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英语:Cure)是指终止病况(Medical condition)的物质或程序,例如药物、外科手术、生活方式改变、或有助于终结痛苦的哲学思维方式;或是指治疗中或已康复的状态。病况可以是疾病、精神疾患、身心障碍、或仅是被人们认为不利社交的状况,如脱发或缺乏乳房组织。
不可治愈(英语:Incurable)表示该疾病总是存在复发的机会,无论该疾病已经缓解多久。不可治愈的疾病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绝症;相反的,可治愈的疾病仍可能导致病患死亡。
病患接受特定治疗后治愈的比率,称为治愈率(英语:Cure fraction、Cure rate), 计算方式为接受治疗的病患存活率与从未患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1]。
治愈率或“治愈时间”的另一种取得方式是计算病患族群与一般族群的风险比[2][3]。
治愈的固有概念是永久地终止该特定疾病[4][5]。当一个人患有普通感冒然后康复时,可以说已经治愈,即使未来可能罹患另一次感冒。相反地,已经成功处理诸如糖尿病之类疾病的人,并不能说是治愈,虽然该病暂时不会产生任何不适症状,但实际上并没有永久地消除它。
统计模型
诸如癌症等复杂疾病,研究人员依靠病患与健康对照组的存活率进行统计比较。这种逻辑严格的方法若推算得无限期缓解,实质上即等于治愈[6]。通常采用Kaplan-Meier估算法进行比较[7]。
例子
治愈可采用天然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合成抗生素(例如磺胺类药物或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极少数病毒感染)、抗真菌药、抗毒素、维生素、基因治疗、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等方式。尽管已开发出许多治疗方法,但不可治愈疾病列表仍然很长。
詹姆斯·林德发表《坏血病专论》(英语:A Treatise on the Scurvy)表示几次剂量的维生素C(比如取自莱姆)可以治愈并且预防坏血病。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及其同事从1890年开始生产白喉和破伤风的抗毒素。医学期刊《刺胳针》认为使用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是“19世纪在急性传染病医学中最重要的进展”[8][9]。
磺胺类药物开始广泛用于治愈细菌感染。
随着各种抗生素的发展,细菌感染变得容易治愈。
X性联严重复合免疫缺乏症,也称为泡泡男孩病,开始能利用基因治疗治愈[16]。
参见
- 根治感染性疾病
- 预防医学
- 自行缓解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