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驻在官(日语:防衛駐在官/ぼうえいちゅうざいかん Bōei Chūzaikan;英语:Defense Attaché)是指日本自卫队派署在驻外使馆或代表处中的自卫官,兼具有外交人员身份,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驻外武官。其主要职责是担任日本使馆的国防事务专员 (外交)[1],与地主国(驻在国)政府、国防相关人员和各国驻当地武官团接触[2],并且将所得的讯息统整为军事情报[3]。除此之外,驻外防卫官也会参与日本和外邦之间在国防领域上的交流,或是国际和平合作项目[1]。
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日本即已向世界各地的主要国家派遣日军武官[1],但这样的制度却在1945年日本投降和日军解体时跟着中止。1954年,日本对军事情报的相关需求随着自卫队和防卫厅(防卫省前身)的创立而逐渐增加,于是以美国开始作为自卫官的外派地[5]。1955年8月8日,外务省事务次官门胁季光与防卫厅次长增原惠吉之间就驻外使馆中任职的自卫官、其身份定位等相关事项签定了备忘录,当中明定这类人员必须服从外务大臣和所驻使馆馆长的指挥和监督,不能和其派遣机构——防卫厅直接通信[6]:p3[3]。
此后,防卫驻在官的运作实际受到外、防两个部门的双重影响,其经费和日常管理由外务省的情报调查局(1993年改组为国际情报局)负责,而人员选派和业务指导则归防卫厅处理。1997年1月,防卫厅之下成立情报本部、统筹自卫队陆、海、空情报的管理,并由曾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当防卫官的国见昌宏出任首届部长。该机构成立之初,防卫厅向外务省调拨了40名自卫官,分别分发到33座驻外使馆去,但这些自卫官在国外集妥的情资仍需透过外务省才能转发给防卫厅,并由情报本部的分析部详加评估[4]:p328。
21世纪后,日本政府以恐怖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区域性冲突造成国际情势转变和趋于不定为由,认为日本驻外使馆适时搜集国防情报、迅速将之递交给外务省和防卫厅的必要性越来越高,而防卫驻在官作为军事专家,对相关讯息进行搜索、剖析和整理的角色也更加吃重。2003年5月7日,防卫厅副长官赤城德彦和外务副大臣矢野哲朗一起修改了48年未经更动的备忘录,表示外务省在双方合意之下,会自动将驻外防卫官呈交回国的军事资料确实传达给防卫厅[6]。
派遣情形
防卫驻在官可由陆上自卫队(陆自)、海上自卫队(海自)及航空自卫队(空自)三大部队中选出,阶级分布以一佐(同上校)占绝大多数,其次则为二佐(同中校),然而驻美首席防卫官则可由将补阶级者(同少将)出任[1]。
自从1954年遣员赴美起,防卫驻在官的外派总人数逐渐上增。1979年时,共22个国家的日本大使馆驻有防卫官[7]、1989年时则增加到30国[8],至2013年1月1日时,逾49名防卫驻在官(陆自23人、海自13 人、空自13人)派附于全球36座日本大使馆和2处常驻国际组织代表处之下[2]。2010年代初期,同时派有陆、海、空三种自卫官的国家仅有美国(共6人,各2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韩国和俄罗斯(共3人,各1名)[9]。
2013年1月16日,在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因阿迈纳斯人质事件、导致数位日本公民遇害。日本政府于事后探讨了对外加派防卫人员的对应方案,并考虑将驻有防卫官的非洲国家由原本的埃及、苏丹两国调升为9国[10][11][12],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也在1月26日的记者会中,指出日本的防卫官集中于欧亚,在非洲和南美洲却很稀少[13],之后又在出席6月的参议院外交防卫委员会时,表示增派人手的方针是为了在防卫官数量短缺的地域满足情报搜集的需求[14]。
