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K
香港的黑幫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4K 是香港一个三合会犯罪组织。其起源可追溯至国民党葛肇煌中将,他于1945年占领了洪门帮会“洪发山”的会址,并将其改组为国民党的反共情报机构,命名为“洪发山忠义堂”。国共内战后,该组织迁移至香港,并改名为“14K”,最终发展为一个犯罪组织。[1]
![]() |
概况
1980年代,14K的成员在全球达200万人。1990年代,势力向中国大陆扩展[3],是全球最大的黑帮之一。现在估算成员人数大约有10至15万人。[2][4]
14K的主要收入源自国际规模的贩毒活动,从中国及东南亚进口海洛因、鸦片及制作软性毒品走私到全球。[5]经营地下赌博、洗黑钱、贩运军火、操纵卖淫、偷运人蛇、敲诈及身份盗窃等。[6]
除香港及澳门外,14K活跃于中国的广东、四川、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新疆、黑龙江省;另外还有东南亚国家、台湾、日本,韩国及欧美的华人社区,部分地区更设有联营公司。[7][8][9]
谱系

14K的前身“洪发山忠义堂”创立于广州,由“龙头”领导,并设五名“二路元师”作为核心高层。其下分为“内八堂”,即八个“字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每个字堆由一名堂主负责,堂主之下则各有“红棍”(武斗事务官)与“白纸扇”(文书财务官),采用军统体制,层层管理。1949年后,忠义堂迁至香港,逐渐扩展至超过36个字堆及分会,九十年代后较为活跃的包括“忠”、“孝”、“仁”、“实”、“德”、“勇”、“毅”、“梅”、“剑”、“湃𠫂”及后来在广州创立的“大圈”派系等。[10]
其中,“孝”字堆源于深水埗九江街,被视为正统的龙头直属派系。[11]
14K由葛肇煌及其长子葛志雄为“龙头”统导,但2010年葛志雄逝世后,一直再没有统领组织的承继者,各“字堆”之间的联系更为松散,派系之间经常出现斗争失控情况[8]。
命名
14K的“14”是指其发源地广州西关宝华路14号,而“K”就是国民党(Kuomintang)的首字母。另有以下一些江湖传言说法,但不被广泛认同:
- 一说“K”是指14K的发源地广州(Kwang Chow)[12]。
- 又有说“K”是指14K迁到香港后的发源地九龙九江街(Kowloon- Kiu Kiang Street)[13]
- 又有说“K”是指葛肇煌的葛姓“Kot”。
- 亦有指“14K”是代表“14K金”,即黄金含量=58.5%的合成K金(Karat),14K金比一般的黄金更为坚硬,喻意组织的强大[2]。
14K其他别称:
“14号”、“条四”、“孖吉”、“孖七”、“冧把”、“Number”、“中二堂”
历史背景
14K的历史要由其前身“洪门洪发山忠义堂”说起。
洪门“洪发山”是广州历史悠久的三合会。1938年,二战期间,大日本帝国占领广州。日军广东特务机关长矢崎勘十将军察觉广东三合会的影响力,因此决定加以利用。他联合汪精卫政权的广东官员郭卫民、李荫南、冯壁峭,召收归国的天地会华侨及本地帮派成员,成立了“洪门五洲华侨总会-西南分会”(简称“西南本部”),替日军搜集情报、维持地方秩序,强迫民工缴交入会费。然而,“洪发山”内部成员对于日本势力的介入出现意见分歧,其中部分帮员选择秘密参与地下抗日活动,另一部分则加入“西南本部”。因此“洪发山”的会址在抗战期间被“西南本部”占用了。
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戴笠命令国民革命军第93师营长葛肇煌中将带兵占领了“洪发山”会址,即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宝华路14号,并公布葛肇煌为“洪发山”首领(489),接收了“西南本部”两百余干部,召集一众抗日“洪发山”元老,又以葛系军兵为核心成员而创立新的“洪发山”组织[2],改称“洪发山忠义堂”(或称忠义会),目的是利用三合会网络发展成国民党军统以外的情报机构。[14][15]
