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23师团是在1938年4月4日于熊本市组建的三团制师级单位,成立原因是由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白热化,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需要军队维持治安。因此日本政府在1938年允许军方增设15、17、21、22、23这五个师级单位,总编制人数大约在1万5千人前后。
虽然本单位是因应大陆战场而成立,但是因为海拉尔(现在内蒙古的一部分)骑兵旅的驻军先调往中国战场,23师团便顶替该部队任务职缺,整训完成后派遣至满洲国的北部边境担负国境守备。结果是1939年5至9月时,该部队成为诺门罕战役中对抗苏联红军的主力。
23师团最初听命关东军指令,将部队所辖之侦搜团派遣至前线(指挥官为搜索团长东八百蔵中校,简称“东支队”);东支队抵达时并没有遇上苏联红军,但撤退时接获苏军再度南下边界的讯息,与随后投入战场的第64步兵联队(联队长:山县武光上校)组成“山县支队”参战,结果山县支队溃败,东中校战死。
眼见状况不对,关东军将战车第3联队、战车第4联队,23师团主力部队通通北调。抵达战场后两个战车团、23师团与64联队残余部队合组,由安冈正臣中将率领(安冈支队),再度对苏军发动攻势,结果仍是致命性的惨败,师团参谋长大内孜上校战死。为因应战局升高,关东军在1939年8月4日成立第六军,并将23师团纳入下辖部队。
在日军攻势屡屡受挫后,集结足够战力的苏军对日军发动反击,位于攻势矛头的23师团再度狠狠地被苏联辗碎。根据记载,第71步兵联队队长森田彻上校8月26日战死、第13野炮联队队长伊势高秀上校,第64步兵联队长山县武光上校同于8月29日战死、第71步兵联队代理队长东宗治中校8月30日战死、第71步兵联队长酒井美喜雄上校9月15日战死,23步兵团团长小林恒一少将重伤,代理师团冈参谋长冈本徳三精神失常。基本上师下辖的主要部队主官都已死伤殆尽。没战死的师团搜索队队长井置荣一中校该战役后自杀,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被解职召回日本,编入预备役后在1940年10月病故。
日军统计后,23师团在诺门罕一役死伤11,958人,近乎该师编制的8成。这个部队后来被称为“悲剧的小松原兵团”。
诺门罕一役后,23师团重组。并强化战力改组成机械化步兵师,与第8边防队共同负担满州国境的防守任务。1944年时,太平洋战线惨败,第23师团要求南调增援。原本预定调至台湾,随后因菲律宾战况恶化被紧急转调至当地强化防务。为了方便运输师团编制与应付运输损失,再度变更回普通之三团制步兵师,部分重装备人员留用给第8边防队,此边防队而后扩充成第119师团。
但是,随着在太平洋战争中于菲律宾对抗美国的形势越来越不利,第23师团于1945年1月被调往吕宋,被配属在第14方面军。它到达的时候正是参加对抗美军的仁牙茵湾战役。在这场战役及在随后直至1945年3月由美国和菲律宾武装部队进行的吕宋岛战役中,第23师团在战斗中损失了24,508人,实际上这数字几乎是编制的2倍,该部队在菲律宾有自行征补当地人民作战。最后返国时,23师团只剩5,128人,但在菲律宾战场它总共兵力曾达到29,636人。第23师团在吕宋岛战役结束后,实际上已经永不复存在。[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