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会大学(英语: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缩写:HKMU),简称都大,前称香港公开进修学院(Open Learni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OLI)及香港公开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是一所位于香港九龙何文田法定公立大学。大学由英属香港政府于1989年成立,是香港第三所获批颁授学位的高等学院[8],亦是香港首所应用科学大学[5],以及具全面学术自行评审资格的九所公立大学之一[9]。都大在2007年起参与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收生。根据香港都会大学条例,大学因应香港以至整个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推动科研,以履行“加强学术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定义务[10],大学亦坚守稳健财政原则,政府按需要提供补助金[11]。现任校长为林群声教授,校监为特首李家超先生。
香港都会大学 | |||
---|---|---|---|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香港公开进修学院(Open Learni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OLI) 香港公开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 ||
校训 | 公诚毅朴 开明进取 Disce, Progredere, Crea(拉丁文)(2015-2022) 励学致远 敬慎日新 Transcendence through Erudition and Renewal(英文)(2022-) | ||
创办时间 | 英属香港 1989年5月23日(1997年5月30日获得法定大学地位,2021年更为现名) | ||
学校类型 | 法定公立大学[1][2][3]、教学研究型大学[4]、应用科学大学[5] | ||
校监 | 主权移交前:香港总督 主权移交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现任:李家超)[6] | ||
校董会主席 | 黄天祥博士工程师,SBS,JP | ||
校长 | 林群声教授,SBS,JP | ||
副校长 | 列表 | ||
教师人数 | 1,355人 | ||
学生人数 | 20,024人 | ||
本科生人数 | 16,252人 | ||
研究生人数 | 3,772人 | ||
校址 | 香港九龙何文田[7] | ||
校区 | 本部校园(何文田): 正校园(牧爱街30号) 赛马会校园(忠孝街81号) 香港都会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常盛街1号) 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葵兴校园(葵兴九龙贸易中心) 荔景校园(葵涌荔景山路201-203号) | ||
总面积 | 72,860平方米 | ||
代表色 | 青绿色、蓝色 | ||
隶属 | 粤港澳高校联盟 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 大学联合招生办法 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 都会型大学全球联盟 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 深圳虚拟大学园成员 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 | ||
网站 | hkmu | ||
|
大学设有人文社会科学院、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科技学院、护理及健康学院、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公开进修学院7所学院,提供逾100项学士学位、硕士(TPg/MPhil)、哲学博士(PhD)课程。[12]并与肇庆学院共同筹备位于肇庆新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的香港都会大学(肇庆)。2022年SCImago全球大学学术排名发布,香港都会大学全球科研能力排名(Research Rank)462位,是香港上榜9所大学之一[13]。其中,都大能源科学全球第335位(香港第6位)、工程学-工业与制造工程全球第359位(香港第6位)、数学全球第513位(香港第7位)。[14]而于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都大则排在第541至560位。[15]
发展沿革
香港都会大学(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前身为香港公开进修学院(Open Learni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于1989年由英属香港政府成立,旨在为社会提供多元化教育,以补足当时香港高等教育学历及人才匮乏问题,创立初期由政府资助运营。1989年成为香港第三所获颁大学学位的法定院校;1996年获颁学术自行评审资格;1997年5月经香港总督彭定康与行政局同意,立法局三读通过,正式升格为香港第七所法定公立大学[16]。
香港政府于1980年代初探讨在香港提供公开教育的可行性研究[17],经教育统筹委员会研究后[18],时任香港总督卫奕信在1987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落实筹办香港公开进修学院[19],于1988年3月13日成立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筹备委员会[20]。
