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姑,又称菜篮姑[1]篮仔姑[2],是广东福建台湾客家人传说中的女性,亦为马来西亚安顺的客家移民流传。人们通常在中秋节时用竹篮作道具,以类似扶乩方式对她问事求卜,安顺的客家人则是在七夕进行。

类似的习俗有使用椅子为道具的椅仔姑,学者认为皆是从使用畚箕为道具的紫姑所演变的厕神[3]

仪式

在广东只限于妇女游戏与观看,中秋节要在屋内没人、看不见的地方,把女人衣服披在有椰子壳的竹篮以代表篮姑,然后两女性盘坐在地用双手拖住竹篮,前面放一矮凳,众女齐唱:“请篮姑,请篮姑,你系佛山人氏女,你系省城人士娘,家婆严令吞金死,丈夫严令早辞阳。”如果灵魂上篮子,便会向矮凳不停叩头,人们就可以向其问事,篮子就会以叩头数回答。[4]

广东梅州的中秋夜,两妇人共捧一菜篮,上覆以衣,另一人边烧纸钱边唱:“菜篮姐,菜篮姑,八月十五请你下来嬲一晡(夜)。你爱来只管来,莫在河唇河喙搅溜苔。灯芯搭桥你爱过,竹叶撑船你爱来。”[1]

福建诏安县的中秋夜,人们用彩纸画眼、鼻、口,贴在菜篮子上,由二个姑娘两边撑住,众人围成一团摆弄,若篮子摆动不已,便说:“篮姑来了。”,便可向其问事。[5]

云霄县同样是中秋节时用一个篮子,里面插上筷子并盖上黑布,称为“观姑仔神”[6]

马来西亚安顺市的广东客家移民,在七夕前一夜祭拜七姐(广东人称织女为七姐),晚上8时至隔日初七凌晨2时,少女会聚在家门前,由两人托著穿过竹篮木棍两端,以广东话念出:“篮姑篮娘,请你出来商量。”如果篮姑来了,钥匙串便会发出声响,竹篮插著的香烟便如有人抽烟一般光亮。问事时,整个竹篮会倾向一方点头3次。问事内容以姻缘居多,若由未婚少女进行、且吃素一天较易达成;若有嫁人的女性站在一起,便难请出,因为篮姑是被家婆刻薄而死,所以不喜以家婆身份出现的妇女。[7]

在台湾鹿港的中秋习俗也有此仪式[2]。作家保真纪录手握提篮的女孩在周遭同伴念咒后,开始不自觉的哭泣,头部摇晃[8]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