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我梵语पुरुषpuruṣa),在契经中,又称为puṃs,另译为原人士夫,为弥漫在宇宙中的自我。最早起源于吠陀时代,随后成为古印度的概念,数论派以此为核心概念。佛教也受到这个思想的影响,引用这个名词,用到其教义探讨中,但一般来说,佛教对这个概念持批判态度。

概论

在梵文中, 神我有男人自我灵魂等意思。神我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原人歌》,是世间最初的开端。关于原人的传说后来转化,将神我当成生命的核心与轮回的主体,为古印度数论哲学的核心概念。数论派提出“神我”与“本性”之二元论哲学[1],与吠檀多主义“梵我幻”一元论相抗衡,成为古印度的主流哲学概念之一。在数论派思想中,神我是不朽的精神

佛教批驳神我论,但有限度采纳了本性论的内容,包括如来藏等概念,都被认为与神我的概念有相近之处。

原人歌记载

“原人”一词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的《原人歌》中,原人之神,无生无死,超验绝对,其微妙现身,千头千眼千足,从彼诞生众天神与人类,原人化身变化成祭品,一众提婆用它来举行祭祀仪式,从此祭品中产生世间万物[2]。然而,学术界认为这首赞美诗是吠陀时期结束后才被创作出来的[3]

数论派

婆罗门教数论派哲学理论现存最早的经典是自在黑著《数论颂》,其中论述了,神我与本性结合而创造世间万有,在与身体分离及胜性停止活动后,神我获得确定而且最终的独存[4]。 《数论颂》第二十一颂[5]

数论颂》第六十四颂[5]

大乘佛教著名论师那嘎呵朱讷的著作中,作者曾引述《韦陀经》等典籍所提出的一些说法并予以批驳[8]真谛译《数论颂》为《金七十论》,有传说称其释文为天亲所写[9]

佛教

印度宗教教义中,神我是轮回的主体,但佛教认为这其实是对五蕴生起错误的而造成[10]

大乘佛教所认可的如来藏论,与神我论相似,但大乘佛教往往会强调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地方[11]

注释与引用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