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德语: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性热情、感情丰沛,富有民主主义思想。夫人克拉拉是著名钢琴家[1]。作曲家勃拉姆斯曾受其提携。

事实速览 舒曼 Robert Schumann, 出生 ...
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50年舒曼的银版摄影
出生(1810-06-08)1810年6月8日
萨克森王国茨维考
逝世1856年7月29日(1856岁—07—29)(46岁)
 普鲁士王国莱茵省波恩
国籍 德意志邦联
知名作品四部交响曲(包括第一“春天”英语Symphony No. 1 (Schumann)第三“莱茵”),钢琴协奏曲英语Piano Concerto (Schumann)大提琴协奏曲英语Cello Concerto (Schumann),戏剧配乐《曼弗雷德》,钢琴《童年情景》《狂欢节英语Carnaval (Schumann)》《克莱斯勒偶记英语Kreisleriana》,声乐套曲《桃金娘》《诗人之恋英语Dichterliebe》《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英语Frauen-Liebe und Leben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曲,管弦乐,室内乐,合唱
签名
关闭

生平

1810年舒曼出生在德国萨克森的小镇茨维考,他的父亲开着一家书店兼营出版。童年的舒曼最大兴趣是文学而不是音乐,并且热衷于写作小说散文。偶尔也从事一些音乐活动,12岁的时候舒曼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管弦乐队。之后出于对文学的热情,又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并开始写作关于艺术诗歌的论文。

青年时期的舒曼被青春期的苦恼折磨着,他的父亲积极的引导他向音乐方面发展,然而舒曼的母亲希望儿子能学习法律,以便将来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1828年舒曼中学毕业,这时他的父亲也去世了,他如母亲的愿望,去了莱比锡学习法律,第二年又到海德堡继续学习。

1830年舒曼在海德堡附近的法兰克福听了一场帕格尼尼的演奏会,从此立志要成为一名钢琴家。这一年圣诞节舒曼回到莱比锡全心投入成为钢琴家的练习中,这时他已经20岁了。因为起步晚,舒曼强迫自己高强度长时间的练习,据说他还发明了一种机械来锻炼手指的肌肉。这种错误的练习法使他右手的无名指完全麻痹,成为音乐家的唯一希望只有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了。然而舒曼并没有放弃钢琴,钢琴的创作始终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

1833年,他23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杰作,同一主题和12个变奏的《交响练习曲英语Symphonic Studies (Schumann)》(作品13),之后是1834年至1835年间创作的《狂欢节英语Carnaval (Schumann)》(作品9),是一部由21个乐章组成的钢琴杰作,也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834年舒曼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并用弗罗列斯坦(Florestan)和尤斯比乌斯(Eusebius)作为自己的笔名,经由此两人不同且性质互补的观点,体现了舒曼本人的思辨统一。

1836年,舒曼26岁时,仍然没有停止学习钢琴,这时在维克教授处学习的舒曼结识了教授的女儿克拉拉,但彼此的爱慕遭到维克教授一家人的反对。经过他不懈努力,1840年终于在莱比锡郊区的小镇舍讷费尔德德语Gedächtniskirche Schönefeld(Schönefeld)与克拉拉结婚。两人育有八名子女,但多数夭折。

1843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年赴德累斯顿任合唱团领队。1850年舒曼搬到杜塞尔多夫,担任乐队指挥。

1854年曾一度投莱茵河自杀,幸被船夫救起。之后他被送入波恩一家精神病院,期间克拉拉一直照顾他。1856年舒曼因晚期梅毒感染死于波恩。舒曼和克拉拉的墓地均在波恩。

作品节录

钢琴独奏作品

《阿贝格变奏曲》,《蝴蝶》,《间奏曲集》,《大卫同盟舞曲》,《B小调快板》,《托卡塔》,《狂欢节》,《交响练习曲》,《第一奏鸣曲》,《第二奏鸣曲》,《第三奏鸣曲》,《幻想曲》,《童年即景》等[a]

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作品41),D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63),F大调钢琴三重奏(作品80),降E大调钢琴四重奏(作品47),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作品44)等

交响曲
更多信息 作品, 调性 ...
作品 调性 作品号 创作时间 谱例
"茨维考" G小调 WoO 29 1832年-1833年
(未完成)
第1号交响曲《春》 B大调 Op. 38 1841年 Thumb
第2号交响曲 C大调 Op. 61 1846年 Thumb
第3号交响曲《莱茵》 E大调 Op. 97 1850年 Thumb
第4号交响曲 D小调 Op. 120 1841年
1851年修订
Thumb
关闭
协奏曲

A小调钢琴协奏曲(作品54),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Woo 23),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等

艺术歌曲

《桃金娘》、《女人的爱与生命》以及其他乐队和合唱作品(如《曼弗雷德序曲》,《茨冈》)

歌剧

《格诺费娃》

他另有为数众多的乐评创作,主要刊载于由他创办并一人分饰三个不同立场的评论人员的《新音乐报》。

衍生作品

  • 1944年,德国拍摄过一部舒曼传记片。
  • 1947年,美国好莱坞拍摄影片《Song of Love》,描写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凯瑟琳·赫本扮演克拉拉·舒曼。舒曼《童年即景》组曲中的《梦幻曲》被用作影片的主题歌。
  • 2008年,电影《琴恋克拉拉英语Geliebte Clara》描写舒曼、克拉拉以及勃拉姆斯的三角恋情。

乐器

罗伯特·舒曼最为人熟知的乐器之一是康拉德·格拉夫(Conrad Graf)的三角钢琴——这是格拉夫在1839年罗伯特和克拉拉结婚时所送的贺礼。[2] 这架钢琴曾放于舒曼在杜塞尔多夫的工作室中,后来克拉拉·舒曼将其送给了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辗转了几个地方后,这架钢琴被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接收,现陈列于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中。[3]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