1989年5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正式成立,并根据于同年刊宪的《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条例》授予颁授大学学位的法定资格[21],于同年7月进行首次招生。1991年,教育统筹司拨出何文田乐道中学及海星学校旧址,供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建造永久校舍,并于1992年正式确认建校用地[22]。1992年8月,香港政府公布接纳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毕业生,申请以大学学位学历为入职条件的政府职位。
1996年10月,香港政府授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自行评审资格,确认学院具有自行管理和保证课程质素的能力。1997年2月,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原则上同意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正名为大学。1997年5月,香港立法局三读通过,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正名为香港公开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为香港第七所法定大学[23]。新校徽内的中文校名由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24]。
2001年9月,大学首次开办全日制学位课程。
2003年–2014年,梁智仁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学术评审局前主席、香港医院管理局前主席)担任大学校长。
2008年6月,大学的全日制护理学荣誉学士课程通过香港护士管理局的专业资格评审[25]。
2019年9月,大学增设物理治疗学本科课程,该计划符合香港物理治疗师委员会的要求和国际标准。获得认证后,毕业生将有资格作为注册物理治疗师执业[26]。
2021年9月1日,香港法例第1145章《香港都会大学条例》生效,学校正式启用香港都会大学(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为法定名称。
2021年9月19日,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香港都会大学校监林郑月娥女士,出席大学讲座并发言“虽然现在特区政府没有计划成立第三间医学院,但其实我们十分欠缺其他辅助医疗人才,无论是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以至在化验室的辅助员都是非常缺乏,所以我在此亦鼓励都会大学可以向这个方向发展,特区政府一定会全面配合”[27]强调特区政府会鼓励、配合都大医疗及护理学科发展。
2022年3月,香港都会大学与岭南大学合办硕士双学位课程[28]。4月,都会大学增设科学研究理学硕士(MSc Scientific Research)开设生物研究、化学研究、环境研究、电气和电子研究、物理和机械研究、信息技术研究等专业领域[29]。
2022年5月,香港都会大学增设医疗化验科学理学硕士[30],成为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后本港第四所开设医疗化验科学相关硕士课程的大学。健康及护理学院继开办护理学(中医护理)、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硕士课程后,与善宁会合作增设理学硕士(全面纾缓照护)[31]。
2022年5月,香港都会大学在JUPAS大学联合招生办法中物理治疗学于中文科、英文科、生物科及物理科加权为2倍后的最佳5科收生分数平均为DSE 36分(不加权下五科约为20分)。[32]都大中、英文教育学科与香港教育大学中、英文教育学科的收分基本持平[33]。
香港都会大学因应香港以至整个区域的发展需求,积极推动科研,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现时,都大在以下六所学术学院开设了哲学硕士(MPhil)、哲学博士(PhD)专业及领域,如下:
再生医学、临床护理实践、慢性病与康复、中医护理、物理治疗、管道化合物在癌症治疗中的转化研究、癌细胞生物学、 急诊护理、系统评价、临床试验、遗传和生命历程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中草药研究、癌细胞生物学、中医药标准化、分子病理学、神经康复、临床神经病学、发育障碍、神经肌肉功能、神经康复、癌症康复、神经肌肉骨骼理疗等[34]哲学硕士(MPhil)、哲学博士(PhD)专业及领域。
工业4.0、3D 几何处理、智能电网的大数据分析、广义线性混合模型、零膨胀泊松模型、多级统计模型、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计算机视觉、物联网 (IoT)、能源监控和管理、智能交通、无线电资源管理、环境生物化学、沿海湿地、动植物生理学、食品和健康、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理学治疗、中药鉴定、分子微生物学、基因工程、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诊断、人畜共患病、医学实验室科学、蛋白质组学 、生物医学工程、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拉曼光谱、生物医学信息学、植物生殖生物学、血管生物学、药理学、超分子科学、晶体工程和材料科学、计算机图形学等[35]哲学硕士(MPhil)、哲学博士(PhD)专业及领域。
