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intertidal zone)是在潮汐大潮期的绝对高潮和绝对低潮间露出的海岸。海水涨潮到最高位(高潮线)和退潮时退至最低位(低潮线)之间,会曝露在空气中的海岸部分。涨潮时,潮间带被水淹没;退潮时,潮间带露出水面。潮间带就是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潮间带的幅度、随潮差的大小、地区及坡度而异,潮间带可以缓冲海浪直接冲击陆地的力量,如果潮间带太窄太小,大浪将对陆地造成大破坏。潮间带环境也因地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生活在其间生物也都不一样。一般可分为软底质的潮间带,如:沙滩、泥滩底质等,就像淡水河口的红树林;另一种为硬底质的潮间带,如:岩礁底质、砾石底质等。含有丰富的海洋贝类及水草。还可以在上面修风力涡轮机以便于发电,修建大坝以保证安全。属于海洋生态系。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1/%E5%92%8C%E5%B9%B3%E5%B3%B6%E5%85%AC%E5%9C%92%E6%BD%AE%E9%96%93%E5%B8%B6.jpg/640px-%E5%92%8C%E5%B9%B3%E5%B3%B6%E5%85%AC%E5%9C%92%E6%BD%AE%E9%96%93%E5%B8%B6.jpg)
分层
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由于忍受干、湿的程度不同,牠们会占据海岸间不同的位置,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这种各自适应环境的能力造成了潮间带的生物分层带状分布的特色。[1]
生物种类
由于环境变化相当剧烈,因此生物生存方式的差异相当大。[2]
外部链接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c/Wikisource-logo.svg/38px-Wikisource-logo.svg.png)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