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通常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液体进入肺部而导致缺氧,继而窒息,此类名为湿性溺水,另外有干性溺水、二次溺水。常见于游泳、船只沉没、海啸、潜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国家都是12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国便是仅次于车祸[1]。小童多是从泳池或浴缸中溺死。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5月6日) |
溺水者多是男性及青少年[1]。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全世界每年有超过30万人溺水死亡,[2]而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23.6万人死于溺水,使溺水成为全球一个主要公共安全问题。同年,溺水造成的死亡占全球总死亡率的近8%。溺水是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所有与伤害有关的死亡的7%。[3]
干性溺水
游泳者呛水后24小时至48小时,由于受到强烈的惊吓刺激,引起反射性的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可能造成窒息死亡。这个时候,肺里面还没有进水或者进的水很少,这就是所谓的“干性溺水”。[4][5]
继发性溺水
或称为“二次溺水、次发性溺水、迟发性溺水”,是在溺水的人离开水后才发生的现象,原因为在溺水时有少量水进入肺部,但救起后溺水者并无任何不舒服感,而这些水却在随后的数小时甚至 72 小时后导致肺部发炎或肿胀,使体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困难,产生窒息现象。[4][5]
防止溺水方法
中华民国教育部体育署为了防止国民溺水而整理了防溺十招、救溺五步。[6]
- 防溺十招:
- 戏水地点需合法,要有救生设备与人员
- 避免做出危险行为,不要跳水
- 湖泊溪流落差变化大,戏水游泳格外小心
- 不要落单,随时注意同伴状况位置
- 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裤下水
- 不可在水中嬉闹恶作剧
- 身体疲累状况不佳,不要戏水游泳
- 不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温
- 注意气象报告,现场气候不佳不要戏水
- 加强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静放松
- 救溺五步:
- 叫:大声呼救
- 叫:呼叫119、118、110、112
- 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树枝等)
- 抛:抛送漂浮物(球、绳、瓶等)
-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过去(船、救生圈、浮木、救生浮标等)
溺水死亡名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