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肛门

肛门(anus,anal orifice[1])是消化道(肠道)向外端的外部开口,即与口腔相对的一端,其功能是利于排出消化后的残余废物或废气[2]。肛门又被民间称“屁眼”、“粪口”等等。

Thumb
母狗的肛门照片
Thumb
图示人类直肠、肛管、肛门

肛门存在于哺乳类无脊椎类和大多数鱼类[3][4],在兽亚纲动物是直肠延伸至体外的开口,是粪便排遗和消化系统废气(屁)的出口。

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的排泄和排遗共用一个泄殖腔,由于它们的肛门与排泄相关,有时也被归类到排泄系统英语Excretory system的一部分。

在人体,肛门位于臀部正中线与两侧坐骨结节连线的交叉点上,会阴体尾骨之间。平时紧闭呈一纵裂,排便时张开呈圆形[5]肛周(perianus)即肛门或肛管周围,有内、外括约肌,以控制肛门的开张和关闭,另有肛提肌,是托起盆底、协助排便和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6][7]

结构

肛门的主体部分是由肛门内、外括约肌组成的括约肌复合体[8]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是直肠环肌层的延续,属平滑肌,呈珠白色,其上界与肛管直肠肌环平面齐平,下达括约肌间沟。

肛门内括约肌的肌束呈椭圆形,并呈叠瓦状排列,上部纤维斜向内下,中部逐渐呈水平,下部部分纤维略斜向上。

肛门内括约肌的下端最肥厚,形成一条清楚的环状游离缘,有联合纵肌的弹性纤维环绕。[9]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是肛管的最外层肌肉,属横纹肌,受体神经支配,可大致分为浅层和深层。

浅层为椭圆形肌束,围绕肛管两侧,一端止于尾骨尖,另一端止于肛门前侧会阴部的会阴浅横肌。

深层为环形肌束,围绕肛管一周,两端分别止于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9]

功能

肛门闭合

平时肛门的内、外括约肌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等内容物流出,并维持 肛门闭合依靠内括约肌的收缩维持,而在产生便意感时,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排便,则通过外括约肌的收缩来闭合肛门。[10]

相对于内括约肌,外括约肌容易疲劳,维持收缩状态的时间一般为55秒左右。[11]

协助排便

直肠内充满粪便时,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大脑产生排便反射,使直肠产生蠕动,从而推动粪便向肛门的方向移动,此时内、外括约肌开始松弛,肛门张开一个小口。[10]

在粪便前端对括约肌的持续刺激下,肛门的开口也逐渐增大;当开口达到最大时,外观呈圆形,直径为2~3厘米,粪便得以通过开口排出。

一段粪便排出体外后,外括约肌收缩,肛门重新闭合,直到下一段粪便到来为止。不过外括约肌也可能会过早收缩,将尚未完全排出的粪便夹断。[11]

人类文化

肛门被大部分人视为隐秘部位,其影像被许多国家视为色情影像,需要经过马赛克处理。

在医学上,肛温检查[12]误称英语misnomer,实际测量的是直肠体温。肛门也是一种用于检查的部位,例如用于蛲虫诊断。另外,肛门也能投以肛门塞剂如治疗便秘等[13]

肛门是生殖器附近的性敏感部位,被部分人群用以进行肛交

人类可以将物品从肛门塞入以运送物品,通常用于走私金钱、毒品或其他违禁品。清朝末年大内银库库兵经常用肛门夹带白银[14]。现代贩毒集团亦有采用肛门藏毒的方式远距离贩运毒品,以此用来逃避毒品夹带的检查[15]

中文别称

肛门在中文里又称“魄门”、“谷道”、“后门”、“屁眼”[16]、“腚眼”、“屎眼”、“粪口”、“尻洞”、“尻穴”等。

菊花

将肛门俚称为菊花,是受肛门外括约肌外观影响,肛门外观有放射状横纹,看起来像开放的菊花,故名。这种称呼广泛用于网络中,主要是调侃、戏谑的用法。

这一用法,不仅仅流行于普通网民,主流媒体也有使用,如对英国猎奇食物edible anus(直译:可食的肛门)的报道中就将其翻译成了“可食菊花”[17]

起源已不可考,但日本众道(日本古代一种男同性恋形式)若道等男同性恋盛行之时曾有人撰文《菊花之恋》(或《菊花之约》,上田秋成在1776年刊行),此用法经由台湾变异后传至大中华地区,可能是词语来源。目前还知日语中,菊门(きくもん)是肛门的俗称,日本漫画家臼井仪人的作品《蜡笔小新》、《妙不可言》在台湾出版时,已将肛门翻译成菊花。[来源请求]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