中国古典文学与翻译、妇女研究(唐宋)、粤剧翻译、现当代诗歌与诗学、诗歌与视觉艺术、创意写作、香港文学、现当代中国文学、浪漫主义、19 世纪英国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翻译、期刊和报纸研究、数字广告、数字媒体、比较文学、性别研究、中国古典诗歌、文体学、汉学、人类学和翻译研究、文化翻译、中国古典思想、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独立电影、刑事司法、犯罪学、认知神经科学、劳动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中国政治经济、中国银行业、制度经济学、比较公务员制度、银行治理、社交媒体和数字传播、电影和电视制作等[36]哲学硕士(MPhil)、哲学博士(PhD)专业及领域。
会计、银行和金融、商业信息系统、中国商法、国际商务、市场营销、混合创业、组织行为、创新管理、员工健康和福祉、公司治理、国际业务、新兴市场战略、消费者行为、商业智能、金融技术、银行效率、银行监管、货币发行局制度、绿色金融、金融衍生品、投资组合管理、资产定价、新兴金融市场、决策支持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和成本会计、税务、证券估值、实证资产定价、投资策略、新兴市场、运营管理、资产定价模型、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新兴股票市场、市场微观结构、行为金融、能源市场、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等[37]哲学硕士(MPhil)、哲学博士(PhD)专业及领域。
应用语言学、课程研究-学习和评估、教育中的数据科学、远程教育、戏曲和戏剧教育、幼儿教育、教育领导和管理、第一和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基于体裁的英语和汉语研究、包容性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语言和文学研究、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技术的中介、教育政策分析、教学心理学、特殊教育需求和特殊教育、STEM 教育、教师教育、健康与健康教育等[38]哲学硕士(MPhil)、哲学博士(PhD)专业及领域。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全球健康、医药政策、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血管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人类病理生理学、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神经科学、癌症生物学、转化医学、营养学、功能性食品开发、健康技术、3D 食品打印等[12]哲学硕士(MPhil)、哲学博士(PhD)专业及领域。
都大亦在相应学科培养授课型硕士(Taught Postgraduate)。此外,都大开设教育博士(EdD)、工学博士(DEng)[39]旨在为香港及亚太地区培养教育、工程业界高级专门人才。
学术泛论
香港都会大学与内地多个大学合作开办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旨在培养多元复合型领导人才,曾合作的大学有暨南大学、汕头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40] 此外,都大与法政大学、中国医药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
都大各个学院及学生事务处每年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交流及实习计划,学生亦可参加由政府或其他专业团体所举办的国际交流活动。参与计划的地区包括中国大陆、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土耳其、澳洲、日本、新加坡和台湾等。包括北京大学、巴黎第二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有利建筑(新加坡)有限公司、谷歌等知名高校、企业。[41]
- 2022年SCImago全球大学及科研机构排名榜单,都大全球科研能力排名(Research Rank)462位[42],是香港上榜的九所大学之一。
- 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都大暂未参排。[43]
- “港人眼中的大专院校排名调查2017”中,都大在市民评分中排名第8位[44]。
- 香港都会大学的“创意写作”课程也在中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1位。[45]
- 根据非学术排名的网站[46]uniRank,2021年都大在“网络存在和受欢迎程度”于世界排名第797,于香港排名第7。[47]
- 2021年8月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分数排名更新,都大于香港排名第8。[48]
- 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都大排名第541-560位。
组织架构
《香港都会大学条例》(香港法例 第1145章)规定大学校监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或行政长官所委任的一名人士(1997年6月30日前为香港总督)[49]。
大学的学术部门由下列学院组成:
大学设立研究事务处,其主要工作为监察大学的研究活动、支援大学教职员进行之研究,以及统筹发展项目。大学所设立的研究所及中心包括:
历任校长
任 | 肖像 | 校长 | 上任 | 卸任 | 备注 |
---|---|---|---|---|---|
1 | 司文同 教授 |
1989年
|
1991年
|
英国社会学家,前英国公开大学副校长 | |
2 | 邓立真 教授 |
1991年
|
1995年
|
马来西亚拿督,教育家 | |
