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麻产邹语Yomasana),原写为鹿蔴产,是古代伊姆诸存在的一个村社,管辖今日的台湾嘉义县竹崎乡一带地区。 伊诸姆灭国后,此名称逐渐成为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乡西半部的中央偏南地带。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鹿满村紫云村[1][2][3][4]

Quick Facts Yomasana, 历史 ...
Yomasana
伊姆诸的村社
历史
继承
大目根堡
今属于 台湾嘉义县竹崎乡
Close

历史

十六世纪时,伊姆诸于竹头崎之南Lokumasan(即今嘉义县竹崎乡鹿满村)处开垦,并建立分社,命名为卢麻产(Yomasana),当时的土地范围包含今日之内埔村,清初期设有土牛界碑于今内埔村。1717年,卢麻产遭天花瘴疠之灾,死亡甚众,幸存族人徙离至阿拔泉(今南投县竹山镇田子里),卢麻产土地为汉人所租用,据目前仍留存的“阿里山番租”契约显示,1719年吴凤与“阿里山土官阿猫里”(台语猫音va,与貓不同)签订租约,贌租原属卢麻产社所有的番仔潭(今竹崎乡湾桥附近,转音称鹿满村),再转佃租给入垦的汉人。[5]:130-143汉人庄民每年需缴纳税金予伊姆诸,直至至少光绪 13 年(1887),番大租仍是伊姆诸收取。其后汉人移垦,鹿满村于清末年间已经开始有聚落,人文荟萃、商业发达及各种商店林立。

清领后期,伊姆诸国力衰弱,鹿麻产被划入大清帝国领土,依保甲制将本村划归被划为福建省台湾府嘉义县大目根保。日治时期初期治安和行政机关先设立于鹿满庄(本村),其后竹崎乡的第一所学校(鹿麻产公学校)同时也首先设立于此地(1909年),之后村子逐渐发展形成聚落。

台湾日治初期,鹿麻产地区为一街庄(旧制街庄),称为“鹿蔴产庄”,隶属于大目根堡。该庄西北隔牛稠溪番仔潭庄羌仔科庄为界,东北与竹头崎庄瓦厝埔庄为邻,东南边为内埔仔庄,西南边为下坑庄湾桥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设置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嘉义厅[6]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2月15日,该庄编入“鹿蔴产区”,隶属于嘉义厅。[7]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整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仍隶属于嘉义厅。[8]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1月18日,各区管辖区域调整,该庄仍隶属于嘉义厅的“鹿蔴产区”。[9]

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鹿麻产”大字,隶属于台南州嘉义郡竹崎庄(新制街庄)。[10]

战后竹崎庄改制为竹崎乡,隶属于台南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民国39年)10月,云、嘉、南分治,竹崎乡改隶属于嘉义县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鹿蔴产(鹿满)、鹿藔堀、橄榄脚、大竹围、柑宅仔、外公馆、过溪仔、水景头、麻蜞埔、顶溪心、溪心、尾厝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崁脚聚落。[4]

交通

阿里山林业铁路又称“阿里山森林铁路”,主线由嘉义通往阿里山,在本地区设有鹿麻产车站[2]该铁路主线因凯米台风强风豪雨路线多处受创,阿里山林铁本线停驶至2024年8月底,本站位于该区间内,各级列车均有停靠。[11]

省道台3线俗称“内山公路”,是台北屏东的干道,经过本地区鹿满、崁脚等聚落。由该道路北行可前往竹崎乡竹崎市区梅山乡云林县古坑乡斗六市林内乡等地;南行可前往番路乡西北部、中埔乡、番路乡南部、大埔乡台南市楠西区等地。[1][2][12]

县道159号新港番路的道路,经过本地区鹿满聚落。由该道路(大方向)西行可前往嘉义市太保市新港乡六脚乡北端,并止于省道台19线路口;东行可前往番路乡,并止于县道159甲线路口。[1][2][12]

县道166号东石瑞里的道路,经过本地区北端,并与省道台3线共线一段路。由该道路(大方向)西行可前往民雄乡新港乡六脚乡、东石乡,并止于县道168号转角路口;东行可前往竹崎乡竹崎市区梅山乡的瑞里,并止于县道162甲线路口。[1][2][12]

乡道嘉113线是卢厝挖至坑口的道路。[1][2][4]

信仰中心

学校

  • 鹿满国小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