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炮(日语:五十口径三年式十二糎七砲)是日本海军于二战时期使用的小口径舰炮。自1928年的吹雪级驱逐舰开始,除了秋月级松级驱逐舰之外的各级驱逐舰,皆采用此款驱逐舰主炮。

Quick Facts 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炮, 类型 ...
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炮
狭雾号驱逐舰及其配备的B型联装炮,拍摄于1941年
类型舰炮
原产地 大日本帝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28—1966
使用方 大日本帝国海军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制造数量700
基本规格
重量4,205千克(9,270英磅)
长度6.483米(21.27英尺)
枪管长度6.265米(20.55英尺)
宽度7

炮弹重量23.5千克(52英磅)
口径12.7厘米(5.0英寸)
后膛间断螺纹式炮闩英语Welin breech block
射击仰角依炮架类型不同在40-75度之间,约24-27度/秒
回旋角度300度,约4-6度/秒
射速每分钟5-10发
枪口初速910米每秒(3,000英尺每秒)
最大射程18,445米(20,172码)
供弹方式分离式装药手动装填
填充量7.67千克(16.9英磅)(也有7.28千克(16.0英磅))
Close

概况

这种火炮水平射击时可以达到每分钟10发,炮口初速每秒910米的优秀性能,因此在舰队决战以及夜间战斗能获得优势。然而由于原本设计仅供对舰战斗使用,因此炮弹需于接近水平的角度进行手动装填,再加上其各型炮塔转速过慢,以及未装备高角度射击时需要的高射管制装置,导致其实际上无法进行有效的对空射击。因而从吹雪型驱逐舰到夕云型驱逐舰都无法满足舰队防空战斗的需求。[1]

各种型号

此款火炮在设计初即搭配当时世界上第一种在驱逐舰型上采用的全封闭式炮塔,可以对抗各种恶劣天气及在交战时提供炮组成员有限的防护。

联装炮

A型
最初的设计,吹雪型Ⅰ型(及改Ⅰ型)所搭载的炮塔。最大仰角40度、最低仰角-7度的平射炮,两门炮不能独立仰俯。炮塔的护盾为9-12毫米钢板,炮室重24.5吨。
B型
吹雪型Ⅱ型、Ⅲ型以及部分初春型、改装前的千鸟型水雷艇所配备的炮塔。特征在左右两门炮管可各自独立仰俯,以及最大仰角从40度提高至75度。另外为了减重将炮盾改为3.2毫米厚,然而由于厚度过薄导致即使以角钢加强结构仍无法抵挡恶劣气候时的海水冲击,因此又稍微加厚并于炮塔外另以钢杆加强结构[2]。然而由于弹头与装药仍需分开手动填装导致上弹时需要将炮管降至平射,高射时射速仅为每分钟4发(相较而言10厘米高射炮为每分钟19发,12.7厘米高射炮为每分钟14发),以及未装备高角度射击时需要的高射管制装置,实际上不能和同时代美英等国驱逐舰装备的高平两用炮一样对空战斗。此外为使两门炮管可独立俯仰而增加的设备导致重量增加至约32吨,造成头重脚轻,因此在友鹤事件发生后进行额外的改善,最终炮塔的设计更接近C型。
B型改1
仰角55度。初春型驱逐舰“有明”和“夕暮”采用的炮塔。
C型
将B型炮恢复至平射专用后的版本(75度仰角降低至55度)。在白露型朝潮型阳炎型上搭载。
D型
夕云型岛风(丙型)上采用的型号,再次将最大射击仰角提高到75度,但并没有改良填装机构。

单装炮

A型
B型联装炮的单装版本,最大射击仰角75度,炮室重量约为17吨。搭载于改装前的千鸟型水雷艇上。
A型改1
最大射击仰角75度,在初春型上搭载。不过“白露”号驱逐舰上搭载了本型的仰角55度版本。
B型
最大射击仰角55度。搭载在除“白露”外地其他白露型驱逐舰。

注释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