3 | 谭尚渭 教授 |
1995年
|
2003年
|
前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 |
4 | 梁智仁 教授 |
2003年
12月1日 |
2014年
3月31日 |
前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前香港学术评审局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 |
5 | 黄玉山 教授 |
2014年
4月1日 |
2021年
3月31日 |
前香港科技大学行政副校长、时任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副团长、前消费者委员会 (香港)主席 | |
6 | 林群声 教授 |
2021年
4月1日 |
2029年 (待定)
3月31日 |
前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学生事务) |
校园发展
大学在1989年建校时的校舍位于铜锣湾兴利中心(现已重建为希慎广场)[64],其后于1990年迁入位于旺角工业贸易署大楼(现为弥敦道700号)的原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现香港城市大学)临时校舍。位于何文田牧爱街的乐道中学于1989年迁入沙田美林邨后,原址建筑物连同海星学校旧校舍于1991年批予进修学院兴建永久校舍,随后于1992年确认批地并拆卸重建。为准备在何文田的永久校舍开幕,进修学院迁入位于何文田公主道的原海星小学校舍作为过渡性安排。
1996年4月,位于何文田的永久校舍启用,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校园环境。
2000年10月,位于上环信德中心的的港岛教学中心开幕。大学为答谢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000万港元支持设立港岛教学中心,辖下的“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冠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2005年4月,由于学科种类增加及全日制学生的人数增长,大学租用毗邻何文田永久校舍的何文田广场一楼全层设立何文田广场教学中心,直至2014年赛马会校园建成启用[65]。
2005年5月,第二期校舍发展计划展开,该计划是在何文田校舍的停车场,兴建一座楼高12层的教学大楼。整项建筑工程开支约为1亿7,000万元,获得各界人士捐助,包括郭得胜基金、田家炳基金、黄炳礼博士、杨雪姬、何鸿燊博士、蒋震工业慈善基金、郑裕彤博士、李钜能及各校友等[66]。第二期校舍发展计划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借出1亿2,000万元免息贷款。郭得胜基金因捐款4,000万元,支持大学兴建第二期校舍,为答谢郭得胜基金的支持,大学将新建大楼命名为“郭得胜楼”。2006年8月,大学何文田第二期校舍举行动土仪式。2008年1月22日,郑裕彤博士因捐赠3,500万元,支持兴建第二期校舍,校董会一致同意将何文田校舍高座命名为“郑裕彤楼”以作鸣谢[67]。
2008年5月,临床护理教学中心落成启用,该教学中心为结合普通科、精神科及中医药护理模拟的教学中心[68]。
2008年9月,大学第二期校舍启用。
2010年9月,萧志成先生捐款1,000万元,并得到母亲萧曾凤群女士及太太的大力支持。大学为答谢萧志成先生及其家人,将何文田校舍正门庭院(中国银行(香港)都会大学分行前)命名为“萧曾凤群广场”。
2010年12月,大学获教育局批出何文田忠孝街土地兴建新校舍,预算工程开支约7亿2,000万元。2011年1月,忠孝街校舍发展计划获立法会财委会批出免息贷款3亿1,700万元。2012年2月,大学为答谢香港赛马会捐款1亿9,000万元支持兴建新校舍,新校园和设施获命名为“赛马会校园”和“赛马会综艺厅”。2012年2月28日,大学举行动土仪式[69]。
2012年8月,大学出售位于上环信德中心商场的港岛教学中心单位,并在葵涌购置新教学中心。2013年9月,葵兴教学中心启用,“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迁至位于九龙贸易中心第2座的葵兴教学中心。[70]
2014年2月,大学赛马会校园正式启用[71]。
2014年8月,大学获得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把何文田常盛街已空置达11年的前香港房屋委员会展览中心土地,改划为政府机构或公共设施用途,以便用于兴建新教学大楼[72][73]。规划署认为该发展不会对邻近地区的交通及景观带来不良影响,而教育局也支持大学的扩建计划,因此该申请获得城规会通过[74]。
2017年2月,大学公布将于何文田校舍对面,位于常盛街的前香港房屋委员会展览中心地皮,兴建一所护理及健康教学综合大楼,以回应社会未来因人口老化而对专业健康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及种种挑战[75]。大楼的建筑工程被批予承建商华营建筑[76],预算耗资8亿5千万港元,其中4亿港元获政府批出免息贷款,而香港赛马会亦出资捐助兴建。
校园及设施
大学本部校园位于九龙何文田。由正校校园(Main Campus, MC)、赛马会校园(Jockey Club Campus, JCC)以及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Jockey Club Institute of Healthcare, IOH)所组成,总楼面面积约72,860平方米[注 1]。
正校校园位于何文田牧爱街30号,邻近红磡警署、圣公会蔡功谱中学、中国香港足球总会、医疗辅助队总部。校园由A、B、C三座大楼组成,总楼面面积约33,080平方米。
- A座 郑裕彤楼:第一期校舍高座 ,面向佛光街
- B座:第一期校舍低座,面向牧爱街
- C座 郭得胜楼:第二期校舍 ,面向佛光街
