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P6微架构(P6 Microarchitecture)是英特尔在1995年推出的第六代x86架构微处理器。它的后继者是2000年的NetBurst微架构,但是最后在Pentium M之间又出现P6的踪影。而Pentium M的P6的后继者则是Intel Core微架构。
P6 核心是 Intel 第六代 x86 架构的处理器核心。最先采用 P6 实做的 CPU 是在 1995年推出的 Pentium Pro,而 P6 的上一代则是第一代 Pentium 的 P5 核心。
下面列出一些在 x86 第一次使用的技术,实现在 P6 核心上的功能,包括:
而 P6 架构最为人称道的是电源需求量低、优越的整数运算性能,还有不错的指令周期率(Instructions per cycle,IPC)。当最先应用于 Willamette 核心的 NetBurst 架构出现时,该架构的指令周期率较 P6 差,而且在电源需求与输出效率上都比原先的架构还要差,不过由于 NetBurst 的时脉较易提升,在桌面型市场 P6 的处理器核心还是被 NetBurst 取代。
当 Pentium 4 的手提电脑处理器推出后,很快的就发现 NetBurst 的核心不适合用于移动计算上。由于 Netburst 的处理器比 P6 前辈的每时脉或是每瓦特的效率都还要差,以至于 Pentium 4-M 执行温度比 Pentium III-M 高,而且也无法提供明显的性能增进。这种效率低下的缺失不但影响到散热系统的复杂度,也影响到最重要的电池使用时间长度。
这时 Intel 发现新的 NetBurst 架构在移动计算市场上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所以重新设计出更适合应用在该市场的新核心。而结果是将原本的 P6 核心加以改良,并加入 NetBurst 既有的功能,最后以 Pentium M 的代号推出。
Pentium M 的设计概观:[1]
Pentium M 在手提电脑领域的那几年中是当时最有效率的处理器,在最大需求的能耗不高于 30 瓦,而在闲置实更是只有 4 到 5 瓦。而该处理器的效率更是能够与比它高于近 1 GHz 的 Netburst 处理器相匹敌。[1]
Pentium M 主要的缺点在于浮点数的运算能力。P6 核心的浮点数运算性能经由长时间的演进即使有很可观的进步,但是较新的 AMD Athlon 与 Athlon 64 的核心凭借著足以抗衡 NetBurst 的浮点 SIMD 运算能力,在这方面 Pentium M 显得疲弱。而即使 Intel 在 Pentium M 加入 SSE2 的支持,但是加入的方式却与 Athlon 64 与 Pentium 4 不同。所以真实运算时,相较于缓存与整数的效率,Pentium M 的性能会更依赖于浮点单位的使用率。[1][2]
代号为Yonah的CPU以Intel Core的品牌在 2006年1月推出。Core Solo是单核处理器,Core Duo是双核处理器。最初的Intel Core是32位手提电脑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不只解决了先前Pentium M的性能问题,也加入以下的新功能:
只用于手提电脑的Intel Core处理器是过渡产品,而更新的Core微架构就以新的Core 2、Pentium Dual-Core、Celeron与Xeon的名称发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Pentium Dual-Core的T2060、T2080与T2130的型号使用的是Yonah架构,而并不是新的Core微架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