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镇 (台湾)
臺灣宜蘭縣的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罗东镇 Luodong Township 旧称:老懂(日语:罗东街/らとうがい Ratō gai) | |
---|---|
镇 | |
![]() | |
罗东镇官方图章 罗东镇徽 | |
坐标:24°40′36″N 121°46′01″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省 | 台湾省 |
上级区划 | 宜兰县 |
下级区划 | 23里537邻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罗东镇公所 (立法机关:罗东镇民代表会) |
• 镇长 | 吴秋龄(罗东镇镇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11.3448 平方公里(4.3803 平方英里) |
海拔 | 7 米(23 英尺) |
人口(2025年3月)(28,610[1][2]户) | |
• 总计 | 69,558[1][2]人 |
• 排名 | 宜兰县的第2位 |
• 密度 | 6,131人/平方公里(15,880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265 |
户政资料代码 | 10002020 |
毗邻 | 五结乡、三星乡、冬山乡 |
网站 | http://www.lotong.gov.tw/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9月20日) |
罗东镇,旧称“老懂”,位于台湾宜兰县中部,兰阳平原南部,为宜兰县溪南地区的中心城镇。全境面积约为11.3448平方公里,人口约有7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有6,100多人,是全台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镇,也是台湾本岛面积最小的县辖行政区(乡、镇、县辖市)。
清代末期,清廷先后将叭哩沙抚垦局设立于三星、罗东两地,进入日治时期后,总督府在罗东设置官署及附属机构,并将罗东定为物资输送的转接口,加上其后太平山森林的开发,造就罗东木材工业的兴盛,并带动商业的繁荣。1970年代后,随着森林的减产,太平山开始限制伐木,致使木材工业发展趋缓,但由于罗东镇地处宜兰、苏澳之间的交通孔道位置,加上2006年以后国道五号的开通,因此商业仍然蓬勃发展[3],且随都市发展,当地人口逐渐外溢到五结(四结、福兴等村)、冬山(群英、清沟、永美等村)等地,若结合卫星城市则人口约达12万人之众。此外,木材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罗东镇的最大特色,而在罗东市区中心的中山公园,至今仍然展示有当初林业使用的火车头,及首任街长陈纯精之铜像。
历史

“罗东”这个地名缘起于当地有石头貌似猴子且原住民噶玛兰族将“猴子”(rutung)称为“老懂”,及后清代汉人开垦兰阳平原,因而沿用其名,称此地为“罗东”,部分说法为罗东曾有树林聚集大批猴子,实为误传。
汉人迁入罗东始于清代嘉庆9年(1804年),来自中台湾地区的巴宰族的头目贤文和茅格,率领了一千多名移民,攀越中央山脉来到罗东地区,建立了阿里史和阿束社部落。嘉庆17年(1812年)清廷在罗东设司巡检,首任巡兼是范邦干,他于该年农八月初九日到任。
及后两年,河洛人的移垦团正式进入罗东的十六份(即现今的罗庄里、南昌里)、北成(即现今的北成里、北投巷)及歪仔歪(即现今的仁爱里),但平埔族和汉人都经历了不少冲突。
战后1945年12月11日,罗东街改为“罗东镇”,属台北县罗东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宜兰、罗东、苏澳三区与宜兰市由台北县独立出来,新设为宜兰县,罗东镇改隶宜兰县,下分24个里[4]:117[注 1]。之后境内里数历经四次变更[注 2],至2006年起,罗东镇的行政区划调整为23个里[6]。
地理
罗东镇位于宜兰县中心位置,兰阳平原的中央,东北与五结乡为临,西与南边相临冬山乡,西北端接三星乡,全镇土地面积有11.3448平方公里,是宜兰县面积最小的行政区[7]:48。整体地形呈现平坦开阔,海拔高度介于4至13米之间,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7]:52。