正校校园备有图书馆、演讲厅、导修课室、自修室、休息室、餐厅、咖啡厅、银行、咨询中心、教材派发中心、邮件室、茶水间、多用途礼堂、更衣室、语言实验室、电脑实验室、影音制作室、音乐室、乐队室、辅导室及停车场等,亦有专为残疾人士而设的辅学设施。
-
何鸿燊图书馆
-
何息夷图书馆
-
出入口登记柜位
-
位于香港都会大学何文田正校园,由太平洋咖啡经营的MU CAFE
-
饭堂
-
中银香港都大分行
-
孙中山先生铜像
赛马会校园位于何文田忠孝街81号,邻近御龙居和红磡分区警署,总楼面面积约21,100平方米。[77]建有楼高十二层的赛马会校园,分为D座和E座,由正校校园步行约数分钟即可到达[78]。
赛马会校园除设有演讲厅、课室、图书馆和电脑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外,大楼还设有学习共用空间、多用途礼堂、综艺厅、文化创意工作室及实验室、检测认证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设施。
-
多用途礼堂
-
文化创意工作室及实验室
-
检测认证实验室
- F座 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Jockey Club Institute of Healthcare, IOH):第三期校舍,面向常盛街及佛光街
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大楼于2020年11月上旬启用,于2021年1月8日正式开幕[79],总楼面面积约18,680平方米的新大楼将有助回应社会未来因人口老化而对专业健康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及种种挑战。与此同时,大学亦计划开办更多新课程,以配合社会对健康护理人才的需求。崭新的教学设施包括物理治疗教研室、护理技术教学专区、虚拟现实教学专区、中医护理教学中心及儿童发展中心等,为有特别健康护理需要的公众人士提供评估及支援服务[80]。
- 新校舍大楼(New Campus):面向常盛街及佛光街
新校舍大楼位于常盛街及佛光街交界,邻近何文田一号,总楼面面积约30,660平方米,预计于2028年8月落成并启用[81][82]。新校舍定位为“构建社区健康枢纽”,设施包括乐龄科技实验室、跨学科研究中心和综合医疗诊所等,以支持大学的教育计划和活动,促进社区的健康[83]。
2012年8月,大学以7.7亿元购入九龙贸易中心第2座8至12楼,每层面积约25,000平方呎,总面积约124,300平方呎。
葵兴教学中心位于新界葵涌葵昌路51-53号九龙贸易中心第2座8至11楼[84]。葵兴教学中心于2013年9月启用,而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也由上环信德中心商场迁入本教学中心。葵兴教学中心除了设有课室、演讲厅、电脑室、自修室、小组讨论室和学习资源中心外,还设有赛马会STEAM教育实验室、和室和模拟教室,包括模拟机舱、智能酒店、病房、幼稚园及犯罪现场鉴证室等教学设施[85]。
位于新界葵涌荔景山路201-203号的荔景校园(制衣业训练局荔景训练中心大楼)地下至四楼,在2010年1月启用[86]。中心占地约3,000平方米,设有11个导修课室、3个电脑实验室、学习资源中心、数间应用教学室、自修室及基本学生设施等。
大学电视节目
自1989年创校以来,大学以普及专上教育及推广终身学习为宗旨,向公众电视台购买时段播放教育节目。节目内容包括文科、理科、社会科学、商管、教育、资讯科技、儿童成长和心理等,也有适合普罗大众收看的中国文化及历史节目,分别由本校自行制作,或购自英国公开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等等[88]。
多年来,无线电视与大学合作,于明珠台播放新一辑《知识新天地》,周日早上九时至下午一时播映。节目集结不同领域的教育资讯,透过电视广播,与全香港共享知识。
学生组织
香港都会大学一向鼓励同学组织学生团体及举办学生活动,并透过大学的学生事务委员会及学生事务组为这些学生团体提供所需的支援和协助。学生在计划及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增进知识及提高组织技巧。现时共有近30多个学生组织[89]获大学认可成立及接受资助,为同学筹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各类运动竞赛、学术研讨、讲座、户外活动及管理演习比赛等。
自学生会于2008年重新成立后,现时学生事务委员会转型成为校方代表与学生会主要成员联合议事的平台,主理学生组织的宪政与财政事务。
在学生会届期期间,任何注册修读香港都会大学学分课程的学生均于有关届期期间享有会籍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学生会的宗旨在于作为学生及香港都会大学和其他团体的沟通桥梁、在同学之间树立校风、改善学生福利、为学生提供更广泛和更优质的社交活动及学习机会;以及作为学生的代表。[90]
学生会干事会为学生会最高行政机构,并须向全民投票、全民大会及评议会负责。其权责为负责学生会的日常事务及行政工作。
干事会干事共6至18名,以内阁形式,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干事包括会长、内务副会长、外务副会长、财政、常务秘书、不少于1名及不多于13名的额外干事,由2017年开始不须有5分之1的内阁成员修读模式与其他内阁成员不同。
干事会会议之法定人数为干事的2分之1或以上。
学生会干事会会长同时为当然校董会成员及当然大学咨议会成员。学生会干事会亦可委任成员或学生代表出席以下校方会议,并进行表决:大学教务会、大学膳食委员会、大学平等机会委员会、学生事务委员会、五个学院的院务会等。
学生会干事会办公室地址为何文田正校校园C座C0313室[91]。
历任学生会干事会会长:
- 第一届(2008-2009):王子[92]
- 第二届(2009-2010):黄冠麟[93]
- 第三届(2010-2011):梁轩明[94]
- 第四届(2011-2012):梁乐衡[95]
- 第五届(2012-2013):周浚贤[96]
- 第六届(2013-2014):陈培熙[97]
- 第七届(2014-2015):叶依然[98]
- 第八届(2015-2016):文俊杰[99]
- 第九届(2016-2017):陈子威[99]
