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病毒又名疱疹病毒B(Herpes virus B)、猴疱疹病毒一型(Macacine herpesvirus 1,McHV-1[3];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1])、猴B病毒[4]、疱疹B病毒[5],得名自首位感染病逝者威廉·布雷布纳(William Brebner)医师,为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的一种疱疹病毒,以猕猴为自然宿主。B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结构与引发的免疫反应均与感染人类的单纯疱疹病毒(HSV-1)相似,多数猕猴可能皆曾感染此病毒,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病毒会潜伏于神经节,可再次活化并经由体液散播给其他个体。
B病毒感染人类的罕见案例则严重许多,可入侵中枢神经而造成脑炎,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者死亡率高达80%。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截至2019年1月共有50例B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其中21例病人死亡,感染途径为被实验室的猕猴咬伤、抓伤,或者伤口、粘膜被带有病毒的猕猴体液感染[6],绝大部分病例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兽医或进行猕猴实验的研究人员,几无被野生猕猴咬伤或抓伤而感染者。日本、中国大陆与香港分别在2019年、2021年与2024年发生了B病毒感染人类的首宗病例,其中前两者是被实验室中的猕猴传染,后者疑为野生猕猴传染。
B病毒最早在1932年被发现,当时美国纽约贝尔维尤医院一名29岁的医师威廉·布雷布纳(William Brebner)正进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研究,做实验时手指被恒河猴咬伤,在伤口愈合后开始发热,接着出现红斑、淋巴炎和淋巴结肿大的症状,最终因贯穿性脊髓炎而不治[7],其他医师验尸时发现布雷布纳的神经组织中有类似人类单纯疱疹病毒一型(HSV-1)的病毒[8],并将其称为“W病毒”,随后同院医师阿尔伯特·沙宾继续研究此病毒,以布雷布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将其改称为“B病毒”[9][10]。
B病毒的外型与感染人类的HSV非常类似,其衣壳为直径约200奈米的正二十面体颗粒,具有包膜,包膜上带有许多感染细胞所需的糖蛋白,衣壳与包膜之间的间层由至少14种蛋白质组成,包括胸苷激酶、胸苷酸合成酶、脱氧尿苷三磷酸分解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DNA聚合酶、解旋酶、引子酶与蛋白激酶等[12][13]。
B病毒(E2490病毒株)的基因组于2003年被完整定序,长约15.7万bp,与HSV的基因组大小结构均非常类似,一样可分为UL和US两大区域,且UL和US两端分别有重复序列RL与RS。B病毒基因组的GC含量为74.5%,有6个复制起点,共有74个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质,大多数皆是与HSV同源的蛋白,但B病毒不具有HSV中侵染神经元所需的γ134.5与ORF P蛋白,显见其使用与HSV不同的机制在神经元中复制增殖[14]。
疱疹病毒可使用多种受体感染宿主细胞,B病毒与HSV皆可使用一型与二型粘连蛋白(nectin-1、nectin-2)为受体,以自身包膜上的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与之结合,但HSV的糖蛋白D还可与疱疹病毒入侵介导蛋白(HVEM)或配对免疫球蛋白样二型受体α(PILRα)结合,以其为受体感染细胞,B病毒则无法使用这两种蛋白为受体[15][16]。
