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乌溪
位於台灣中部溪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乌溪位于台湾中部,为中央管河川,下游河段因流经台中市大肚区,俗称大肚溪[1],荷兰时期称为甘仔辖河(Kamachat River)。河长119.13公里,居全台第六,流域面积2,025.60平方公里,居全台第四。
Remove ads


主流上游名为北港溪,流域的最远源头发源于标高2,532米之更孟山南侧[2][3],向南南西流至经翠峦、红香、溪门,于马家附近汇集左股源自中央山脉合欢山向西流的瑞岩溪(传统认为发源于合欢山西侧的瑞岩溪为北港溪源流[4]),不远处约300多米再汇流右股来自白姑大山南侧向东南流的帖比伦溪,续流至瑞岩后转西偏南,经萱野、新生社(眉原)、互助、清流、梅子林、北港、国姓,于柑子林与南港溪会合,改称乌溪。经过河阶、冲积扇及彰化人口聚集地之后,乌溪于台中市龙井区丽水里与彰化县伸港乡全兴村之间注入台湾海峡,5—9月是丰水期,约占全年70%的流量,其中流量最高在6月,枯水期为每年的1、2月[5]。
乌溪为台中市与彰化县之界河。流域包含南投县埔里镇、国姓乡、草屯镇,台中市雾峰区、乌日区、大肚区、龙井区,与彰化县伸港乡、和美镇、彰化市、芬园乡等乡镇。
乌溪主流和支流交汇处,多形成冲积扇,在台中盆地中的辫状流路在北边形成丰原冲积扇,东边有山麓联合冲积扇,南有乌溪冲积扇和猫罗溪冲积扇。
Remove ads
起源
乌溪水系源头地区在河川基准面侵蚀下,瑞岩溪及支流帖比伦溪等均呈现河床陡降的流势。这种河势直至与南港溪合流后的国姓乡一带才较不明显。
治理
1931年日本政府实施9年治水计划,花费606万圆,1939年已完成乌溪本流及支流大里溪的堤防38公里、护岸2公里,完工后于乌溪桥北岸立有“乌溪治水工事竣工记念碑”[6]。1959年,台湾中南部发生灾情惨重的八七水灾,水利局成立“台湾省水利局机械工程队”,由农复会拨赠美援施工机具执行抢修重建工作。除了民间、工兵、工程队以外,空军也参与乌溪堤防复建,于乌溪治水工事竣工记念碑旁立有省府及地方感谢空军参与堤防复建纪念碑[6]。行政院于2015年核定鸟嘴潭人工湖[7]。
乌溪水系主要支流
主要桥梁



以下由河口至源头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桥梁:
- 中彰大桥(省道台61线)
- 中彰大桥(省道台17线)
- 国道3号191公里乌溪桥(国道3号)
- 乌溪桥(国道1号)
- 大肚溪桥(台铁西部干线)
- 大度桥(省道台1线)
- 台74线乌溪桥(省道台74线)
- 高铁乌溪桥(台湾高铁)
- 国道3号203公里乌溪桥(国道3号)
- 溪尾大桥 (环中路九段)
- 国道3号215公里乌溪桥(国道3号)
- 乌溪大桥(省道台63线)
- 乌溪桥(省道台3线)
- 国道6号4公里乌溪桥(国道6号)
- 国道6号9公里乌溪桥(国道6号)
- 炎峰桥(省道台14线)
- 平林桥
- 双冬桥(省道台14线)
- 双十吊桥
- 国道6号12公里乌溪桥(国道6号)
- 石灼桥
- 国道6号13公里乌溪桥(国道6号)
- 国道6号16公里乌溪桥(国道6号)
- 干峰桥(县道136号)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