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句丽的城邑分为山城和平原城,前者居多。山城占山据水,处列要津,有很强的军事防御效果。《册府元龟》就记载:“高丽城雉依山……耕夫释耒,并皆入堡。”[1]平原城则均为其都城,且与山城组合修建,平战结合,如中期都城丸都山城与国内城,后期都城大城山城与安鹤宫。高句丽选用山城的原因,一是因为多山、少良田的客观地理环境,二是因为自建国起便处于长期不断的战争状态。[2]
高句丽山城有石城与土城之分。石城出现较早,贯穿整个历史时期。受汉文化影响而建筑土城一般出现在中后期。[3]:130、241
高句丽山城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二省和朝鲜半岛北部。目前基本得到确认的高句丽山城约有100余座。其中中国境内有99座(辽宁省68座,吉林省31座)[4]:70-97 总体来看,高句丽山城分布在五个区域:[3]:239-240
高句丽政权在荣留王十四年(631)到宝藏王五年(646),为阻挡唐朝的征伐,耗时16年修筑了一条千里长城。
其记载见于《旧唐书·高丽传》:“建武惧伐其国,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5]《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更为详细:“荣留王……十四年……春二月,王动众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东南至海,千有余里,凡一十六年毕功。”[6]
但对千里长城的位置和形式,学界仍存在分歧。一些学者认为,文献中记载的长城是确实存在的城墙,大体从今吉林市出发沿辽河东岸至营口海滨;今天吉林省内的怀德镇老边岗遗址就是其遗址。[7][8]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千里长城指的是一道防线,即从辽河平原北部至辽东半岛南端、东北至西南走向、各个山城相连、大小山城相互依托而形成的宏观上的山城防御体系。[9][10]
高句丽习俗重视丧葬。《三国志·高句丽传》记载:“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种松柏。”[11]
高句丽墓葬最初“积石为封”,为简单的无坛石扩墓,即不甚规整的封石堆。后来在外部结构上出现了变化,四周堆砌一层规整的台阶,或在其上继续堆砌多层逐渐收拢的台阶,由无坛变为方坛或方坛阶梯。在内部结构上也产生了变化,增加了墓道、墓室和盖顶石,由石扩墓变成了石室墓。将军坟及其一号陪冢(位于今吉林集安)都是方坛阶梯石室墓的典型代表。[3]:244-245
公元5世纪后,高句丽墓葬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积石墓终被封土墓代替。大型封土墓内部多有壁画。[3]:245、247
《三国志·高句丽传》记载:“其俗节食,好治宫室,于所居之左右立大屋,祭鬼神,又祀灵星、社稷。”[11]《旧唐书·高丽传》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葺舍,唯佛寺、神庙及王宫、官府乃用瓦。其俗贫窭者多,冬月皆作长坑,下燃;煴火以取暖。”[5]即高句丽的王宫、庙宇、衙署为铺瓦的土木建筑,民宅则结草为庐;屋外有祭祀用的大屋,屋内设有冬季取暖用的火炕。
高句丽的宫殿、庙宇、衙署和民宅,今无完整遗存,只留有部分遗址。宫殿遗址有丸都山城内的宫殿址。[12]:241佛寺遗址有平壤的金刚寺、中兴寺等遗址。[3]:248祀庙遗址有集安东台子建筑址。[13]衙署遗址有安鹤宫遗址。[14]
中国桓仁、集安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和朝鲜平壤、南浦的高句丽墓葬群分别登录了世界文化遗产。[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