- 第十届(2017-2018):杨孝贤[100]
- 第十一届(2018-2019):从缺
- 第十二届(2019-2020):从缺
- 第十三届(2020-2021):刘宇杰
现任学生会干事会会长:
- 第十四届(2021-2022):黄咏芯
学生会编辑委员会负责出版学生会刊物,并须向全民投票、全民大会及评议会负责。其权责为反映同学意见;报导学校政策;报导校内活动;关注社会议题;肩负传媒监察角色。
学生会编辑委员会委员共7至15名,以内阁形式,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并负责组织编辑委员会。委员包括总编辑、副总编辑2名、财政、秘书、执行编辑1名及不多于9名的额外编辑。
编辑委员会会议之法定人数为委员的2分之1或以上。
编辑委员会原为学生会干事会的常设委员会,出版刊物名为《开鸣》(Open Voice)。由第二届学生会干事会会长黄冠麟筹建,以“开诚布公、不平则鸣”为宗旨出版,内容主要针对校政及学生事务。其后,梁轩明出任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引入更生活化元素,并创制新生特刊。其后,编辑委员会的刊物出版数量及质素参差,工作透明度及曝光率极低。在2015-2016年度,学生会编辑委员会获得法定地位正式独立。可是,当时的候选内阁解散,其后的补选内阁因投票率不足而落选。最终,第一届正式独立的学生会编辑委员会于2016-2017年度选出,由第八届学生会干事会宣传及设计干事丘颖诗出任总编辑,《开鸣》(Open Voice)由每年一期增加至每年三期、沿制出版新生特刊、加入联校编辑委员会,以及设立学生会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开鸣》现为香港都会大学唯一由学生自发组成、取得大学并认可拨款、编辑自主的刊物。
历任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 第一届(2008-2009):黄冠麟
- 第二届(2009-2010):梁轩明
- 第三届(2010-2011):余睿菁
- 第四届(2011-2012):李蕙兰
- 第五届(2012-2013):刘芷君
- 第六届(2013-2014):林立堃
- 第七届(2014-2015):孟梦环
独立后之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 第一届(2015-2016):从缺
- 第二届(2016-2017):丘颖诗
- 第三届(2017-2018):黄佳裕
- 第四届(2018-2019):从缺
- 第五届(2019-2020):从缺
- 第六届(2020-2021):黄傲潼
现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 第七届(2021-2022):从缺
评议会为本会立法、监察及司法机构,其权力仅次全民投票及全民大会。其职权包括:
- 审查及通过学生会工作计划、财政预算、财务报告及工作报告;
- 监察干事会及编辑委员会工作情况;
- 解释及修订会章;
- 主持学生会选举;
- 主持评议会干事选举;
- 主持全民投票及全民大会;
- 处理评议会干事、民选评议员、干事会干事及编辑委员会成员之辞职;
- 执行惩治;
- 以及成立评议会辖下的委员会
- 评议会的组成
学生会各中央组织亦会不时出席评议会的特别会议,向议员发表施政报告及解答议员提出的质询。评议会会议通常均公开进行,让同学旁听。会议过程内容亦以中文作会议记录。 在第十届学生会以前,评议会由每个学会派出一名代表,加上7名民选评议员(如民选评议员不足7名,其议席可视为空缺)、3名当然评议员(上届评议会主席、干事会会长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如上届评议会主席成为干事会的现届干事或编辑委员会的现届委员,其位置应由再上一届的主席补上;如上届干事会会长成为干事会的现届干事或编辑委员会的现届委员,其位置应由再上一届的会长补上;如上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成为干事会的现届干事或编辑委员会的现届委员,其位置应由再上一届的总编辑补上。)
从2017年开始(第十届评议会的选举已于2017年4月10日举行),评议会的组成结构改变成由学会分至不同类别后的代表组织选任。目前设由24至31个议席,其中直选产生的民选评议员设0至7人,10位评议员经学生会中央组织选任,其余14位评议员经辖下组织间接选举产生。而3名当然评议员的选任方法,改为上届评议会主席、干事会会长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各自从其内阁或干事成员中各自委任一人担任。
- 评议会的委员会
评议会干事包括1名主席、1名副主席、1名秘书、1名副秘书,评议会干事由评议会成员互选产生。评议会设有常设委员会,以协助工作之进行,有关委员会如下:
- 章则委员会:包括1名主席及最少3名其他委员,处理会章及会章附则修订事宜。
- 选举委员会:包括1名主席及最少3名其他委员,统筹一切学生会选举事宜。
- 财务委员会:包括1名主席及最少3名其他委员,审批学生会及学会的财政预算及开支等事宜。
评议会可按情况成立不同的委员会。所有委员会之主席必须为评议会成员,其他委员则须为本会会员。所有委员会之成立,均须由评议会通过。
- 评议会会议
评议会常务会议每月须召开1次,并须于会议召开前1星期通知各评议会成员,公告各会员,并附议程。评议会常务会议通常在每月的首个工作天晚上于公大校园内举行。如遇上非上学日或公大之考试期,评议会常务会议应于其后之首个工作天举行。经评议会成员3分之1或以上联署要求,或主席认为有需要时,均可召开紧急会议。评议会须于会议召开前 48 小时通知各评议会成员,公告各会员,并附议程。
评议会会议之法定人数为评议会成员的2分之1或以上。
- 评议会主席
学生会评议会主席同时为大学咨议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评议会亦需委派一位评议员(倾向为民选)作为代表,出席学生事务委员会,但现时惯常由评议会主席出任此职务。
- 第一届(2008-2009):陈庆伟
- 第二届(2009-2010):罗子骏(2010年1月离任)/ 梁子仁(2010年2月上任)