1945-49年,国共内战爆发,葛肇煌任“华南人民反共救国军-粤桂边剿匪总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寇世铭,参谋长锺孝仁,副参谋向前(后来“新义安”的创办人),并以“洪发山忠义堂”之名在广州展开情治活动,打击共产党势力。由于改变了“洪发山”原本同胞互助帮会的性质,部分正宗“洪发山”元老离开了总会,另立“洪发山”堂口。
1949年,国民党于内战节节败退,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洪发山忠义堂”成员各自奔逃到台湾、香港、澳门以至东南亚等地。葛肇煌中将带领社团迁移到香港,把许多旧部集合,尊蒋中正为元首,开始在香港的反共任务[2]。
由于当时在香港已存在了正宗的“洪发山”堂口,他们反对“葛家军”自称洪发山系统,暗指葛家军一众只是1945年后的政治产物,并非正宗的洪门系统,故发生了排斥葛家军事件。但因为葛家军有台湾政府的资金支持,加上原本军人出身的准军队组织力与武装能力,各个堂口人马与葛家军相比之下实力不足,葛肇煌以武力反镇压其他“洪发山”堂口,统合了香港“洪发山”派系,将非葛家军的堂口设立成分会,葛肇煌成为“14K”创帮开山人。由于葛肇煌的门生盘达生已跟随国民政府军于台北把“洪发山忠义堂”注册为合法社团,故香港帮派改称葛家的“洪发山忠义堂”为“14K”,以作区别。[16]
由于其传承清朝洪门的各种秘密帮规、仪式、独有的三合会诗句和文化,加上政治特务背景,因此在香港各个帮会中最具神秘色彩。
忠义堂招牌诗:
“龙飞凤舞振家声,招牌一出动天庭;
K金十四为标记,誓保中华享太平。”
另有版本:
“龙飞凤舞振家威,招牌一雷响天下;
K金自号为标记,十四正气保中华。”
1949年,14K初抵香港后,将总堂口设于深水埗九江街,然而,其势力主要扎根于荃湾、东九龙及调景岭的临时寮屋区。这些地区是战后大量难民的聚居地,难民人口高达60万人。对于这人生地不熟的新移民而言,加入互助帮会是在治安欠佳的寮屋区中寻求庇护的方式。估计在1950年代初,14K会员已有8万人。[17]
1950年,葛肇煌被港英政治部扣查,指控他从事非法特务活动,被港英政府递解出境。葛肇煌先后居于海南及台湾,并交付“信”字堆的头目暂管帮务,期间“14K”分裂出“洪立仁”和“洪立洁”等分支。到1951年,台湾国民党与港英政府协商后,承诺联合围堵共产党而不挑战港英政权,于是让葛肇煌重回香港。[18]
14K由龙头葛肇煌创立之初,他一直遏制香港帮员涉足黄、赌、毒等犯罪活动。 然而, 1953年7月葛肇煌因脑充血在香港逝世,长子葛志雄(绰号“太子”)继任第二代龙头后,14K各字堆一时失去秩序,加上帮员聚居在环境挤迫恶劣的寮屋区,欠缺治安管理,各个帮会分支迅速演变为犯罪组织。1953-1955年,亦有很多从“14K”分拆出的地区性小型黑帮,比如:“九子连环”、粉岭的“八大仙”、荃湾的“十八虎”等。
1956年,香港右派(亲国民党)工会策划了双十暴动。在“和安乐(水房)”及“14K”的参与下,事态迅速升级为严重的暴力冲突。三合会成员趁机纵火焚车、集体抢劫,甚至杀害市民以制造恐慌,并与亲共派人士发生激烈械斗。事件最终导致约60人丧生,超过300人受伤。1957年,港英政府将14K列为非法三合会组织,并成立了专门对付黑帮活动的反黑组,加强对三合会的侦查与打击。[19] [20]
双十暴动后,港英政府大规模递解14K头目,其中14K梅字堆头目选择了澳门作为落脚点,建立澳门堂口,绩极扩张势力,涉及贩毒和赌业。这批成员被编在“广东反共救国军- 粤中指挥部第十六路军”内,每月领受国民党军饷津贴。直至1964年,十六路军司令程一鸣向中共投诚,国民党始向澳门14K断绝经费。[21]
经历“双十暴动”后,14K更声名大噪。1950年代,其势力已足以与当时香港本土帮派“和字头派系”抗衡。自1960年代起,14K长期稳居全港规模最大的三合会组织。
1964年,香港本土帮会“粤东帮”准备插旗元朗,但第二代龙头葛志雄(太子)不愿让出地盘,于是在1965年,率领三大“二路元帅”叶素平、陈仲英及陈清华,与旗下300多名刀手,直冲“粤东帮”的石硖尾根据地。兵分多路,以压倒性暴力将他们打败。经此战役,不只赶出了“粤东帮”、扩大地盘,也正式稳固了葛志雄在14K的龙头地位。
1970年代,街童组织“慈云山十三太保”在香港慈云山邨发迹,14K的“二路元帅”陈仲英把“十三太保”纳入为旗下直属门生。他们全盛期活跃于九龙城寨,从事黄赌毒生意。
