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直肠癌(英语:colorectal cancer)又称结直肠癌大肠癌,可简称肠癌,为源自结肠直肠(两者均为大肠的一部分)的癌症[5]。因为细胞不正常的生长,可能侵犯或转移至身体其他部[9]。症状可能包括粪便中带血英语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以及疲倦感[1]

Quick Facts 结肠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又称 ...
结肠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又称大肠癌结直肠癌
Thumb
胃、结肠、直肠,下消化道
症状上腹痛英语upper abdominal pain下消化道出血英语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肠子蠕动方式变化、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常觉得疲累[1]
类型colorectal neoplasm[*]large intestine cancer[*]疾病
病因年龄、生活型态、基因影响[2][3]
风险因素饮食、肥胖症吸烟、缺乏运动[2]
诊断方法利用乙状结肠内视镜检查英语sigmoidoscopy结肠内视镜检查英语colonoscopy时进行的活体组织切片[1]
预防50岁至75岁进行定期检查英语Cancer screening[4]
治疗手术、放射线疗法化学疗法靶向治疗[5]
预后五年存活率65%(USA)[6]
患病率940万人(2015年)[7]
死亡数
  • 83.2万人(2015年)[8]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肿瘤学
ICD-112B91
ICD-10C18、​C20、​C21
OMIM114500
DiseasesDB2975
MedlinePlus000262
eMedicine277496、​281237、​993370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Close

大部分的大肠癌起因为生活习惯及老化,少部分则因为遗传疾病。风险因子包括饮食、肥胖抽烟运动量不足[2][3]。增加罹癌风险的饮食包含红肉加工肉品、以及酒精[2]。其他风险因子包含发炎性肠道疾病(分为克隆氏症溃疡性大肠炎[2])。某些可能造成大肠癌的遗传疾病为家族性结直肠瘜肉综合症遗传性非瘜肉症结直肠癌英语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然而这些遗传性疾病占大肠癌所有病例中的比例不到5%[2][3]。大肠癌通常源自良性肿瘤,然而随时间进展变成恶性肿瘤[2]

肠癌的诊断可借由乙状结肠镜英语Sigmoidoscopy大肠镜检查切片[1]。接着由影像检查查看是否转移[5]。进行大肠癌的筛检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建议50岁以上至75岁规则接受筛检[10]。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可降低罹癌风险[2][11],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目前并不建议常规使用它们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12]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或是合并使用以上疗法。局限在肠壁的大肠癌可能借由手术治愈,然而当癌症已扩散或转移时则不然,此时则以改善生活品质及症状为治疗目标[5]。在美国,五年存活率约65%[6],然而主要取决于病人健康状况与癌症分期,而分期又关系到是否能借由手术移除[1]。整体来说,大肠癌为第三常见癌症,约占10%。在2012年,有140万例新诊断的大肠癌,且造成69.4万人死亡[13]。大肠癌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占全世界总案例数的65%。而在女性较男性少见[2]

原因

75~95%的大肠癌发病人群没有或少见遗传因素[14][1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男性[16]、“脂肪”高摄入量(high intake of fat)、酒精红肉加工肉品肥胖吸烟和缺乏体能锻炼[14][17]。大约10%的病例与缺乏运动有关[18]。饮酒的危害在超过每天一杯后逐步提升[19]

每天喝5杯水和结肠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风险的降低有关[20]

症状及诊断

结肠癌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直到发病中晚期发现为止,许多组织建议定期筛检疾病,目前检查直肠癌的方式是利用粪便潜血筛检和结肠镜检查。其症状有:

  • 改变排便习惯
  • 便血或直肠出血
  • 大便有黏液
  • 感觉排便功能不全

香港中文大学发现,透过检测血液内Mir-92英语Mir-92 microRNA precursor family因子的含量,可检测验血者是否有大肠癌,准确度达90%,而健康人士的错误检测率亦只有30%[来源请求]

Thumb
在电脑断层摄影(CT-SCAN)可以观察到,大肠癌经常经由肛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在肝脏造成极大的伤害,最后严重威胁罹癌病患的生命,结果该病患者被诊断出直肠癌第四期。
Thumb
大肠腺瘤型瘜肉
Thumb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wo example colorectal tumors

分期

医学界对癌症进行分期(分级)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以及预测病人的预后,对结肠癌分期也是一样。分期大致有3大方法:

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AJCC)大肠癌的分期法

  • 0期:原位癌,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 I 期:肿瘤侵犯到黏膜下层或肌肉层,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 II 期:肿瘤侵犯穿透肌肉层至浆膜层或无腹膜覆盖之大肠及直肠周围组织,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 III 期:肿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但没有远处转移。
  • IV 期:肿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和远处转移。

Dukes分期法

于1932年,由病理学家Cuthbert Dukes英语Cuthbert Dukes所提出,以英文字母ABCD分别取代以罗马数字I至IV来代表第一至第四期。

  • A期是表示癌症局限在肠道本身。
  • B期表示侵犯至肠道外的脂肪组织﹐未有其它转移。
  • C期表示有了淋巴结转移,且不论肿瘤是否以穿出肠道。
  • D则代表有了远处器官转移。

Astler-Coller分期法

于1954年提出,根据Dukes分期法将B、C两期再作进一步细分。

  • B1指肿瘤局限于固有层肌肉内侧。
  • B2是指肿瘤侵犯至肠壁周边的脂肪组织。
  • C1是有了淋巴结转移,旦未侵犯肠壁外的脂肪组织。
  • C2则是肿瘤有淋巴转移而且合并侵犯到周边的脂肪组织。

定期筛检

台湾

Thumb
大肠镜检查时发现“腺瘤性息肉”,医生准备将其电烧摘除
  • 根据癌症登记年度统计显示,大肠癌发生人数于2006年首次超越肝癌,成为发生人数为最多的癌症,同年度已增至10,248人[23]。其死亡人数自84年2,469人急昇到96年的4,470人,“标准化死亡率”上升17%。
  • 台北荣民总医院结肠直肠外科主任林桢国剖析大肠的各部位癌症发生率指出,大肠癌多发生在50至70岁,而自肓肠开始,其上方的升结肠罹癌率为15至20%,横结肠经脾弯后是降结肠,降结肠罹癌率是8至10%,接着乙状结肠占20至25%,最后是直肠约占40%左右。
  • 台中荣民总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王辉明表示,常吃红肉与烧烤且有家族史之40岁以上民众,需定期至医院进行粪便潜血筛检英语Fecal occult blood,可降低20~30%大肠癌死亡率。但是,50至69岁以上的,得每2年作1次“大肠癌筛检”。
  • 国健署2014年资料显示,癌症已蝉联多年 台湾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肠癌窜升最为快速,发生人数最多,每年约发生14,000人,死亡率也逐年升高,每年超过5,000人死亡,男女分别位居十大癌症发生率之第3与第2名,可见风险极高[24]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