- 第三届(2010-2011):邱俊业
- 第四届(2011-2012):曾宪民
- 第五届(2012-2013):刘俊杰
- 第六届(2013-2014):叶依然(2014年1月离任)/ 黄可怡(2014年2月上任)
- 第七届(2014-2015):何其亨
- 第八届(2015-2016):郑松杰
- 第九届(2016-2017):邓善恒
- 第十届(2017-2018):何诠义
- 第十一届(2018-2019):黄启岚
- 第十二届(2019-2020):黄启岚(2019年8月离任)/ 郭子达(2019年9月上任)
- 第十三届(2020-2021):杨峻希
评议会应于每届期首个月份举行周年全民大会,大会必须在评议会作出决议起计 7 至 21 天召开。大会中上一届学生会须发表工作报告及财政报告,现届评议会须发表财政预算;干事会及编辑委员会则须发表工作计划及财政预算。全民大会的通知期不应少于 7 天,而该通知应张贴于公大校园之内的告示板上和以电子形式向会员传递。全民大会的法定人数为至少 100 名亲身出席的会员。在预定会议召开时间半小时后仍不足法定人数时,主席须宣布流会,并可于 14 天内再次召开,如再度流会,议案将自动撤销。
在通过评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或在经不少于 100 名会员的书面要求下,评议会须就有关决议或应有关要求所示目的召开紧急会员大会,大会必须在作出该等决议或要求之日起计 7 至 21 天召开。
全民投票为本会会员通过投票方式对事项议决的途径。全民投票为本会最高权力机构。
在通过评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或在经不少于500名会员的书面要求下,评议会须就有关决议或应有关要求所示目的举行全民投票,投票必须在作出该等决议或要求之日起计7至21天举行。而全民投票法定人数须有全体会员15分之1或以上;若议案投票人数不足法定要求,议案则自动撤销,全民投票之议案须得总投票数2分之1以上赞成始作通过。
属会是指香港都会大学内进行任何课外活动并拥有会员的团体。其会章列明其会籍乃向都大学生公开,而其干事每年由其会员选出。学生会属会供遥距及全日制课程同学参加。截至2020年4月,香港都会大学合共有36个属会[101]。
供遥距及全日制课程同学参加的学生组织
- 物理治疗学会
- 动画及视觉特效学会
- 中文学会
- 创意广告及媒体设计学会
- 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学会
- 心理学会
- 商业管理学院学生会
- 会计学会
- 商业管理学会
- 款待及旅游管理学会
- 应用中国语言学会
- 幼儿教育学系系会
- 电脑学会
- 工程学会
- 统计分析及数据科学学会
- 检测和认证学会
- 护理学会
- 羽毛球学会
- 龙舟学会
- 足球学会
- 榄球学会
- 巧固球学会
- 排球学会
- 舞蹈学会
- 戏剧学会
- 日本文化学会
- 韩国文化学会
- 音乐学会
- 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
- 基督徒团契
- 创行
- 电影学会
- 扑克学会
- 香港公开大学扶轮青年服务团
- 社会服务学会
- 和富领袖网络学会
争议事件
香港都会大学作为法定大学,颁授的学历获得政府官方认可,但因为在其前身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成立初期主要提供在职进修及以遥距教学为主,未有提供全日制课程,亦较少中学毕业生在中学毕业时直接报读,以前会有部分网民以“鲸鱼唔系鱼呀?OU唔系U呀?”(鲸鱼不是鱼吗?公大不是大学吗?)来戏谑其大学名衔,故又有“鲸大”的别称[104]。
大学一向在学生毕业时收取毕业费,但未有详细交代收费的用途,缴交的费用一律不予退还,且颁授大学学位或高级文凭的收费由最初的500港元涨到现在的750港元[105]。由2021/22学年起,学生如须缴交定额学费,在首次注册时须缴付港币500元作为保证金。此保证金将在学生毕业时转换为毕业费。如学生有任何未偿还罚款,例如图书馆罚款或延期罚款,导致其保证金余额不足以抵消毕业费,则学生需要支付有关差额才可获颁授学位。[106]
2002年,作为非法定咨询组织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曾在其制作的“香港高等教育”检讨报告宣称公开大学为私立大学,惟在2005年前的香港实际上并不存在私立大学。公开大学就此回应,指出有关宣称与大学的成立历史及法定地位不符,并表明此报告存在偏差,忽视各院校的作用,同时指出香港各所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角色,并非对立关系,应公平地一致对待,例如制定统一的拨款机制及设立高等教育议会才是未来的方向[107]。
香港都会大学自前身于1989年成立起便独立于属于非法定咨询组织的教资会,并于1997年5月正名大学前获授予自行评审资格,确认大学的管理制度、课程审定及学术流程等方面,都能够保证课程的质素及所颁发学术资格的水平得到香港官方的认可。不过在大学发展策略文件《战略计划2013-2022》,大学有意加入教资会[108]。在公大的《战略计划2019-2023》已没有有关教资会的内容[109]。
行政长官在2017年宣布向在香港修读合资格院校开办的自资学位课程并成绩达标(学士学位课程即需要在DSE考试中达到最低3322的成绩[110] )的学生,每学年资助三万港元以上,当时的公大课程属于此资助计划的范围内[111],但有报导称公大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其后大幅增加学费,又以公大商学院的加幅最为显著,升幅超越通胀率,最高达18.9%,学费比之前增加近5.4万元[112][113],该学院解释增加学费的原因是课程加入了新元素“海外沉浸计划(GIP)”[114]。