据说同一时期,14K曾出现一分支名为“黑道十二金钗”的全女子组织,由内八堂“爱”字堆女堂主齐玮文率领11名手段狠辣的女成员,她们在九龙城寨、土瓜湾及湾仔活跃,曾经利用美人计诱导对手,拦截毒贩,夺取毒品,嫁祸其他社团,甚至犯下多宗劫杀案件。成为香港黑帮史的奇特传说。[22][23]
国共内战后,部分国民党军队从云南省撤退至缅甸,当时的缅甸政府力量薄弱,无法全面控制其国土。国民党军占据了的缅甸地区逐渐成为罂粟种植与鸦片生产的中心 -“金三角”地区。14K 成为其盟友在缅甸种植的鸦片的主要分销商。六十年代,14K将毒品走私运往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地。[24]
1970年,由“孝”字堆领军,把14K势力由香港扩展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唐人街。控制了荷兰多个城市的中餐馆作毒品转运站。[25]荷兰警方认为,14K在1987年完全掌控了比荷卢三国的海洛因进口。14K从泰国黑帮“飞虎堂”进口毒品原材料,在香港加工提炼成海洛因及兴奋剂后,走私到荷兰,14K堂口被划分为每组七至十人的小型细胞组织,主要在阿姆斯特丹运作,充当毒品转运站,将海洛因运往欧洲其他地区。其中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巴黎成为其重要14K堂口。[26]
14K日本堂口与日本黑道“山下帮”结盟,把海洛因进口到日本。又开始于英国、美国及南非等开发堂口,建立国际走私货品及毒品交易网络。
1972年,“14K”走私集团秘密运送一批价值一百七十万元的名牌手表至日本,然而货物抵达后,却遭到当地黑帮“山下帮”以黑吃黑的方式劫走。此事令该走私集团的头目谢二姑大为震怒。谢二姑,原为“爱”字堆女堂主齐璋文的得意门生,为夺回损失并报复对方,她以每人一万五千元的高价,召集十名年轻且身手凶狠的打手,展开一场跨国复仇行动。这批杀手以游客身份陆续抵达日本,在当地“14K”势力的协助下,成功锁定目标,对参与劫货的“山下帮”成员展开血腥袭击。行动最终造成对方两人身亡、四人重伤,这场跨海复仇亦震动日本黑道及日本警视厅。[27]
八九十年代,香港黑帮转型从事夜总会、的士高、卡拉ok舞厅、贩卖盗版光碟及软性毒品市场。甚至渗透至影视娱乐产业。
1988年,香港14K成员兼武打演员陈惠敏涉藏枪案,警方于其住所搜出手枪及子弹。其妻吴国英承认枪械属于自己,试图顶罪,最终她被判监两年。事发后,陈惠敏一度淡出江湖,转投电影事业。 [28]
1990年4月24日,女演员刘嘉玲遭绑架,失踪三小时后获释。她声称仅被抢劫少量现金及手表,并要求警方撤案。2002年,《东周刊》刊登其遭绑期间的不雅照片,事件引发舆论哗然,演艺界群起声讨,最终导致该杂志停刊。此案背后被指涉及14K成员,但具体详情至今仍未明朗。[29]
1992年,香港著名武打演员成龙的车行公司遭遇黑社会组织14K破坏及抢掠。事件起因于成龙公开支持反对黑社会暴力的运动,并参与了“全港演艺界抗议影圈暴力行动”游行活动,反对三合会控制电影拍摄和勒索保护费。怀疑因此激怒了黑帮,导致他们对成龙的公司报复。[30][31][32]
1980年后,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乘着经济起飞,部分14K头目北上中国发展走私生意,已很少扯上政治议题,台湾中华民国政府当局方面亦停止军饷资助14K。[22][33][34]。
到1990-1997年代,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前夕,两大亲国民党三合会“14K”及“新义安”的头目在被中共招安后逐渐转向低调,14K龙头葛志雄专心经营丁屋发展,帮内事务交由各字堆话事人主理,各自为政,部分14K首脑人物害怕1997年后会受政府打压,移居东南亚或欧美设立分会,扩展海外地盘。部分14K成员则开始向中国大陆发展。据2001年统计,香港主要成员约有20万人[35][2] [3],估计2010年时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黑帮之一。[36]。
2010年,第二代龙头葛志雄(太子)逝世,其子葛显德为中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不愿意接管帮会。“大哥游”随后接任最高领导人,直至2013年去世。临终前,他将帮务交由“伦敦金教父”刘国安接管,然而刘国安于翌年(2014年)去世,帮内权力真空,派系恩怨复杂,从此也就再没有明确的龙头。帮内分派由“陈惠敏”掌控东部,“立章”管理西南,“华生”负责北部。[37]而香港本土帮务则由“九江街同学会”每月举行会议共同决策。[38]