同年8月,防卫省决定向非洲的7个邦交国增派防卫官[15],当中包括了阿尔及利亚、吉布提、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南非[16]。2015年度的防卫省预算请求书中也提到了朝波兰、乌克兰及澳大利亚等地调拨防卫官的加强计划[17]。
国家/地区 | 人数及所属部队[9] | 阶级 | 兼辖国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3人(陆1、海1、空1) | 一佐 | 蒙古[1] | |
大韩民国 | 3人(陆1、海1、空1) | 一佐 | ||
印度 | 1人(陆) | 一佐 | ||
新加坡 | 1人(海) | 一佐 | ||
印度尼西亚 | 1人(海) | 一佐 | ||
泰国 | 1人(陆) | 一佐 | ||
巴基斯坦 | 1人(陆) | 一佐 | ||
菲律宾 | 1人(空) | 一佐 | ||
越南 | 1人(陆) | 一佐 | 柬埔寨、寮国[1] | |
马来西亚 | 1人(陆) | 一佐 | ||
缅甸 | 1人(陆) | 一佐 | ||
哈萨克斯坦 | 1人(陆) | 一佐 |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1] | |
阿富汗 | 1人(陆) | 二佐 | ||
以色列 | 1人(空) | 一佐 | ||
伊朗 | 1人(陆) | 一佐 | ||
科威特 | 1人(空) | 一佐 | 卡塔尔[1] | |
沙特阿拉伯 | 1人(海) | 一佐 | ||
叙利亚 | 1人(陆) | 一佐 | 黎巴嫩[1] | |
土耳其 | 1人(海) | 一佐 | ||
意大利 | 1人(海) | 一佐 | 阿尔巴尼亚、马耳他[9] | |
乌克兰 | 1人(空) | 一佐 | 摩尔多瓦[9] | |
英国 | 1人(海) | 一佐 | ||
奥地利 | 1人(陆) | 一佐 | 马其顿、前南斯拉夫诸国、科索沃[9] | |
荷兰 | 1人(陆) | 一佐 | ||
塞尔维亚 | 1人(陆) | 一佐 | ||
德国 | 1人(陆) | 一佐 | ||
挪威 | 1人(海) | 一佐 | ||
芬兰 | 1人(陆) | 一佐 | ||
法国 | 1人(空) | 一佐 | ||
比利时 | 1人(空) | 一佐 | ||
波兰 | 1人(空) | 一佐 | ||
俄罗斯 | 3人(陆1、海1、空1) | 一佐 |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9] | |
埃及 | 1人(陆) | 一佐 | ||
苏丹 | 1人(陆) | 二佐 | ||
美国 | 6人(陆2、海2、空2) | 将补(陆1) 一佐(海1、空1) 二佐(陆1、海1、空1) |
加拿大[9] | |
澳大利亚 | 1人(海) | 一佐 | 新西兰[9] | |
联合国 | 1人(陆) | 一佐 | ||
裁军谈判会议 | 1人(陆) | 一佐 |
日本自1954年设立防卫驻在官制度后,共发生了三次驻外人员遭到地主国驱离的事件[18]。第一次发生于1987年8月,苏联政府指控日本驻苏联大使馆海自防卫官竹岛信博,称他与三菱商事驻莫斯科事务所次长大谷隆男从事间谍活动,将两人驱逐出境[19]。第二次是在1996年1月,由于日本驻华大使馆的空自防卫官前谷宪治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空军副武官戈瑞雷(Bradley David Gerdes)闯进军事禁区摄影被逮捕[20]:p460,日方及美方在事后均应中方要求召回两人[21]。第三次事件则为2002年,驻华海自防卫官天野宽雅于10月26日擅入浙江省宁波市的解放军海军设施拍照,被发现后遭到制止、并接受中国安全官员审问,数码相机、笔记本、录音机等随身器材均遭到没收。11月13日,中国政府要求天野自行离华,外务省则在翌日宣布将其召回日本[4]:p329。
著名防卫驻在官
|
|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