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道是日本男同性恋关系或武士关系的一部分。“众道”一词是“若众道”(わかしゅどう)的缩写,别名“若道”(じゃくどう、にゃくどう)或“若色”(じゃくしょく)。
众道这种关系是在江户时代进入到武士社会。
概况
在日本,男同性恋关系最早是在平安时代的贵族之间和僧侣之间盛行。而到了日本中世的室町时代,武士阶层也开始流行起男同性恋关系。[1] 有趣的是,武士之间的男同性恋关系渐渐与其“主从关系”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众道”这个词语何时被确立下来并不可考,但是承应二年(1653年)江户幕府颁布了《市廛商估并文武市籍寄名者令条(游女并隠卖女)》中,日本幕府第一次在法令上对“众道”这个身份进行了确认。[2] 而在江户时代之前,这种武士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用“男色”称呼。
1716年成书的《叶隐》对武士道之中的男同性恋关系进行了阐释,“一生之中只有一人值得相互思念”,“始乱终弃简直大逆不道”,“先相知五年再确定是否值得相恋”。然后,如果对方风流成性不值得信任的话,或是没有共同价值目的的两人应该果断分手。勉强下去只会让两人纷争不休,“一刀两断”方是上策。在《叶隐》中,众道关系应该是值得自己为对方付出性命的。
萌芽时期
武士之间流行的男同性关系和之前在贵族社会流行的美少年癖好是不同的,由于女性禁止进入战场,因此武将需要其他男性服侍,而这些人一般年轻貌美被称为“小姓”。这便是武士阶层里男同性恋关系的开始。不过在很多时候,“小姓”有时候会取代“女性”被当作满足性需求的替代[来源请求]。
根据岩田准一所编写的《本朝男色考 男色文献书志》指出,武士阶层的男同性恋关系早在战国时代就存在了,而日本的贵族政治向武士政治转变的时期也在同时期的镰仓时代。岩田表示,“原本属于僧侣之间的这种男同性恋关系在武士看来是一种奇观”。
白仓敬彦在其著作《江戸的男色》中认为,将军的小姓制度是在室町时代得以确认。能乐的创始人世阿弥就是足利义满的娈童之一,将军的宠爱使他得到庇护,而他奉献出他的男色就是回报之一。
氏家干人在他的书《武士道とエロス》甚至还提到了“男色与战术的关系”。在《新编会津风土记》第74卷“土人ノ口碑”中提到,文明十一年(1479年),芦名氏利用男色收集情报,一举在高田城战役中获胜。同时男色也被认为是武士出人头地的策略之一,或是有加强军队团结的作用。[2]
兴盛时期及衰落
到了江户时代,随着日本的政治和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男色的作用几乎全部丧失了。根据描写战国时代末期(大约安土桃山时代)到平安时代中期男色关系的《叶隐》指出,男色即便到了江户时代依旧是流行的,只不过从前君臣一般的上下关系没有了,却而代之的则是念者(年长者)与若众(年少者)这样的关系。“念者”会为“若众”提供武士道方面的成长指导,换取若众的色情服务。根据《叶隐》记载,念者与若众之间当是一对一的关系,然而这并不妨碍两者自行寻找女色。若众成年后,关系即告停止,两者之后也可自行寻找新的若众。当然,若众必然是年轻清秀的美少年。[2] 而此前提到了属于武士之间的暧昧关系“众道”正式在江户时代开始流行起来。
但是在江户时代早期,日本诸藩对家臣之间的众道关系的严控是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姬路藩藩主池田光政(1609年-1682年)更是严禁家中有任何众道关系,违反者将被永久的驱逐。[3] 到了江户时代中期,随着对君主的忠诚度要远远重要于众道关系后,同时伴随着争夺美少年的各种争风吃醋的争斗事件,导致众道关系被视为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安永四年(1775年),米泽藩的藩主上杉治宪颁布了针对众道关系更为严格的法令,宣布可以对众道关系采取死刑。到了幕府时代末期,包括萨摩藩等在内的一度盛行众道关系的藩也开始对众道关系进行取缔。[1]
相关用语
- 念此(ねんごろ)——订立男同性恋关系的誓言。
- 念者(ねんじゃ)——众道关系中的年长者。
- 若众(わかしゅ、わかしゅう)——众道关系中的年少者。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相关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