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英语:knowledge management,缩写为KM)包括一系列企业内部定义、创建、传播、采用新的知识和经验的战略和实践。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了认知(可以是个人知识),以及组织商业流程或实践。
知识管理是一项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球崛起的学术与商业应用主题,针对个人及社群所拥有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确认、创造、掌握、使用、分享及传播进行积极及有效的管理。其主要涵盖的固有理论及应用层面包括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资讯科技应用,及人事管理等。而由于知识管理的概念通常与企业的各种改善愿景扯上关系,知识管理在现今企业上的实践愈来愈受到重视,亦因此为顾问和科技公司带来了不少商机。知识管理在非商业上的应用亦很广泛,其中维基百科经常被指为互联网上其中一个最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
根据1991年的学术规则列表,(参考Nonaka 1991),知识管理应用于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和图书馆、信息科学(Alavi & Leidner 1999)等领域。最近,其他领域也开始应用知识管理,包括信息和媒体、计算机科学、公共卫生和公共政策等。
很多大型企业都有内部知识管理凭条,作为其战略管理、信息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组成部分。(Addicott, McGivern & Ferlie 2006)很多咨询公司也有关于知识管理的建议。
知识管理一般重视以改进效果、竞争优势、创新、分享知识学习、整合知识和持续改进为企业目标。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类似,但也有区别,更注重对知识作为战略资源的管理,鼓励分享知识,是企业学习的一种好方法。[1]
概述
知识的层级可分为资料、资讯、知识及智慧四个阶段,而知识的形成则是透过收集一些资料,再从资料中找出有用的资讯,利用这些资讯加上自己的想法及做法,最后产生出知识,而智慧则是以知识为基础加上个人的应用能力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上。举例来说,我们制做一份报告时,会先收集大量的资料,再从这堆资料中找出可以运用在报告的资讯,运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去完成报告,当你完成这份报告后,从报告中所学习到的东西便会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把个人及群体得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则是知识管理最根本的目的。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加以保存。而保存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声音或影像等。久而久之,所保存的显性知识便汇集成一个知识库。而知识库里的东西需要不断的更新,以确保透过知识库能持续且有效率的进行知识分享。与此同时,在人事培训方面,需着重于员工资讯素养的提升以令知识库能得到更有效的运用。另外,有时候知识库的环节会被跳过,取而代之的是持续的社交性知识分享行为。
要达到持续的分享,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与个人的学习动力尤为重要,而企业文化及人事管理政策是左右企业内部的主要项目。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知识库的应用,可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率以及技术技能。[2][3]
知识管理的定义
为区分不同知识的框架,其中一种是区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包括一个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内在知识,例如完成某项任务。在象限的另一端,显性知识代表一个人头脑中明确认知的知识,可方便沟通给他人。[4] (Alavi & Leidner 2001)。同样地,Hayes和Walsham指出知识的内容和关系,把知识管理从知识论上分为两种。内容说是指知识很容易储存,因为可以进行编码。关系说是指知识具有背景性、关系性,让知识在特定组织外很难发展。[5]
早期研究显示,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把内在知识转变为外在知识,让个人可以吸收,并且解读各种编码的知识。后来的研究显示,内在知识和外在知识具有差异,这样定义过于简单,外在知识有时自有矛盾。为了让知识成为外在知识,需要翻译为信息。(如头脑外的符号)(Serenko & Bontis 2004)。后来,日本的野中郁次郎提出一个SECI模型(社交、外在、结合、吸收),以知识螺旋表达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之间的互动。(Nonaka & Takeuchi 1995)在这个模型中,内隐知识可以'提取'为外显知识,外显知识可以'重新吸收'为隐形知识。后来,他和Georg von Krogh共同推进了早期研究,试图推动知识转换的争论(Nonaka & von Krogh 2009)。
知识管理的奖励措施包括积极管理知识(推动策略)。鼓励个人积极把知识编码为共享知识库,如数据库,或从中提取想要的知识[6]。
另一种方式是个人随时就需要的知识向专家咨询(拉动策略),专家可提供知识给个人(Snowden 2002)。
企业常用的知识管理包括:
一系列鼓励知识管理的方法包括:[7]
- 在新产品开发中逐渐加入知识
- 更短的新产品开发循环
- 管理创新和组织学习
- 对组织内专家力量进行平衡
- 增加组织内、外部人员社交网络连接性
- 管理商业环境,允许员工获得相关知识和创意
- 解决棘手问题、古怪问题
- 管理智力资本、智力资产(专家、know-how等)
很多知识管理不仅仅用到一种软件,这些知识管理软件工具,利用组织目前的科技设施。组织和商业决策运用了大量的资源,对最新科技大量投入,进行知识管理。但需要明确哪些投资有用,选用最合适的软件,结合知识管理措施。
知识管理的障碍
- 技术
- 所有权/知识产权(取决于公众认为知识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
- 动机(如何让人们愿意分享知识)
知识管理的目的
知识管理最先在企业内部产生,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创新、分享教训、持续发展。
工具
- GitMi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一款线上心智图工具。
- Web2.0工具,包括blog、wiki、社会性网络系统[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分众分类法,还有全球专家定位、Idea Generation
- 知识管理系统瑞士Knowledge Tool股份公司的Uni Viadrina
- IBM公司的Life Sciences DiscoveryLink
- 西门子公司的ShareNet
- 叡扬资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以企业社群、知识管理平台为核心理念开发出 Vitals ESP 知识管理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蓝凌(中国知识管理领导品牌)的KMS专业知识管理平台
- 中软公司的KMS
- 泛微(一家在中国领先的管理咨询和软件公司, 泛微国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8])的协同知识管理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阳光融通专业从事知识管理实施咨询和IT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诺门科技的产品开发管理系统(PDMS)
- 诺门科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知识管理系统[永久失效链接]
- MindManager
- 印象笔记是帮助个人及团队创建、收集、整理和分享信息的知识管理工具。
- 企业知识管理形式:在职讨论;正规学徒制;讨论峰会;企业。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