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汉献帝建安后期[1],分沛国置谯郡,属豫州,治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辖境相当今安徽、河南两省灵璧、蒙城、萧县、五河、鹿邑、永城等县市间地。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进封谯县公曹林为谯王,改谯郡为谯国。黄初五年(224年),降封谯王为县王,复为谯郡[2]。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沛国宋县、陈郡苦县改属谯郡[3]。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封宗室司马逊为谯王,复改为谯国。至此,谯国领七县:谯、城父、酂、山桑、龙亢、蕲、铚[4]。
十六国时期,谯郡(或谯国)先后为后赵(325年-350年)、冉魏(350年-351年)、东晋(351年-359年)、前燕(359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所有。前秦建元六年(370年),分兖州、豫州置南兖州,谯郡改属南兖州。建元二十年(384年),谯郡入东晋,改属徐州,复称谯国[5]。
东晋后期,省并谯、城父、酂、山桑、龙亢、铚六县(豫州谯国、历阳郡境内则置有其同名侨县),梁国宁陵县、陈留国襄邑县改属谯国,新置蒙、魏二侨县,移治蒙县(今安徽省蒙城县西北)。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陈留郡入后秦,后遂在谯国境内侨置陈留郡。义熙七年(411年),分徐州淮北为北徐州[6],谯国改属北徐州,称北谯国。义熙十一年(415年),国除为北谯郡。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年)至二年(420年),北谯郡属刘裕宋国二十郡之一[7]。
刘宋时,北谯郡复称谯郡,还属豫州,陈留郡长垣县改属谯郡。至此,谯郡领六县:蒙、蕲、宁陵、魏、襄邑、长垣。[8]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失豫州淮西地,谯郡入北魏[9]。
北魏改宋之豫州为南豫州,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复为豫州。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分豫州复置南兖州,治谯城,谯郡改属南兖州。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取北魏南兖州,改为谯州,谯郡仍属之。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548年),因侯景之乱取南梁谯州,复为南兖州,谯郡仍属之。至此,谯郡领三县:蒙、蕲、宁陵。
北周改南兖州为亳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亳州为谯郡,治谯县(今安徽省蒙城县西北),领六县:谯、酂、城父、谷阳、山桑、临涣。[10]
魏永平元年(617年),改谯郡为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谯郡,领八县:谯、酂、城父、鹿邑、真源、临涣、永城、蒙城。燕光烈帝圣武元年(756年),复改为亳州。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复改为谯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亳州。[11]
人口
长官
国主
注释及征引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