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是汉族传统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1],这一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又名河洛中土中州,后被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国古代的地缘思想中,起源于中原的华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华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称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2]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3][4]

事实速览 中原(狭义), 国家 ...
中原(狭义)
坐标:34°53′N 113°05′E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要城市郑州市
洛阳市
周口市
开封市
濮阳市
长治市
临汾市
邯郸市
南阳市
宝鸡市
济南市
太原市
西安市
武汉市
襄阳市
宜昌市
荆州市
长沙市
衡阳市
人口
 • 都会区~24,170,000
关闭

古代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部落居于黄河中游及下游流域地区,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区以洛阳为中心,包括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狭义上即是指河南省,以中原官话母语的地区 ;广义上则包括“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四省两市全部以及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等周围地区[5]

除了上述狭义“中原”,东至黄海、北至燕山戈壁沙漠、南至长江、西至流沙的地域,都属于广义上的“中原”[6][7][8]

范围

Thumb
四夷表示图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中国、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在不同的语境和时代下,中原的概念经常延伸,用来泛指不同的区域。如黄河下游属于海岱地区的山东也经常被中原概念囊括。春秋战国时楚国和蜀国并不属于中原地区,但相对于更为遥远的越国燕国等,亦被视作中原和中国。中原可以作为地理概念,也可以作为历史概念及文化概念。中原可以涵盖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如关中平原,也可以包括长江、淮河流域,有时甚至可以包括整个华北地区,乃至整个汉地九州。中原与中国一样都是泛化的概念,但最早都仅指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晋中晋南一带。

地理

狭义上的中原地域,北有太行、霍山、吕梁山、太原盆地、临汾盆地、上党高地;南有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有嵩山及河洛盆地;东部沃野千里,是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直达泰沂山脉西麓;西有华山,直达渭河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之一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淮河水系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中原。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来源请求]

中原地区广袤的平原是古代黄河河水冲积的泥沙堆积而成。这里冬季虽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常刮西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但到夏季又受太平洋高气压影响,从太平洋刮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了温热湿润的空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赤道西北风逐渐南移形成的不良影响。[来源请求]

政治上

中原可以指中国统治政权及中国统治政权的国疆,不再挶限传统中原范围和传统汉地范围,例如中国东北地区也可以归类为中原,成语逐鹿中原和问鼎中原的中原,即指中国统治政权及中国统治政权的国疆。

文化意义

文化意义上的中原,表示中华文化的象征,是正统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作为中华文明及汉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原也是汉族文化的象征源头。[来源请求]

历史上,从文化意义的角度,东晋衣冠南渡,京师自洛阳迁都金陵因而南北朝时被视为文化中心的江南被称为“文化中原”。这与华夏部落起源于中原有关,古代华夏部落通过与周边部落融合形成后世中国 主体民族汉族。事实上,由秦朝北宋定都于汉族地区境内的各个政权(即中原王朝),除蒙古族蒙古帝国(后更名为“大元大蒙古兀鲁思”)及满族清朝外,其他曾经入主汉族地区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等族均完全同化于汉文化之中。[来源请求]

自女真族占据汉地北部迫使宋室南渡宋高宗定都杭州后,女真族金国于1153年将首都从上京迁至位于汉地的金中都、蒙古薛禅汗忽必烈于1267年将蒙古帝国的首都从哈剌和林迁至位于汉地的元大都。1421年,汉族明成祖正式将首都从汉地南部的南京迁都至汉地北部北京城,以北京周边作为核心,中国政治中心从此移至华北[来源请求]

文献记载的“中原”例子

  • 重耳:“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9]
  • 诸葛亮:“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10]
  • 晋书地理志:“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11]
  • 东晋时,江南童谣曰:“元帝鸠集遗余,以主社稷,未能克复中原,但偏王江南。”[12]
  • 张浚进言:“奏遣岳飞屯荆、襄以图中原。”[13]
  • 洪武本纪:“中原大乱,太祖故得次第略定江表。” [14]
  • 黄池之会,“吴彊,陵中国(中原)”[15]
  • 越王无彊“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中原诸侯)争彊”[16]
  • 范睢:“今夫韩、魏,中国(中原)之处而天下之枢也。”[17]
  • 黄歇:“王破楚于以肥韩、魏于中国(中原)而劲齐,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矣。”[18]
  • 陈亮:“荆、襄之地...可以争衡于中国(中原)矣”[19]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暴秦无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20]

其他含义

中原一词从现存文献最早可见于《诗经》,如《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西汉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但这些中原并非是指中原地区,而是“平原、原野”的意思。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