2016年,14K头目萧华(又名萧旭成)试图统一14K帮会,并获得台湾洪门“五圣山义衡堂”会长刘会进授予“香港龙头”之职,委任其整编香港洪门帮众。“孝”字堆话事人立章亦支持统一计划,然而,此举遭到陈惠敏、华生及时任“毅”字堆话事人“胡须勇”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计划失败。萧华在香港多次自称为洪门龙头,然而,2017年因自称三合会社团干事被香港警方拘捕并起诉,最终罪名成立。此案引起媒体关注,使其内情广为公众所知。[39][40]
香港14K自视为洪门正统,欲效法台湾洪门使其成为合法组织,但受制于香港法例,几无可能。警方担忧14K统一后势力倍增,引发帮派冲突,影响治安,因此须于其壮大前严密监控并强力打击。
近代事件
2019年7月21日,14K被指称参与“7‧21”元朗袭击事件,有组织地手持武器无差别袭击民众以及反修例运动示威者。事件导致45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危殆,警察当天却没有对他们进行拘捕。一年后,累计有61人因涉及袭击事件而被捕,部分参与者有“和胜和”及“14K”黑帮背景。[41] [42][43]事件中,知名有黑帮背景的施袭者之一,是绰号“西瓜佬”的陈志祥,他袭击时任立场新闻女记者何桂蓝的暴行被以影像形式正面拍下,是元朗袭击事件的代表性影像。虽然陈志祥已被香港警方拘捕,但他截至2025年仍未被起诉,原因没有交代。[44][45]
2021年,帮内的438二路元帅陈清华去世。据苹果日报称,其帮内地位仅次于开山龙头葛肇煌,与葛关系匪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级元老,同时亦是“香港警察员佐级协会暨退役同僚会”的创办人,连双花红棍陈惠敏也是其门生。[46]
2023年,据德国之声记者的调查,缅北诈骗集团的幕后主使为14K老大尹国驹,他也是KK园区实际控制者。报道援引一些消息源称近年来他经由支持中国一带一路计划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不过报道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因KK园区涉诈骗与其撇清关系,并不曾像附近的其它园区一样在一带一路官方报道上提到过它或为它举行过奠基仪式[47][48]。
海外分支
14K 由1960年代起,扩展势力到海外,主要活跃在当地的唐人街及华人社区。
1964年,14K是第一个进入英国的三合会组织,当年英国工党政府鼓励大规模移民,来自香港的移民大量涌入后,其他三合会组织才陆续进入英国。14K主要活跃于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及英格兰北部地区,但在伦敦唐人街也拥有强大势力,曾与对手“和胜和”及福建“蛇头帮”发生地盘争夺战。现时14K是英国境内规模仅次于“和胜和”的第二大三合会组织[49]
2003年6月3日,涉嫌为14K成员的游义和在伦敦唐人街被枪杀,当时警方正在调查其与人口贩运的关联。14K与“和胜和”曾为争夺格拉斯哥的非法产业发生冲突,但两帮也曾在苏格兰合作走私香烟。同年7月,“和胜和”成员在格拉斯哥的 Sauchiehall Street 龙鳯酒楼外持开山刀伏击14K成员,双方因保护费利益纠纷发生激烈冲突。[50] [51]
在1966至1990年代,14K与泰国曼谷黑帮“飞虎堂”及日本“山下帮”结盟成国际贩毒伙伴;他们的主要犯罪活动包括从泰国进口海洛因,并从香港输出兴奋剂到日本及亚洲各地,再转至荷卢三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14K堂口,成员通常分为七至十人的小组,主要驻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作为将海洛因转运至欧洲其他地区的中转站。14K是法国最活跃的三合会之一,并与土耳其、阿尔巴尼亚及尼日利亚的犯罪集团合作进行海洛因交易。[52]