兰阳溪发源于中央山脉,干流长达73.06公里,流域面积978.63平方公里,其主流由雪山山脉与中央山脉间所形成的溪谷,流向东北并横贯兰阳平原,进入兰阳平原前有逸久溪、马当溪、米磨登溪等多条支流,进入兰阳平原后则有安农溪与小南澳溪等支流会合,最后于海口处与冬山河汇流后出海[7]:55。
罗东镇地处兰阳平原中心,该平原北、西、南等三面环山,仅东面临海,冬季之12、1月份时因大陆冷气团由北方或东北方灌入平原地带,故该镇在冬季时常有摄氏10度以下的低温[7]:65,境内温度由西南至东北递增,罗东镇全年各月份中以1、2月份的摄氏16.1度最冷,以7月份的摄氏29.9度最热[7]:62。罗东镇年平均降雨量约在2,500至3,500毫米间,雨量丰沛,一年各月雨源分别为5至6月的梅雨、7至8月的台风、9月中旬至11月的东北季风以及台风环流、12月至4月的东北季风,整体干季情况较不明显[7]:66。
年份 | 人口 | ±% |
---|---|---|
1951 | 27,897 | — |
1956 | 34,073 | +22.1% |
1961 | 39,492 | +15.9% |
1966 | 44,885 | +13.7% |
1971 | 52,179 | +16.3% |
1976 | 57,163 | +9.6% |
1981 | 58,086 | +1.6% |
1986 | 62,919 | +8.3% |
1991 | 65,456 | +4.0% |
1996 | 67,569 | +3.2% |
2001 | 70,258 | +4.0% |
2006 | 74,018 | +5.4% |
2011 | 72,860 | −1.6% |
2016 | 72,485 | −0.5% |
2021 | 70,732 | −2.4% |
来源:
|
根据宜兰县政府民政处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罗东镇户数计有27,674户,人口计有69,63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6,167人,以人口数而言是宜兰县仅次于宜兰市的第二大行政区,人口密度则居全县最高,且为全台人口密度最高的县辖行政区[2],其中男性人数为32,802人,女性人数为36,836人,性别比约为89.05,是台湾性别比最低的镇[2]。罗东市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更高达一万多人,但由于该镇人口未达10万人,未符合改制为县辖市的标准,因此至今仍为镇。镇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国华里与仁和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5,513人与1,155人,其中国华里也是宜兰县人口最多的里,在全县所有村里中则排行第三大(仅次于员山乡员山村、冬山乡顺安村)[1]。
罗东镇人口在2007年7月达到最巅峰,计有74,281人,其后有转为逐年减少的趋势。在年龄构成方面,2024年底罗东镇人口中,0至14岁人口占比约14.97%,15至64岁人口占比约65.23%,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19.81%,是宜兰县青壮年人口占比最低的行政区[2]。
政治
届次 | 姓名 | 党籍 | 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备注 |
1 | 蓝文炳(1908-1963) | 1951年8月 | 1953年8月 | 民选首任 | |
2 | 林登庸 | 1953年8月 | 1956年8月 | ||
3 | 林洪焰(1912-) | 1956年8月 | 1960年2月28日 | ||
4 | 1960年3月1日 | 1964年3月1日 | |||
5 | 吴木枝(1917-1997) | 1964年3月1日 | 1968年3月1日 | ||
6 | 1968年3月1日 | 1973年3月31日 | |||
7 | 陈圳乡 | 1973年4月1日 | 1977年12月30日 | ||
8 | 1977年12月30日 | 1982年3月1日 | |||
9 | 黄义联(1934-) | ![]() |
1982年3月1日 | 1986年3月1日 | |
10 | ![]() |
1986年3月1日 | 1990年3月1日 | ||
11 | 陈国贤(1957-) | ![]() |
