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于书香世家,自玄祖父世居淮安府山阳县,祖父阎世科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兵备宁前[1]。阎若璩幼患口吃,资质愚钝,记性不好,读书数十遍还背不熟。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十五岁时,忽觉开朗,读书竟过目不忘。赴博学宏辞科时,曾与汪琬激辩,阎若璩引用《檀弓》记“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推论,孔子在世时,曾子之母仍健在[2],汪琬哑口无言。康熙元年(1662年)改归太原故籍。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受徐乾学聘纂《大清一统志》。曾潜心研究《古文尚书》三十余年,撰成《尚书古文疏证》八卷。
阎若璩晚年老病,好胜心仍重[3]。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驾幸淮安时,曾召见阎若璩,“以御舟行速,未果”。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为皇四子胤禛召见,不辞千里舟车劳顿,远赴京华[4],时已病笃[5]。六月初七日卒于京师馆舍,入祀乡贤祠。胤禛作祭文,称赞他“读书尊身,一字无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6]。
著有《尚书古文疏证》、《四书释地》、《潜邱札记》、《困学记闻注》、《孟子生逐年月考》、《眷西堂集》等。又曾为顾炎武《日知录》订正错误。
其中《尚书古文疏证》八卷,引经据典,确定《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伪著。黄宗羲、纪昀、钱大昕、梁启超、胡适等学者皆以为“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实归功于若璩,汪中将阎若璩列为“国朝六儒”(顾炎武、胡渭、梅文鼎、阎若璩、惠栋、戴震)之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他:“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乃大明”,“反复厘剔之,祛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
梁启超说阎若璩“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
有子阎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