B病毒在野外以猕猴为自然宿主,在猕猴属的各物种中均有发现[11]。有学者认为几乎所有2.5岁以上的成年猕猴(包含野生与被饲养者)都有被B病毒感染[17],美国疾管署数据则显示亚洲攻击人类的猕猴中有70%至80%带有B病毒[18]。B病毒感染猕猴大多无症状,仅有时会造成口腔疱疹或生殖道粘膜疱疹,多在10至14天内即消失[19],与人类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情形类似[11]。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感觉神经元的神经节中,可再次活化后由口腔、结膜或生殖道的体液散播,有统计显示族群中会有2%被感染的猕猴同时散播病毒,与人类感染HSV者散播病毒的比例相仿[11],其中身体不适、承受压力与繁殖中的个体散播病毒的几率较大[17]。免疫缺乏的猕猴体内B病毒较容易复发,且可能造成较严重的症状,曾有报道两只感染梅森-辉瑞猴病毒(MPMV,又称猴反转录病毒SRV)而免疫力被抑制的猕猴感染B病毒后死亡[19][20]。
灵长类的疱疹病毒大多不会对其自然宿主造成严重症状,但跨物种感染其他灵长类时可能导致重症[21][注 1]。B病毒感染猕猴以外的猿猴会造成严重症状[19],曾有美国动物园中的赤猴、东黑白疣猴[24][25]与白臀长尾猴疑似被同区饲养的猕猴传染B病毒而死[21],也曾有研究以B病毒感染卷尾猴与普通狨等新大陆猴,结果两者均出现严重症状而死亡[26][27][28],但也有报道指实验室里的卷尾猴感染B病毒后持续带原却无症状[29]。另外黑猩猩亦有被B病毒感染致死的纪录[6]。
B病毒为已知超过30种猿猴的疱疹病毒中,唯一一种可感染人类致病者[16][30],但人类感染的案例非常罕见,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接着曾与猴只接触的伤口周边可能起疹,并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与打嗝等症状,最终病毒会沿神经系统入侵脊髓与脑部而造成脑炎,严重者可能致死[31]。康复痊愈者有时仍可散播病毒[11]。
B病毒感染人类的死亡率高,未服抗病毒药物者死亡率近80%[32],治疗HSV病毒用的药物阿昔洛韦在部分B病毒患者中有抑制感染的效果,但可能比治疗HSV感染的效果小得多[33]。被猕猴咬伤或抓伤后,推荐服用伐昔洛韦以预防发病(可在消化道中被转为阿昔洛韦,较口服的阿昔洛韦有效)[32],需迅速投药方能避免永久性神经损伤[34];已发病者则需静脉注射抗病毒药物,尚无神经症状者需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已出现神经症状者则为更昔洛韦,静脉注射在康复后可能还需继续,以防止病毒复发[32]。
B病毒感染绝大多数是由皮下伤口感染,包括猕猴咬伤、抓伤与被带有病毒的针头刺伤等,仅有一例为猕猴体液喷溅到眼部而感染[17],为1997年美国亚特兰大耶基斯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伊丽莎白·格里芬(Elizabeth Griffin)[35],其家人在她逝世后成立了资助公卫科学研究的伊丽莎白·格里芬基金会[36];目前仅纪录有一例B病毒人传人感染的病例[18],为一名妇人替染病的丈夫患部涂抹药膏后,未经消毒又涂抹自己身上的皮疹而被感染[17];另外有一病例为十年前工作时曾接触猿猴者发病,可能为过去感染的病毒潜伏于体内,再活化后致病,但此病例有一定争议,也有人认为病人可能近期有接触猿猴[17]。
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所纪录的50例人类B病毒感染病例皆位于美国与加拿大,且都是被实验室养殖的猕猴感染,而亚洲虽人类和猕猴的互动很普遍,例如许多庙宇周边有猕猴出没,也经常发生猕猴咬伤、抓伤当地人或游客的案件,却没有报道人类被野生猕猴传染B病毒的案例,原因尚不清楚[11]。2019年11月日本出现第一起人类感染B病毒的病例,患者为制药公司新日本科学的一名实验技术人员,在该公司位于鹿儿岛的研究所参与猕猴实验时被感染[37][38][39];2021年7月,北京一名53岁的兽医在解剖猴只约一个月后病发逝世,经检验后确诊为B病毒感染,为中国大陆首宗B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4][40];2024年4月,一名37岁的香港男子感染B病毒而病危,疑似是于2月下旬在金山郊野公园被野生猕猴传染[4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