1990年3月1日 | 1994年3月1日 | |
12 | 游荣华(1935-2015) | ![]() |
1994年3月1日 | 1998年3月1日 | |
13 | ![]() |
1998年3月1日 | 2002年3月1日 | ||
14 | 林聪贤 | ![]() |
2002年3月1日 | 2006年3月1日 | |
15 | ![]() |
2006年3月1日 | 2009年12月20日 | 转任宜兰县县长 | |
赖锡禄 | 2009年12月20日 | 2010年3月1日 | 代理 | ||
16 | 林姿妙 | ![]() |
2010年3月1日 | 2014年12月25日 | 首位女性镇长 |
17 | ![]() |
2014年12月25日 | 2018年12月25日 | 任满后担任宜兰县县长 | |
18 | 吴秋龄 | ![]() |
2018年12月25日 | 2022年12月25日 | |
19 | ![]() |
2022年12月25日 | 现任 |
罗东镇公所是罗东镇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镇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罗东镇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宜兰县政府。镇长由全体镇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罗东镇公所并置镇政会议,为镇政最高决策机构,在镇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7个附属机关[10]。
罗东镇民代表会是罗东镇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罗东镇全体镇民立法和监察镇政。镇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罗东镇民代表会共有13位镇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2席镇民代表、第二选区2席镇民代表、第三选区4席镇民代表、第四选区5席镇民代表[11],主席、副主席由13位镇民代表互选产生[12][13]。
现今罗东镇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罗东街属台北州宜兰郡[4]:220-221。罗东街辖罗东、十八埒、十六份、阿里史、竹林、北成、歪仔歪、月眉、打那岸等9个大字[14]。1945年,改为“罗东镇”,属台北县罗东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罗东镇改隶新成立的宜兰县[15]:226。
罗东镇共辖23个里[16],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4]:118[5]:
次分区 | 里名 | ||||||
---|---|---|---|---|---|---|---|
东区 | 开明里 | 大新里 | 东安里 | 新群里 | |||
南区 | 罗庄里 | 南昌里 | 南豪里 | 成功里 | 仁德里 | 仁和里 | |
西区 | 中山里 | 汉民里 | 西安里 | 维扬里 | 北成里 | 国华里 | |
北区 | 贤文里 | 集祥里 | 公正里 | 信义里 | 树林里 | 竹林里 | 仁爱里 |
- 次分区

- 市区:公正路、中正路、中山路三段以及兴东路所围成的区域为罗东商业中心。罗东夜市亦位于此区块内。
- 南门区:罗东南区,中正南路靠罗东圣母医院、罗东博爱医院、罗东国小、南门市场一带称之。为老商业区。
- 北成区:罗东西锤,环镇道路之外。主要为住宅区,学区邻近罗东高商、罗东高中及国华国中、北成国小,并有环境优美的罗东运动公园于区内。
- 后站区:罗东车站以东的区域称之。原罗东的开发皆集中于铁路以西,铁路以东的后站却多半是乡野景色,罗东车站后站规划以及光荣路开通后,吸引不少建案。目前已成为罗东大厦型住宅区的集中地。
- 罗庄区:罗庄社区位处于罗东镇东南方,以罗庄里行政区域为主,旧称“十六份”。若以环镇道路区隔大致上可分成二大区块,环镇道路以东属旧社区,以西则属人口密集新社区。
- 竹林区:罗东北半部。环镇道路以北,沿复兴路的一大片区域称之,因城市规划法未能开发,多田野风光。此区学区有竹林国小,以歪仔歪桥连接三星乡,中兴路连接台9线公路及国道五号罗东交流道。
体育
教育
