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教学法(Suzuki method),又称铃木运动,是由日本小提琴家兼教育家铃木镇一(1898-1998)在二十世纪中叶开发与推广的一种音乐教学法及教育哲学。这种教学法旨在营造一种音乐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与学习母语的语言环境相似。铃木先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亦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2月15日) |
背景
铃木教学法是由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一于二十世纪中叶提出的。作为一个技艺精湛的小提琴家,但同时亦是一个苦于学习德语的初学者,铃木先生意识到儿童在学习他们的母语时是非常迅速的。即便是一些成年人认为非常“困难”的方言,五、六岁的孩童们亦可脱口而出。他认为,如果儿童具有能够习得他们的母语的能力,他们也应当具有同样的掌握乐器的能力。铃木在与名古屋大学生物化学教授 Leonor Michaelis 交谈后决定开发教学方法。
铃木率先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如果学习步骤足够小,并且乐器按比例缩小以适合他们的身体,学龄前儿童就可以学习拉小提琴。 他根据自己的自然语言习得理论,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建模,并将其称为“才能教育”(sainō kyōiku)。 铃木相信,如果教育得当,每个孩子都能够取得高水准的音乐成就。 他也明确表示,这种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有“高尚心灵”的孩子[2],而不是培养著名的音乐神童。
历史
铃木镇一根据自然语言习得的过程,针对学龄前的儿童,提出他称为“才能教育”的教育方式。他认为,只要透过正确的教学方法,任何一个儿童都有能力学到高级的音乐技巧。铃木镇一创办“才能教育研究会”(才能教育研究会),在日本广设“铃木教学法音乐教室”(スズキ・メソード音楽教室),推广铃木教学法。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