年,香港ParaPara舞蹈总会 (Hong Kong Para Para Dance Association/HKPPDA)]成立。稍后亦设立了Facebook专页。及后每年的11月左右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香港 ParaPara 教学周年庆祝活动”,此项活动终止于2014年。
参见
- 《芭拉芭拉樱之花》:一部关于 Para Para 的电影
- ParaParaParadise 游戏模拟器:一个在电脑上使用的 ParaParaParadise 游戏模拟器。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