- 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罗东分部,108年起招收二年制专科资讯管理科)
- 宜兰县罗东镇罗东国民小学
- 宜兰县罗东镇北成国民小学
- 宜兰县罗东镇公正国民小学
- 宜兰县罗东镇竹林国民小学
- 宜兰县罗东镇成功国民小学
- 李科永纪念图书馆(总馆)
- 南豪分馆
- 仁爱分馆
- 儿童美语图书馆
医疗
交通
- 罗东森林铁路(1979年结束营运)
- 罗东车站 - 竹林车站

搭公车到三星乡必须从罗东转运站搭乘1792,1793,1794(含A),1796,1798公车。
- 首都客运(首都之星)
- 国光客运
- 葛玛兰客运
- 1915A 罗东转运站-宜兰转运站-礁溪转运站-
国道五号-
国道三号-环东大道-台北转运站-万华车站-板桥转运站
(经环东大道全程车-无停靠科技大楼站) - 1915B 罗东转运站-宜兰转运站-礁溪转运站-
国道五号-
台3甲线-科技大楼站-台北转运站-万华车站-板桥转运站 (全程车)
- 1915C 罗东转运站-宜兰转运站-礁溪转运站-
国道五号-石碇(升高坑路口)-深坑(枫子林路口)-
台3甲线-科技大楼站-台北转运站-万华车站-板桥转运站 (经
市道106乙线文山路全程车)
- 1917A 罗东转运站-
国道五号-
国道三号-
台3甲线-科技大楼站-台北转运站-万华车站-板桥转运站 (直达车)
- 1917B 罗东转运站-
国道五号-
国道三号-环东大道-台北转运站-万华车站-板桥转运站 (经环东大道全程车-无停靠科技大楼站)
- 1915A 罗东转运站-宜兰转运站-礁溪转运站-
- 首都客运
- 241 罗东转运站-苏澳新站
- 281 罗东转运站-仁山植物园(全程车)
- 281 罗东转运站-罗东高工(区间车)
- 国光客运
- 1764 罗东-梨山
- 葛玛兰客运
- 243 罗东转运站-
国道五号-苏澳转运站
- 621 锦草上溪埔-罗东后火车站-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 243 罗东转运站-
- 国光客运与葛玛兰客运联营:
- 国光客运
- 红1 外澳-罗东转运站
- 红2 宜兰转运站-南方澳
- 绿25 罗东转运站-梅花湖
- 1745 宜兰-罗东-南山村
- 1750 宜兰-太平山(例假日行驶)
- 1766 南方澳-乌石港(平日行驶)
- 1767 南方澳-乌石港(经罗东高中)
- 1791 罗东-南方澳(经清水)
- 1792 罗东-天送埤(经三星)
- 1793 罗东-牛斗(经天送埤)
- 1794 罗东-三星(经大洲、耕莘专校、红柴林营区)
- 1795 罗东-寒溪(经国华国中、广兴)
- 1796 罗东-松罗(经天送埤)
- 1797 罗东-岳明新村(经清水)
- 1798 智脑-罗东(经乐水村)
- 国光客运与罗东镇公所联营
- 罗1 忠孝新村-孩子王大楼
- 罗2 罗东转运站 - 罗东转运站
- 罗3 忠孝新村 - 荷兰村
- 冬山乡公所
- 冬1 国圣庙 - 罗东车站
- 冬2 慈惠堂 - 医院
- 三星乡公所
- 三1 三星乡公所 - 罗东中山公园
- 三2 三星乡公所 - 罗东中山公园(经牛斗车站)
- 五结乡公所
- 五1 成兴活动中心 - 罗东转运站
- 五2 庆兴庙 - 罗东转运站
罗东市区以南北向的中正路与东西向的中山路为主要骨干及联外道路。外部以环镇道路环绕市区,市区内则以南北向的兴东路,以及自罗东火车站前延伸出去的公正路为主要道路。
南北向中正路衔接台九线,包含中正北路 - 中正路 - 中正南路。北向通往五结乡的四结地区,经兰阳大桥进入宜兰市。往南则可通往冬山乡市区及苏澳镇。中正路早期为省道的一部分,在环镇道路纯精路段开通之前,南来北往的车辆都必须行驶中正路穿过罗东市区。
东西向中山路为台7丙线的一部分,西向通往冬山乡的广兴地区,经广兴大桥进入三星乡。东向进入五结乡,除可衔接国道五号罗东交流道外,还可通往著名旅游景点冬山河亲水公园,直至利泽地区海边。中山路三段穿越市区罗东市区,为开发较早的街道之一,狭窄二线道加上通过知名的罗东夜市,相当容易堵塞。
环镇道路为一不标准的椭圆形,南段由冬山路五段及光荣路构成。南盟路口至光荣陆桥东端属冬山乡领地。西段的纯精路约于80年代后半开通,东段的光荣路则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开通,皆为六线道的宽敞大路,用以疏导市区老旧道路的穿越性车流,北段的光荣北路及纯精北路与东段一同,皆为宽敞的六线道,在礼运路口及中正北路口这段区间为五结乡的领地。
旅游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