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空军救护队(Air Rescue Group),是中华民国空军的救护部队,通称海鸥部队。编制原属国防部参谋本部,也曾直属空军总司令部,但因作战指挥、后勤补给问题而最终编配在空军第四战术战斗机联队(原空军第四五五战术战斗机联队),驻地在空军嘉义基地

Thumb
空军救护队EC 225直升机

1942年,盟军开始执行对欧陆的空中战略作战,从英国出击欧陆的飞机遭遇纳粹德国空军和其地面火炮的危害极大,空勤组员牺牲很多,而他们获得的作战经验与每次任务情资非常宝贵,所以英军及时成立了专门组织,抢救迫降或跳伞的人员。空军救护队就是执行上述任务的单位,任务原本只针对飞行员的搜救;蒋经国担任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主任委员时,请求协助救援登山遇难的学生后,任务范围才慢慢扩展至民间搜救。

历史沿革

1950年6月成立空军第十大队直升机分队,1954年7月奉令扩大整编为救护中队,1983年8月奉令更改番号为空军救护队。历年来使用机型有C-47运输机、PBY-5A、HU-16等水陆两用机及H-5、H-13、H-19、HH-1H等直升机。首任队长为赵崧严,第一位殉职飞官是杨少华(约在1961年10月奉令送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公文任务中误触高压电线失事) 。救护中队队部的大楼,依空军部队学校所属大楼都以烈士命名的传统,取名“少华大楼”以纪念杨少华。

军备

队徽

空军救护队队徽以海鸥与救生圈为主体。传说中,海上遇难者看到海鸥,心中即燃起一线生机,这意味着陆地已经不远而生命有救了。黄色救生圈,代表部队任务系以救人于苦难危溺之际;内圈天空,象征海鸥翱翔于天际,适时提供从天而降之喜讯;波澜汹涌之海浪,意味着无畏地障艰险与恶劣环境,喜从天降绝处逢生,代表着空军救护队灵魂深处之精神。原本红色飘带上镶有“AIR RESCUE SQ.”英文字体,后改为“空军救护队”迄今。外界也因此称呼空军救护队为海鸥部队。

任务

空军救护队成立迄今,负责执行失事机及遇难船舰搜救、伤患运送、灾民抢救、沿海巡逻、高山离岛运补、各级长官专机等各项任务。

1966年中共有一艘编号F-131小型登陆艇在从福建马尾载运物资前往霞浦途中转向马祖投诚.原本隔天安排C-47前往马祖要接回吴文献、吴珍加及吴春富三位反共义士.却在马祖机场吃草.复又从当时救护中队调派HU-16编号1021去接.起飞不久二架护航的F-100遭到中共诱机拐离而遭到二架歼五击落.机上三位反共义士、记者、情报官以及机组人员共17名罹难。

1972年菲律宾发生严重水灾,救护队出动五架装上长程油箱的HH-1H跨海飞行5个多小时抵达菲律宾进行救援任务,成为国际佳话。

八掌溪事件

2000年7月22日17时10分左右,嘉义县番路乡八掌溪吴凤桥段第五河川局派人在河床施工进行河床固体工程,八名工人因溪水突然暴涨受困水中,其中四人因收拾东西走避不及,紧紧抱在一起站在溪中等待救援。直到19时8分,由于各救难机关沟通不良、相互推诿再加以器材不足,虽有热心乡民张永成下水试图援救,该四名工人仍在媒体的全国即时转播及家属的眼前被溪水冲走。

当时民间搜救任务主要由内政部警政署空中警察队负责,因为飞机性能限制,海拔2500米以上由空军救护队负责。事发时空警队认为救护队在地理位置可以就近救援,但以任务区分而言是空警队该去,在确认空警队应该负责时,此次任务后已铸成憾事,因此促成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诞生。

以空军救护队为主题的作品

外部联结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