台湾教育部认可香港大多数大专院校,除了香港八间教资会院校及香港演艺学院外,还包括香港树仁大学、珠海学院及香港恒生大学等私立院校,但当时公大并不在名单上[115],但经有关部门查询,依据台湾官方机构海华服务基金回复,所持学历并非“香港专科以上学校认可名册”,故另依据“入学大学同等学历认定标准”第9条规定,持国外或香港、澳门专科以上学校毕(肄)业学历,其毕(肄)业学校经教育部列入参考名册或为当地国政府权责机关或专业评鉴团体所认可,且入学资格、修业年限及修习课程均与我国同级同类学校规定相当,并经大学校级或联合招生委员会审议后认定为相当国内同级同类学校修业年级者,得准用第五条款报考研究生。所持学历须符合经教育部列入参考名册或为当地国政府权责机关或专业评鉴团体所认可,资历架构需为5以上(等同台湾学士学位的程度),且修业课程需于登记有效期内,而有关资料可于香港政府资历架构HKQR L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或CSPE ipa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查阅,因此只需报名时提供相关政府机构的证明文件,即表示认可该学历。
其他资料
毕业典礼 | 颁授学术资格数目 |
---|---|
第一届毕业典礼(1993) | 161 |
第二届毕业典礼(1994) | 549 |
第三届毕业典礼(1995) | 1,343 |
第四届毕业典礼(1996) | 1,923 |
第五届毕业典礼 | 只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
第六届毕业典礼(1997) | 2,264 |
第七届毕业典礼(1998) | 2,298 |
第八届毕业典礼(1999) | 2,785 |
第九届毕业典礼(2000) | 4,507 |
第十届毕业典礼(2001) | 3,695 |
第十一届毕业典礼(2002) | 4,664 |
第十二届毕业典礼(2003) | 4,817 |
第十三届毕业典礼(2004) | 6,141 |
第十四届毕业典礼(2005) | 5,456 |
第十五届毕业典礼(2006) | 6,722 |
第十六届毕业典礼(2007) | 5,585 |
第十七届毕业典礼(2008) | 5,914 |
第十八届毕业典礼(2009) | 5,397 |
第十九届毕业典礼(2010) | 5,789 |
第二十届毕业典礼(2011) | 6,350 |
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2012) | 5,732 |
第二十二届毕业典礼(2013) | 5,867 |
第二十三届毕业典礼(2014) | 6,148 |
第二十四届毕业典礼(2015) | 5,807 |
第二十五届毕业典礼(2016)[116] | 6,833 |
第二十六届毕业典礼(2017)[117] | 7,055 |
第二十七届毕业典礼(2018) | 7,306 |
第二十八届毕业典礼(2020)[118] | 6,887[119] |
第二十九届毕业典礼(2020) | 6,671[120] |
第三十届毕业典礼(2021) | 约7,000 |
第三十一届毕业典礼(2022) | 约7,000 |
荣誉博士名单如下[121]:
年份 | 荣誉工商管理博士 | 荣誉理学博士 | 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 荣誉文学博士 | 荣誉教育博士 |
---|---|---|---|---|---|
1993 | 蒋震博士 | 郑汉钧博士 | |||
1994 | 利汉钊先生 | 杜叶锡恩女士 | |||
1995 | 利国伟爵士 | 杨紫芝教授 | 弗雷德里高·梅耶教授 | ||
1996 | 穆大为教授 | 麦杰志博士 施伟贤爵士 |
|||
1997 | 羊子林先生 | 顾义先生 | 黄匡源先生 | 李国能先生 | |
1998 | 浦伟士爵士 | 方心让教授 简悦威教授 |
黄清云教授 | ||
1999 | 伍步谦博士 | 邓立真教授 李嘉诚先生 |
饶宗颐教授 | ||
2000 | 郭炳联先生 | 李志喜女士 韦钰教授 |
查良镛教授 陈方安生女士 |
||
2001[122] | 任志刚先生 | 田家炳博士 | 锺期荣博士 邓礼儒爵士 |
||
2002[123] | 冯国经博士 | 方润华博士 | 萧芳芳女士 奥托·彼得斯教授 |
||
2003[124] | 蒙民伟博士 孙德基先生 |
李业广先生 | 佩里勋爵 | ||
2004[125] | 何鸿燊博士 | 路甬祥教授 | 杨鸣章神父 裴昇博士 |
||
2005[126] | 郑海泉先生 | 威杰·施里萨安教授 | 项怀诚先生 | 莫言先生 | |
2006[127] | 拿督郑裕彤博士 李兆基博士 |
谭尚渭教授 | 叶咏诗太平绅士 | ||
2007[128] | 钱易教授 | 杨雪姬女士 王家卫先生 |
李锐先生 王赓武教授 |
||
2008[129] | 李钜能先生 | 唐英年先生 谢志伟博士 |
葛浩文教授 | ||
2009[130] | 陈俊豪先生 | 陈佐洱先生 高鉴泉先生 |
锺景辉博士 张德明教授 |
||
2010[131] | 郭炳江先生 胡永辉先生 |
周文耀先生 | 许鞍华女士 | ||
2011[132] | 郭少明博士 | 林李翘如博士 李荣融先生 |
刘以鬯先生 | ||
2012[133] | 刘明康先生 | 萧志成先生 | 陈坤耀教授 | ||
2013[134] | 陈振彬先生 | 黄洁夫教授 梁定邦博士 |
黄仁龙博士 | ||
2014[135] | 郑李锦芬女士 | 梁智仁教授 | 周一岳医生 | 锺秉林教授 | |
2015[136] | 施文信先生 | 林毅夫教授 曾钰成议员 |
许美德教授 | ||
2016[137] | 张永锐先生 | 范徐丽泰女士 | 张信刚教授 | 孙明扬先生 | |
2017[138] | 陈智思博士 | 李焯芬教授 | 方正博士 | 梁爱诗博士 | |
2018[139] | 彼得‧巴克利教授 | 周永健先生 徐立之教授 |
李国华先生 | ||
2019[140] | 盛智文博士 | 卢煜明教授 | 杨绍信博士 | ||
2020[141] | 蔡冠深博士 | 徐扬生教授 | 方黄吉雯女士 高永文医生 |
||
2021[142] | 黄玉山教授 胡志城教授 |
荆德刚博士 | |||
2022[143] | 陈家驹先生 陈一丹博士 舒小佩女士 尹锦滔先生 |
丁新豹教授 |
(至2022年12月5日止)
荣誉大学院士名单如下[121]:
|
|
(至2017年11月6日止) |
校友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