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野义虎(?—?),大日本帝国参谋本部陆军步兵中尉[1][2]。1896年2月,长野义虎深入台湾山区了解当地原住民的习俗、语言及文化,并调查台湾的山林资源与地理环境,其中包括横越东西的集集水尾道路(即今关门越岭古道),还有行走八通关古道,攀登摩里逊山(Mt. Morrison),在长野的报告中称为“玉山”及“モリソン山”[1][2]。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長野 義虎 |
平文式罗马字 | Nagano Yoshitora |
这段探险,长野义虎先报告给台湾总督府[3][4],之后应东京地学协会邀请而发表,后来著作成〈台湾岛生蕃地西蕃之探险〉,引起当时在场聆听演讲的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前往台湾的兴趣[1][2]。当时总督府民政局通信部的演讲速记稿〈生蕃地探險談〉后来刊载在1936年6月出刊的〈台湾山岳〉第8号。[5]
1897年,长野义虎卸下军职,转任南投埔里社抚垦署主记和署长,但于隔年(1898年)随即离职[1]。据森丑之助所著《台湾蕃通》有一文在〈太鲁阁蕃的过去与现在〉则提到长野义虎,他死于上海外滩[1]。
军旅生涯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帝国依据《马关条约》自清帝国手中取得台湾和澎湖,并于1896年的乙未战争结束后控制全岛大部分平原地区,但仍无法完全控制山林地带。有鉴于此,总督府于是在1897年1月11日向全岛派遣五支探险队,以调查山林中的资源、水文、地貌以及原住民,而长野义虎的首次探险即是在此次大调查的前一年(1896年),于一年的时间内大致探查台湾南北的各个“蕃地”,以及清治时期留下的八通关古道与关门古道。[6]
1896年2月底,长野义虎首先前往位于玉山西侧的阿里山地区进行踏查,并探访此地的“西蕃”(当时因对蕃地资讯不足,仅以方位略称,西蕃即邹族)共27个大小部落,后尝试由西侧攀登玉山主峰,但因冬季积雪尚未消融,仅能抵达今日塔塔加鞍部一带,并于此分别观察到浊水溪以及南部流域河川(即高屏溪)的上游。长野义虎于“西蕃”踏查结束后,随即前往“南蕃”地区(即今日恒春半岛牡丹社一带)继续进行调查。[7][6]
同年3月底,长野义虎在造林实业家土仓龙次郎的邀请下前往花东纵谷进行探险,此时清军将领刘德杓仍率数千人于东台湾进行游击战,长野义虎向其劝降未果后,转往东翻越海岸山脉,并于乌石鼻(今台东县长滨乡一带)沿海岸南下,最后在成广澳(今台东县成功镇)乘船返回恒春半岛。[6]
1896年12月,长野义虎完成关于山地探险的纪录,内容除记载旅程中所遇原住民的环境、建筑、服饰与生活型态外,也向总督府提出下列三项建议:
- 总督府可于花莲秀姑峦溪出海口(今大港口)进行筑港,以利台东花莲两地的对外运输及各种补给。
- 开辟花莲至台东之铁道,加强东部地区的南北沟通。
- 组织“义勇蕃队”(生蕃义勇队),以保护国家道路、筑港及铁道等相关事业。
最终,除第一项在秀姑峦溪口筑港的计划外,第二与第三项皆于日后获得实践。[7]
1897年6月,在结束对台湾各蕃地的调查后,长野义虎向总督府建议可以借由邀请各蕃社的头目或领袖至日本本土观光,并在游览的过程中向其展示日本军事、工业、经济的壮盛与繁荣,使之了解日本帝国的强大,从而更能够服膺于台湾总督府的控制。此建议不久随获得官方采纳,并于1897年8月邀请蕃薯寮、林杞埔、埔里社及大嵙崁社的头目举行了首次“蕃人内地观光”。[8]
著作
- 长野义虎,1896年,〈台湾岛生蕃地西蕃之探险〉
- 长野义虎,1896年,〈生蕃地探险谭〉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