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旧称:Penicillium marneffei[1])是篮状菌属中的一种。虽然大部分的篮状菌都不会引发人类的健康问题,但是马尔尼菲篮状菌却是致病的。[2]

事实速览 马尔尼菲篮状菌, 科学分类 ...
马尔尼菲篮状菌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纲: 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
目: 散囊菌目 Eurotiales
科: 毛刷囊菌科 Trichocomaceae
属: 篮状菌属 Talaromyces
种:
马尔尼菲篮状菌 T. marneffei
二名法
Talaromyces marneffei
关闭
Thumb
一个马尔尼菲篮状菌菌落的表面。图片:James Gathany,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在30℃时马尔尼菲篮状菌呈现为菌丝型态,而在37℃时则为酵母型态。前者在培养基中可形成红色素,后者没有。只有酵母型态才有致病性。此外,马尔尼菲篮状菌在两者之间转换的时间长短不一,从酵母型态变为菌丝型态较容易,只需要1~2天即长出帚状枝并产生红色色素;而后者转变为前者需要3个星期以上,会经过一个短棒状或畸形的过渡期,所以无法在早期就判断是单型态篮状菌。

此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中广西银杏竹鼠的带菌率高达96%。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症

一种多发于东南亚的篮状菌感染症。传染途径尚不清楚。主要病理是马尔尼菲篮状菌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即肠淋巴组织淋巴结骨髓扁桃体等,其中以肺及肝最为严重;极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肾上腺内分泌腺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40℃,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可有脓肿形成及溶骨性损害。

健康人有可能染上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但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遭到侵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加,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多。

注释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