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蕨门(学名:Pteridospermatophyta)泛称种子蕨(pteridosperms,seed ferns),是一类已灭绝的古代裸子植物,始见于晚泥盆纪,在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时极为兴盛,到侏罗纪逐渐衰退,于白垩纪末期灭绝。
种子蕨的种株不大,多数为倚生或攀援的木质藤本,也有一部分呈灌木状或树蕨状,只有少部分是高可达10米的乔木。它们绝大部分有真蕨植物一样的大型羽状复叶和具有二歧分叉的主叶柄,但叶的表面角质层较真蕨类厚。
根据种子蕨类的解剖结构,它们既有蕨类植物性状,又有裸子植物性状;茎和根有像真蕨一样的维管束,又有像苏铁一样的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等。在种子蕨的生殖叶上长有花粉囊和种子,以种子进行繁殖。种子有的长在叶的羽片顶端,有的则生在叶的裂片上。
在种子蕨类植物中,至今仅发现两例种子中有胚,大多数种子实际上是胚珠。胚珠有离生珠被。研究发现它们还没有花,但已形成种子,这说明在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种子的出现比花和果实更早;同时在胚珠的花粉室中,只看到有花粉粒,而未发现花粉管,这也是原始的性状之一。由此可见,种子蕨是介于蕨类植物跟裸子植物之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类型,并成为许多现代裸子植物的起点。
系统发生
以下为种子植物的系统发生树,种子蕨类的涵盖范围并未包含其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如被子植物及现代裸子植物),因而是一个并系群。
|
种子蕨门 (并系群) |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