1970年代起,14K在美国的势力遍布纽约、加州、芝加哥、波士顿及休斯敦。14K与旧金山的“华青帮”有联系。在波士顿唐人街则发展出“平安帮”,创帮人名叫“Stephen Tse”,江湖绰号“Sky Dragon”,谢氏在抵达美国前则为14K之成员。
美国14K头目Frank Ma,于1980年代非法移民至美国。他的犯罪生涯始于波士顿与旧金山,后来定居纽约皇后区,并与“安良堂”及其青年帮派“鬼影帮(Ghost Shadows)”,以及“合胜堂”及其青年帮派“飞龙帮(Flying Dragons)”建立关系。在皇后区,他负责管理海洛因交易、非法赌博、豪车窃盗网、敲诈勒索及偷渡人口。为了保护其犯罪事业,Frank Ma下令进行多起谋杀。1996年,他为了躲避警方追捕逃往中国,后来又返回美国,并于2003年被捕。2010年,他因谋杀与毒品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执法机构将Frank Ma容为“最后一代的亚洲黑帮教父”之一。[53]
14K于197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建立据点,并在1970年代积极在加拿大华裔社区招募新成员,同时也从香港引入人手。1988年,加拿大刑事情报局(CISC)估计,多伦多14K分会约有150名成员,积极参与海洛因贩运、人口走私、盗窃及勒索等犯罪活动。此外,知名的“三哥”犯罪集团由14K及其他三合会组织组成,并与加拿大的“大圈帮”有深厚渊源。
[54][55]
1980年代,14K在日本福冈、大阪、札幌和东京设立分支,每个分支至少拥有1,000名成员。14K在日本涉足伪造信用卡犯罪,并与当地的黑道组织合作,大量输入非法中国移民。
在南非,14K旗下的两个派系,考字堆和毅字堆,是南非境内七个活跃的华人犯罪组织之一,在开普敦和约翰内斯堡均有势力,主要从事勒索和鲍鱼走私。2000年,非法将鲍鱼出口至香港的估计总收入达3,200万美元。[56]
14K于1980年代进入新西兰,是新西兰最强大的亚洲犯罪集团。他们从香港与中国大陆进口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这种化学物质是非法制造甲基安非他命(冰毒)的前驱物,并将其贩售给当地的贩毒帮派“猎头帮(Head Hunters)”与“地狱天使帮(Hells Angels)”。
2008年8月,一群自称14K的人涉嫌在新西兰的奥克兰Papatoetoe地区高调地参与绑架一个中国家庭。但在支付赎金之前,人质已被发现[57]。
1997年,在澳门有一些帮派相关的袭击,造成14人死亡,被传言指与14K有关[36]。尹国驹带领的澳门14K与规模较小的社团和安乐(水房)出现剧烈斗争。
1998年,澳门一个露天咖啡座发生一起一死一伤的事件,死者是一名葡萄牙人,案件被指与14K有关连的枪手有关[36]。
1998年5月,当时的葡属澳门政府警察司司长白德安之座驾被炸,尹国驹被指涉案,于第二天高调以涉嫌多宗帮派殴斗、血案、枪击案、恐吓而被捕[58]。1999年,尹国驹被澳门法院裁定以参与黑社会、放高利贷、洗黑钱、拥有军火、非法赌博等罪名成立入狱,并被判刑15年,后经上诉减刑至13年10个月,期间囚禁于澳门监狱(前称路环监狱)内一所高度设防之独立仓[59][60]。同案10人中的另外8人也被判罪名成立,分别需监禁5年半至10年刑期不等[58]。
由于澳门政府打击黑帮的力度强硬,澳门14K在北美转移在多个城市活跃,如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和芝加哥和加拿大的温哥华、卡尔加里和多伦多,还有澳大利亚的悉尼以及英国伦敦[36]。
流行文化
2007年11月1日,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在预先知会传媒情况下高调搜查五间本地家居用品店“住好啲”的店铺、货仓及该公司的办公室,检获88件印有“拾肆K”字样的T恤,以及五百多张明信片,拘捕9女8男,包括公司老板、设计师及售货员,涉嫌管有三合会有关物品。但在警方拘捕一事前所售卖的整批物品两个月内均未受到任何投诉[61]。事前亦无相关警告,引起了部分香港创作人士的反感。是次搜查及拘捕行动亦受到部分舆论批评。及后警方在向律政署索取法律意见后,撤销起诉。
注释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