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度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度橋map

大度桥[注 1],又称大度溪桥,位于台1线185公里处,为横跨大肚溪联络台中市乌日区荣泉里至彰化县彰化市国圣里的大桥[1]

Quick Facts 大度桥, 坐标 ...
大度桥
Thumb
2008年完工的第三代大度桥(彰化往台中方向拍摄)
坐标24°06′20″N 120°34′54″E
承载 台1线
跨越大肚溪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地点台中市乌日区
彰化县彰化市
官方名称大度桥
维护单位交通部公路总局局徽 交通部公路总局
上游桥梁 台74线乌溪桥
下游桥梁台湾铁路管理局标志 台铁大肚溪桥
设计参数
全长1,000米(3,281英尺)
宽度31米(102英尺)
车道双向四线道
历史
开通日1923年5月14(一代桥)
1969年9月(二代桥)
2008年12月26日(三代桥)
地图
Thumb
Close

历史

第一代旧桥原址

Thumb
大肚桥

清代时居民在大肚溪设立渡口,以提供渡船服务,为当时往返南北的交通管道[2]日本治台初期,为了军事需求,着手兴建台北至枫港的军用道路,定名“纵贯道”(台1线前身)。但在行经大肚溪并无桥梁,故于大正10年(1921年)7月兴建,大正11年(1922年)12月完工,大正12年(1923年)5月14日启用,命名大肚桥[注 2][3][4]。大肚桥以钢筋混凝土桥墩及上承式普拉特式(プラット[注 3]桁架桥构成[4],桥身长593.8米,宽度5.5米[5],仅容许车辆单向通行,为当时全台湾最长的公路桥梁[4]

此桥位于海岸线铁路大肚溪桥之西侧(下游侧),连接今台中市大肚区兴和路、南荣路与彰化县彰化市国圣路。1946年大肚桥重建,并将原宽度拓成7.5米[6]。1959年发生八七水灾,大肚桥未受影响,但东侧(上游侧)旁边海岸线铁路与台中线铁路之大肚溪桥均被冲断[7],致使大肚溪以南的灾区无法获得救援[8]

第二代旧桥

台湾省交通处公路局[注 4](今公路总局)计划改善纵贯公路,采行北、中、南三段施工,为了因应逐段拓宽需要,1967年另选址于台中线铁路大肚溪桥之东侧(上游侧)新建大度桥[注 5],1969年6月完工,9月通车,桥身长1,000米,宽为16米,桥身两侧设有路灯,桥面采沥青混凝土铺面,一跃形成现代化桥梁[10][11][12]。随着第二代桥完工,原第一代旧桥拆除[6]。1988年第二代大度桥改建,将原宽度拓成31米。

第三代桥(现今)

第二代旧桥经过921大地震后,公路总局评估大度桥结构不足以耐震,故于2005年底动工改建,采先封闭北上车道再封闭南下车道改建的方式,将单向车道进行封闭施工,改建工程中增设人行道、机车道,于2008年12月26日完工启用,为今所见第三代桥[13][14]

影像资料

注解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